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都说自己的国家不比别的国家强,不管是文化还是武力。就像前一阵子小编听人吹嘘某国现在又有什么高科技,自己国家没有真落后吧啦吧啦一通批评,但是却不曾想在数百年前,你所谓的强大国家连影子都还没有一个,而中国已经拿着火枪火炮在战场上把那些侵略者打得屁滚尿流,输得连个头都不敢抬一个!许多人都在嫌弃自己国家的不强大,但是却忽略了,作为最权威的、最有发言权的见证者——历史是否认同了这个看法。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不能留下,文明不能留下,但是历史留下了。四大璀璨文明在沉静的岁月里开始,而后又在那沉静的岁月里三大文明悄悄走向结束,徒留下黄河文明在岁月里独自璀璨。历史见证了无数人走向高峰又慢慢落败,见证了国家的荣盛兴衰,见证了这个世界的发展。许多人觉得讲述历史大多是在自吹自擂,但是真正的没有历史可以讲述的人才是最为可悲。今天就听小编一起来讲一讲历史,听一听有哪些历史人物以及属于他们的小故事。

  当俄罗斯球迷在英国伦敦以200人打退了1000名英国球迷的时候,中国的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俄罗斯人战斗种族的天分早就深入人心了,还颇得中国网民的赏识。不仅如此,当俄罗斯人在世界媒体前有强硬表现,铁汉柔情的时候更是如此。中国人似乎很推崇这样的尚武精神,可是外国人看来,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并不主流。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儒家并没能够取得主流地位。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并不是身处乱世的统治者所需要的,法家、兵家这样可以相助诸侯一统天下的学说才是统治者重视的地方。但在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的思想体系开始以儒家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从那以后,儒家逐渐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因此,韩国网友在国外社交网站上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中国看起来更多像是满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学者,可是横起来为什么能如此能征善战呢?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不仅是中原六国,匈奴就被却七百余里,岭南地区也有秦军的重兵出击。汉武帝时期,匈奴被彻底打垮,西域诸国纷纷以大汉为宗主国。

  等到唐朝时期,唐军介入朝鲜半岛的内战,连带着还跟东边的日本交过手,东北邻国也纷纷为中国的实力所折服。而西边的兴起的突厥势力来犯,唐太宗反击突厥战役,不战则已,一战则胜。

  俘虏突厥可汗,灭亡突厥,可谓是千古奇功。此战奠定了中华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中国皇帝被尊为天可汗。中国封建王朝“天朝上国”的思想也由此而来。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列强的作战不在少数,除了晚清落后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几乎打赢了所以的战争。

  所以说,中国人不是没有尚武精神,而是不崇尚一味地用武力解决问题。尚武精神意味着一个民族对武力的喜好,在武装对抗中获得快感,把武力强大和军事征服看成是一种光荣。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并非总是要通过战争解决争端,但总是把战争看成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中国人的战争方式花样百出,一直可都是外国学习的对象。以孙子兵法为首的中国兵书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不过,中国很能打的原因还在于治理。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王朝占领了前王朝之后,能很快的让百姓休养生息,爱戴前朝皇室后裔,延续君权神授的思想。所以百姓并没有觉得国家被侵占,自己依然是汉族人,现在的皇帝也是承接以前的天子。所以无论是谁做了帝王,对于百姓来说,认同自己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是不可磨灭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中国中原大战看似纷乱,一旦有入侵者,汉族人就会形成强大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人看似文弱其实强悍的原因。

  历史是一本厚厚的书,以前的人都喜欢说“不求富贵,只求青史留名”,原因就是——人是会死的,富贵只是生前物,要有所成就就是留下生后名了。人的踪迹是会被抹去的,但是历史不一样,历史无法抹去无法消灭,即便偶尔“消失”,也终究有一天能够“重见天日”。历史——是岁月最好的见证。你怎么看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