戏码头主题曲 来自湖北卫视 00:00 03:43

1883年—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到成熟期,其间继“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之后出现了“新三鼎甲。”

新三鼎甲

“新三鼎甲”也称“后三鼎甲”或“老生后三杰”,指的是京剧成熟时期出现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1917年),本名金福,字望重,湖北江夏人,主攻老生,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谭鑫培 剧照

谭鑫培的代表性剧目有:《空城计》、《当锏卖马》、《李陵碑》、《击鼓骂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园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胭脂褶》、《南天门》、《坐楼杀惜》、《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等。

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谭鑫培拍摄了《定军山》片段,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

汪桂芬

汪桂芬(1860年—1906年),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湖北汉川人,梨园世家出身。他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成为“汪派”。汪桂芬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代表性剧目有:《长亭会》、《文昭关》、《战长沙》、《让成都》、《华容道》、《天水关》、《捉放曹》、《骂曹》、《朱砂痣》、《三娘教子》、《群英会》、《取帅印》、《双狮图》等,还有一部分老旦戏,《打龙袍》、《钓金龟》、《游六殿》等。

孙菊仙

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世称“孙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他的嗓音宽厚高亮,音量极大,每一放歌,浩瀚洪阔有如雷鸣。兼之气力充沛,用尖腔、使嘎调,极其自然。常演剧目有:《雍凉关》、《七星灯》、《搜孤救孤》、《搜府盘关》、《完璧归赵》、《马鞍山》、《卧龙吊孝》、《胭粉计》、《善宝庄》(即《敲骨求金》)、《雪杯圆》、《骂杨广》、《洪羊洞》、《三娘教子》及《四进士》等。

京剧逐步走向成熟时,“新三鼎甲”顺应时代的需要,开辟了崭新的戏路子,形成了擅演帝王将相、国仇家恨的艺术特色。这一特色已成为京剧艺术的基本风格,至今犹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