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学堂创始人杨一波

今年5月8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第二届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上表示,北大的今天在衰退,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国际教育目前还处于失败阶段。俞敏洪认为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当代的大学生更多关注自己如何找一份好工作,而忽视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传递。

俞敏洪一席话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就“上大学究竟为了什么”而展开激烈探讨。许多人在网上声讨俞敏洪:“以教育赚钱的人没有资格指责别人。”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分、上好学校成了家长们首要关心的事。除去学校教育,补习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培训界的两大巨头新东方和好未来更是炙手可热。

值得思考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一波学堂创始人杨一波表示:“从古至今,教育从来就不是功利的。或许现今的中国教育谈不上成功,但也不能一概论为失败,中国教育仍处在跟跑阶段,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要对中国的教育有信心。”

不主张提分补习≠不主张高分

作为一个教育人,杨一波最想让别人看到的是,他带领的团队正在努力做的这件事。

“这件事”就是专注十二年,从“一书一论一栏目”到创建“一波学堂”,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与人工智能完美结合,通过人工智能+家庭教育设计的,一款名为“波比侠”的儿童好习惯AI成长机器人横空出世。

十年磨一剑,2015年10月18日,杨一波团队在广州举办了首次成果发布会,发布了家业传承的三个理论模型,2016年10月28号,又在广州南沙香港霍英东集团的世贸大厦发布了十年的成果总结——“一书一论一栏目”。

“一书”是指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案例研究成果专著《传承有道:缔造家族企业的百年辉煌》;“一论”就是中科院组织的学术论文甄选《家族企业社会情感的财富传承》(SEW理论);“一栏目”即杨一波联合优酷视频创办了一个叫“一波说”的栏目,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传承的新媒体。

从当下的教育话题谈到自己的事业,杨一波认为“一波学堂”虽然是教育界的后来者,但他十分渴望自己的发心能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一点点改变。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新东方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刮起第一次到美国留学的热潮中成立起来的,以外语培训、出国咨询为业务。发展到今天,新东方的业务增加了中小学培训、职业培训等等,创始人俞敏洪也被誉为“留学教父”。

“A better you,A bigger world.”新东方的口号多次更改,最终定为这句“更好的你,更大的世界”。中国数以万计的家庭在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艰辛后,开始向往国外的教育体系,很多人希望把孩子送往国外留学,新东方迎合了这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培养“更好的你”,成为新东方人的愿望。

再看另一个教育人——张邦鑫。张邦鑫是好未来的创始人,好未来的前身是学而思,是一家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的培训机构,以建立“不满意,可退费”的独特机制而著名。“他们改变的不是成绩,而是人生”,培优似乎就是好未来的教育观。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

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张邦鑫提出了“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的理念,他的教育机构不只是传统的线下教学课程,还有各种线上教学、自学模式。好未来逐步做大做强,一度超过行业老大哥新东方。

这些教育机构的成功,反映出当下社会的焦虑问题。教育机构始终跳脱不开“辅导”的功能,家长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时刻担心“别人的孩子都在补习,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给TA报个培训班”等等,中国孩子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

对于这些现象,杨一波坦言:“对于提分补习,我的态度是,不主张,但不代表不主张高分。目前中国教育改革还在探索中,高分依旧是学校和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但追求高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一味给孩子补习、题海战术、施加压力都不是理智的行为,高分背后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比如阅读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考出高分就是顺便的事情。”

俞敏洪、张邦鑫,再到杨一波,三个人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精神,但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在为中国教育带来一些改变,这也是三个教育人共同的梦想。

人工智能+家庭教育,造福中国亿万家庭

随着房价居高不下,二胎政策的开放,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许多父母、家庭没有时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投入课堂以外的高价补习,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令家长们头疼的大事情。教育问题即社会问题,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杨一波,一直希望能有一个专业的、高效的、科学的方式来帮助到中国的亿万家庭。

“人工智能+家庭教育”,杨一波和他的团队萌发了大胆的想法,但在这个领域他们并不是第一人,拿什么去竞争呢?

有教育专家认为,现今的传统教育已经走到尽头,“人工智能+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市场的一个蓝海,教育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通过教育大数据等科技的运用,将是接下来教育的主旋律。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就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来说,这是不无道理的。

对比美国、日本、芬兰、英国等全球儿童习惯水平的数据,芬兰的孩子习惯水平得分为90.17%,领先全球;日本是89.75%,紧跟其后;美国则是63.52%;而中国的得分仅有43.8%。数据上显示,中国孩子的习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甚至都没有达到及格线。

杨一波带领团队携手原百度、小米、乐视乐小宝技术团队、原喜马拉雅、优酷内容团队、北京奥运会导演组的设计团队,共同打造了AI教育终端——“波比侠”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专注于儿童好习惯培养,并赋予它改善中国教育现状的使命。

在定位上,“波比侠”机器人专注儿童好习惯的培养,专为0~12岁的孩子而设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通过一波学堂APP+教师APP,构建孩子、家长、老师教育金三角,完美实现教育的家校协同。在技术上结合大数据算法,使“波比侠”机器人能够“越用越聪明”,让波比侠比家长更懂孩子,真正实现“千人千面、一人一机”,可以说“专注、专业”就是它最大的优势。

