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裱上,王羲之的《奉橘帖》与《何如帖》《平安帖》连为一纸,也称“平安三帖”。此帖仅12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柑橘采摘多在霜降后),却方圆并使、用笔丰富、精彩绝妙,早在唐代时已负盛名,大诗人韦应物的诗“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其中典故就是从此帖而来。

「书艺咀华」短评:

从此帖的内容看,这是随物而寄的一个便条。能在霜未降时得三百枚橘子,可见王羲之家的橘园颇不小。橘子熟了,一尝,还不错,便顾不上霜降,先摘它三百颗寄给亲友尝尝,同时又说“不可多得”,意思是还不算多。这也可见,“书圣”出手颇大方,亲友团也颇庞大。因是便条,下笔时自然是非常平和放松的状态,从行气和轴线上看,也确实没有刻意安排,一派的自然天趣。但书法人都有这种感受,因为对文字极其敏感,所以即使你只是随便写一纸便条,也会尽可能把字写好,这是一种融入骨血的自觉意识。“书圣”大抵也是如此。比如“百”字,承接“三”字最后一笔的走势,笔断而意连,露锋起笔;横画中锋运笔,极富质感;然后折笔写撇,又顿笔写竖,这一连串的动作,有重有轻,真可谓把“提按”功夫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提按功夫,是需要反复训练多少次才可能熟练掌握的啊。你再看看陈忠康的临作,斩钉截铁、一气呵成,一提一按尽显高超技法功夫,但在线质上仍显弱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