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吴淑娟 黄岛报道              

    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十四,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秋风微凉,果园飘香,农村一片繁荣和忙碌的收获景象。

丰收年里的幸福

    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罗戈庄村村民李向云今年迎来了大丰收。此时,她和丈夫小罗在苹果园里忙活着,早熟品种“明月”正趁着中秋节大量上市。

“今年年景不错,苹果大丰收,新上的桃树晚熟品种第一茬摘了上千斤,已经卖完了,葡萄园里散养的鸡鸭鹅将近200只全部卖光了。”李向云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向经济导报记者诉说着今年的好收成,脸上的笑容感染着周边的人。

    李向云上高中、小学的女儿也都在果园里帮着落果。微凉的秋风中,每个人的额头上却都冒了汗。

“明月苹果是新品种,中秋节前后正好上市,今年一上市就卖到3块钱一斤,得赶紧趁着价格还不错早点卖完。”小罗利索地将装满苹果的筐子抬到面包车上,准备送往黄岛区的农贸市场。

    李向云的手在苹果树叶间灵巧地穿梭着,一个个碧绿的苹果飞快地在筐里摞高,口袋里的手机却不时响起。“全都是要买鸡鸭鹅的,今年一共就养了不到200只,3天时间全处理完了,留下了几只自己和亲戚朋友吃,一共卖了不到两万块钱。”

    说起今年的收成,李向云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以往丰收了也犯愁,担心东西卖不出去。“今年是又丰收又丰人,通过朋友圈,东西一点也不愁卖,还不够卖的。”

    在李向云家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摘好的花生在晴好的阳光下晾晒。李向云70多岁的公公、婆婆戴着口罩和手套,在翻飞的泥土中落下一粒粒饱满的花生,身前的花生山不断堆高,身后的秸秆也渐渐垛成垛。

“今年风调雨顺,花生长势很好,产量比去年高。除了留点打油吃,其余的准备全部卖掉。”李向云的婆婆语速很快,手里的活却不停下。

    而在相距十来里路的下柴村,李向云的姑父看着满院子的菜心满意足。上百棵大白菜长势喜人,两行三四十棵青萝卜肆意地伸展着叶子,红红的辣椒、紫色的长茄、绿绿的香菜、开了花的韭菜……院墙的一边挂着20多个长长的老丝瓜,另一边开满了紫色扁豆花的墙上,一串串肥厚厚的扁豆藏在枝蔓间。门前地上,一个个黄白的胖南瓜或隐或现。

   “你看这芋头长得多好,一棵能收两三斤。还有香菜,种了两畦,听说前一阵城里的香菜卖到50块钱一斤,我这里你随便吃。”李向云的姑父笑眯眯地挖着芋头说。

    李向云的姑父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这些菜没有一点农药、化肥,施的都是农家肥。“我也不卖,都留着给自家孩子、亲戚朋友。”

    李向云的姑姑指了指院子里装好的几箱苹果,“今年苹果又丰收了,这些都是留着给孩子回家过完节拿回去吃的。”

    走在村庄里,有的人家正在门前晾晒花生,有的则在摘着花生。果园里,绿绿的果实挂在枝头,到处是忙碌着收获的身影,和挂满笑容的脸庞。农民们在忙收获、庆丰年。

全省各地多种形式庆丰收

    与此同时,山东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庆“中国农民丰收节”。

    2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文化活动在瑯琊镇拉开序幕。活动结合海洋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为乡村振兴点赞,为农民丰收喝彩”。

    当日,举行了第三届“瑯琊榜农产品品牌”和“青岛农品”授牌仪式,并上演了瑯琊厨艺大赛、曲艺表演、民间舞蹈等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振兴成果”“农业品牌建设”等“三农”优秀文艺作品展播。

    在宝山苹果展台前,宝山牧果负责人杨欣正忙着推销自家的苹果。“今年是个丰收年,我们公司一共种了400亩,亩产平均达到3000多斤,比去年增产20%。”“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作为一名从事农业养殖的企业家感到由衷的高兴。”在瑯琊龙湾海参摊位前,总经理高玉志表示。 

    青岛西海岸新区2018首届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采取了“主会场+分会场”的组织形式,除在瑯琊镇举办启动仪式外,分会场活动由各镇街根据农业节庆和民俗文化特点,围绕乡村民俗文化展演、设置民俗文化大舞台、“三农”优秀文艺作品展播、民间民俗艺术展览、智慧生态农业展示、举办乡村美食节、品牌产品展销等七大主题进行创意策划组织。

    据了解,9月27日大村镇将举办黄岛籍艺术家回乡作品展,10月上旬海青镇举办茶企技术培训、交流座谈会,10月17日六汪镇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10月下旬灵珠山街道举办第六届灵珠山庙会,12月5日胶河管区举办第二届胶河塔桥美食节。

    青岛各地将以民间舞蹈、秧歌、高跷和吕剧、柳腔、茂腔、皮影戏等本地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节目为重点,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民俗文化展演活动。

    同时,开展系列品牌农产品展销活动。组织品牌农产品参与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农产品营销促销活动,把农民丰收节打造成庆丰收的全民购物节,利用市场的力量帮助农民丰产增收。

庆祝活动还包括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依托各地农业资源、节庆活动、特色农产品,将举办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农事体验、采摘品尝、民俗体育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到乡村,品尝优质特色农产品,体验田园风光。

                                                              (编辑 时超 陈德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