波比侠简易结构图

“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上岗证,唯独当父母不需要任何证书。国内对于亲子教育板块的教育资源比较稀缺,也比较混乱,很多父母没有渠道去学习正确的亲子教育,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朋友之间口头交流,零碎的书本学习、还有就是市面上的培训课程也是良莠不齐,多数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甄别,我认为亲子教育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进入家庭,所以我们创办了“一波学堂”这个教育平台,通过波比侠AI教育机器人+父母课堂,把家长没有时间选、没有能力选择孩子适合的学习内容让渡给教育专家团队,通过教育专家团队+人工智能帮助家长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学习内容。”

“波比侠的定价也是普惠定价,旨在让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人工智能给孩子教育带来的福利,可以说只要妈妈一件化妆品的价格,或是爸爸一条烟的价钱,就能买到。我们希望能把中国权威的教育专家都装到波比侠里,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把最好的教育进入到亿万家庭里,去帮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这是我们专注研发这个机器人的初衷,也是一个动因。”这是杨一波抱有的美好愿望。

波比侠2.0发布会

波比侠投入市场后,收到许多肯定的声音,一些家长反馈孩子使用之后,在习惯上确实有一些改变,例如更懂礼貌了、懂得分享了、写作业的速度也明显提升了等等,在这方面,杨一波最有发言权。

他的两个孩子是“波比侠”的第一批使用者,对于孩子们的变化他举了两个例子:早睡和早起。之前两个孩子的作息习惯让他和爱人有些头疼,晚上不能早些上床睡觉,早上又赖床不愿意去上学。

杨一波便让“波比侠”和孩子约定睡觉时间和早上唤醒时间,睡觉前“波比侠”会和孩子交流,用睡前故事引导孩子上床睡觉。早晨叫醒孩子的也不再是生硬的闹钟,“波比侠”通过一段柔美的音乐,缓缓唤醒孩子们,再加上家庭成员的配合,两个孩子渐渐养成了早睡和早起的好习惯。

光靠一个智能机器人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吗?杨一波说:“在习惯改变这件事上,不能光靠人工智能,人最珍贵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替代的。除了机器人的引导作用,还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比如机器人和孩子约定了睡觉的时间,那大人也要共同遵守,而不是一边让孩子睡觉自己却在客厅看电视打游戏,这样的话即使机器人再有功效,也难以长久维持。”

回顾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目的”的讲话。作为一个教育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重点,培养习惯是培养人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杨一波团队将会逐步深入。

教育的后来人,传承学派开创者

对于将要面临教育界的两大巨头,和其他市场竞争,杨一波表示,教育界的这出大戏,有人唱培训,有人唱补习,各式各样的唱法都有,但没人愿意关注最珍贵的传承教育,这就是我们团队独特的地方。

杨一波在南沙论坛谈传承与创新

从2006年至今,学术研究到创业已经过去12个年头了,杨一波回忆起当初在北京大学开设传承课程,设立研究院的日子仍然慷慨激昂。当时让他推动传承学的因素有很多,更多的是客观层面的,国内企业传承的版块研究还很空白。

而真正有创业的念头是来源于一个小故事,2006年杨一波在课堂上,一位学员因为缺席引起了他的注意,杨一波当时只是单纯以为学员旷课,从其他学员口中得知原来这位学员已经去世了,因为拆借资金的原因导致人财两空,妻子也改嫁了,落得凄惨的结局。

杨一波因此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他意识到中国或许还有很多家庭很多企业像这样,因为没有做好传承的规划,而导致没落的结局。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让传承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一波说”优酷视频栏目是以杨教授脱口秀为播出形式,讲解企业传承故事,分析发展问题为内容。每出一期,内容都需要反复斟酌,每一个字眼都要拿捏准确,直到最终定稿。在优酷财经频道共播出了48期,是优酷财经的主推节目,创下了良好的成绩。

优酷视频栏目主推节目《一波说》

乍看之下,这似乎又是一个财经栏目,和许多知名脱口秀相比,又有什么优势呢?

实际上,像吴晓波、罗振宇这样的名嘴,他们谈财经、谈企业、谈致富之道,但少有人谈传承。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人们往往聚焦创业的一代,而忽视了接班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传承研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传承与教育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关于这个问题杨一波是这样解答的:“传承和教育是一个整体,孩子的培养就是传承的重要部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家风的建设,良好的家风、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杨一波在著作中论述:一个家族的兴败,在于“人”,家庭教育就是源头。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教育是为传承做准备的。家风家训的建设,同样是教育的内容。基于这样的关系,“一波说”和“一波学堂”既是两个独立的IP,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波说专注传承的知识付费版块,同时也连接“一波学堂”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

无论是教育界的后来人,还是传承学派的开创者,后来可以居上,开创则是引领。在教育里谈传承,在传承中看教育。俞敏洪、张邦鑫和杨一波,还有众多的教育人,各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他们的力量,在为中国教育带来一点点改变,这些变化或许现在不显著,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教育将会越来越好!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 李嘉诚 | | | | | | | | | | | | 姚振华 | | | | |

| | | 李书福| | | |

和我们一起把优秀传下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