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炒作与月饼的需求

华说

八月十五一过,月饼的命运便急转直下。大多数商场、超市直接将其扫地出门,少数还在卖的则忙于清货。一夜之间,从万众追捧的“宠儿”沦落至无人理睬的“弃儿”,月饼倘若有知,大抵也当感叹世道浇漓人心不古罢。

月饼身价的跌落,直接表现于价格之上。实际上,临近节前的日子,打折出售已经日渐普遍,且幅度渐益加大。月饼的时令性特征极为显著,其峰谷价格的落差,有云泥之别。原因简单不过: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中秋节一过,需求不再,商家自然弃之如敝履。当然也可以从供给的角度看,供给的核心是成本——月饼之价的直线跌落,起自于成本的大幅下降。这成本,不是生产的成本,主要是月饼销售的机会成本:卖给甲的收入是出售给乙的成本。需求大盛,其成本急剧上升,需求不再,其成本则呈自由落体之势!成本是最高的代价,生产成本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旅游旺季景区门票涨价,事属一理。

这一两年月饼的消费需求有变化,天价月饼不再风行,走所谓的平民路线是商家的主流选择,这是路人皆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这一变化,这里要引入的是一个新的视角,也有趣,即从舆论炒作的角度看。

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社交媒体进行舆论炒作,是商家推广产品的惯用手法。这里说得是月饼,且看一下月饼的舆论炒作。这一两年来,月饼的舆论炒作的重点是什么?是各种迥异于传统的奇葩口味!譬如说今年,率先横空出世的,是小龙虾月饼,接着,烤鸭月饼、带鱼月饼、三文鱼月饼、鸡肉月饼、竹笋烧肉月饼、藤椒牛肉鱼贯而出,似乎还不够“脑洞大开”,韭菜月饼、腌笃鲜月饼、老干妈(香辣酱)黑猪肉月饼、豆腐乳月饼、黄酒月饼……一时蜂起,在市场上欲争一日之长短。相形之下,去年当红的榨菜鲜肉月饼、梅菜扣肉月饼之类,简直是“弱爆了”。在月饼界,这也算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了。

这些所谓的“网红月饼”,不管怎样的奇奇怪怪,撇去表面的浮华泡沫,商家挖空心思的目标指向其实是一致的,即希望征服消费者嘴巴和胃,其着力点,是“谜之好吃”。这似乎是废话,月饼是一种食品,要吸引消费者,好吃当然是首要的营销诉求点。然而,倘若不是那么健忘之人,便知道这并非废话。因为在2013年之前的一段颇长的年份里,月饼市场炒作的重中之重,不是口味,而是“天价”!商家殚精竭虑,穷尽其想象的用力点,不是新奇的口味,而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价格。

是的,那些年舆论炒作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天价”。精美奢华的包装,礼盒内喧宾夺主的顶级茶叶、高档红酒以及燕窝、海参等等,令人咋舌的数千乃至上万元的价格,都曾经是市场津津乐道的谈资,喧哗不已。及至“黄金月饼”出而一切消停,因为在金光闪闪的“月饼”面前,囿于食品概念的所谓天价月饼之想象力是何等的贫乏和可怜!

从前些年的“天价月饼”到这一两年的“网红月饼”,舆论炒作的转向,没有疑问,直观地反映着月饼的市场需求之转变。“网红月饼”之市场需求的诉求点是“吃”,是食品的本义,即便是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戚朋友,其最终落脚点还是食用;“天价月饼”之市场需求的诉求点是“礼”,是礼品的概念,虽然有着食品的装饰。“黄金月饼”的出现,则是不耐烦地将这装饰也去掉了。月饼市场需求的转变,众所周知,是反腐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之下,公款的消费需求和送礼的消费需求大幅削减了,它们是“天价月饼”的消费主力,其被压制,则天价月饼市场自然随之萎缩,想做月饼生意的商家不得不转向于“网红月饼”市场了。

进而言之,购买“网红月饼”和“天价月饼”的行为和意图区别何在?简单地说,购买“网红月饼”是消费行为,消费者在意的,是食用月饼的带来用值。购买“天价月饼”,则是投资行为,“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送礼者的意图,是将本求利,其预期的未来回报,必然不低于“天价月饼”之所值。“礼”委托于月饼而送,无论是实物还是虚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月饼的用途,主要是师出有名。

公众不满舆论炒作久矣,甚而至于牵连新闻报道。虚假报道不论,其所不满和诟病的,大抵是舆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忽视整体,片面强调某一点,而又往往以非常态之现象为主,却不知这正是传播的规律之所在。喜新厌旧,是人之本性,接受信息亦是如此。新、奇、特之非常态的事情,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要达到传播之效果,自然要从此下手。“攻其一点”,是说舆论或者新闻报道所述的,是事实的一部分,“不及其余”,是说这并非就是事实的全部。譬如说,舆论大肆炒作“天价月饼”之时,市场没有平价月饼么?当然有!舆论炒作“网红月饼”之际,市场上没有高价月饼么?当然也有。明白了这一点,便不会为“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所误导,在纷繁的新闻报道和舆论炒作中,观测、了解社会动向的变迁。

或者要问,何以当下“网红月饼”风行之际,依然有高价月饼卖得不错?无他,市场有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自然有不同层面的产品供应。正如有人喝二锅头,有人喝茅台,何奇怪之有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