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上在两个大国之间摇摆的小国有很多,比如菲律宾,比如日本,比如尼泊尔。其中,被压制得最惨的当属尼泊尔了。早在18世纪,尼泊尔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就将尼泊尔比喻为“两大巨石之间易碎的山芋”。

尼泊尔作为名副其实的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四面还被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包围: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一面和中国接壤,其余三面和印度接壤,这也就决定了尼泊尔注定要受制于人。

尼泊尔是一个人口为2900万的低收入国家,80%的国民从事农业生产,经济结构单一,缺乏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工业发展更是十分滞后,更糟糕的是尼泊尔在各方面都严重依赖印度。在贸易上,尼泊尔与第三国贸易进出口货物的约98%要经过印度,几乎所有的进口物资都要经印度的加尔各答上岸,而后经陆路运往尼泊尔;在物资供应方面,电力、石油都靠从印度进口。

如果说,印度掌握尼泊尔经济命脉,一点不夸张。受到牵制的尼泊尔连国家主权也受到印度的干预,2008年尼泊尔推翻了君主制,成立制宪会议,并于2015年颁布新宪法将全国划分为七个省份,但由于没让印度后裔”马德西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单独成邦,遭到了印度的抗议。

为此印度是怎么做的呢?印度对尼泊尔燃油实行了燃油禁运,导致尼泊尔油荒,被逼无奈的尼泊尔求助中国,在数日之内就获得了1000吨燃油的紧急援助。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尼泊尔也慢慢明白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应该选择成为谁的朋友。

尼泊尔为了打破对印度港口的垄断,中国与尼泊尔达成协议,尼泊尔可以使用中国天津、深圳、连云港和湛江四个港口进行外贸;为了减少对印度电力的依赖,尼泊尔宣布重启25亿美元的布吉甘达河水电站项目,并于9月23日宣布将项目重新交给葛洲坝集团,该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尼泊尔全国最大的发电站,发电量将达1200兆瓦,将顶替尼泊尔每年进口印度的1400兆瓦的电力。

尽管印度和尼泊尔都信仰印度教,大量印度人也移民尼泊尔成为尼泊尔的公民,就连占据尼泊尔人口数1/3的马德西族人的祖先都是印度人,原本最有可能成为印度臣民的国家,在印度一再逼迫之下正在逐渐走出印度的阴影,投入中国的怀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