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

股票代号:0388

集团网址:https://www.hkex.com.hk/

公司简介

港交所主要经营:

1. 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及一家期货交易所以及其有关的结算所;

2. 香港的结算场外衍生产品合约的结算所;及

3. 英国的一家交易所及一家结算所买卖及结算基本金属及贵金属期货及期权合约

主要业务则包括:

1) 经营香港唯一认可的证券市场及期货市场;

2) 向参与者提供综合的结算、交收、存管及代理人业务;

3) 向会员提供场外利率衍生产品及不交收远期外汇合约结算服务;

4) 提供市场数据;及

5) 通过全资拥有的LME运营全球最大的基本金属市场

财务数据

公司分析

小薯分析公司,通常由行业切入,看其前景,再深入公司的财务状况看其投资价值,但港交所的行业人所共知,小薯也不多谈。财务状况小薯也打算不多说,因为以港交所的业务,人人也知道是必赚、稳健。故此,小薯会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去讨论港交所的投资价值。

港交所的优势

1) 单从港交所的简介就能知道港交所的投资价值所在。一间经营香港唯一认可的证券市场及期货市场,垄断了香港的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司,没有竞争及替代品,不看任何财务数据,已知港交所的独特优势。

2) 以集资市场层面看,纵使香港区内有着新加坡、上海、深圳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在世界上则有伦敦、纽约。可是,香港有着有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连系较大(为内地公司提供文化上较相近的最大的离岸上市中心)的独特金融地位优势,港交所作为香港的唯一集资市场,有着无可取代的独特地位,从港交所过去9年有5连年是IPO的集资额排第一足见其强大优势。

3) 随中国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集资需求只会上升。虽然香港是与伦敦、纽约齐名的三大交易所之一。可是内地公司多会选择香港,因为是文化上较相近的最大的离岸上市中心。特别在沪深港通开通后,为中国接通全球市场提供方便、有效的跨境渠道,更加深港交所在作为把中国连接国际的金融中心地位。

4) 港交所也不断开发新产品,如债券通、LME、同股不同权等,加大市场阔度及深度。

以上种种,足见港交所的中长期价值,而作为政府特许的垄断公司,盈利未必暴升,但一定有保证!

港交所的弱点

1) 其政府特许的垄断地位其实是双刀刃,好的是业务有保障,不好的就是业务很受政策影响,发展方向也要根据政府的大方向。同股不同权等上市改革与证监会「讨论」多时才能落实就突显出这个问题。同时,因为是经营香港唯一认可的证券市场及期货市场,所以所受的监管会更多。

2) 香港市场的发展本身有着内在的限制。小市值公司众多,但市值规模很小。大市值公司以金融、能源和电信等传统板块为主(近年才新兴新经济及药业板块),小市值公司则集中在消费、制造业等板块。大市值公司流动性甚为充裕,小市值公司则成交清淡,日均成交额显著偏低。近年也有言论说香港市场呈现出与A股类似的散户主导的交易特性。以上情况反映在港交所的2017年公司平均市值约US$20亿,相反纽交所、NASDAQ、上交所分别约US$97亿、US$34亿、US$36亿,世界平均约US$18亿。

3) 近年也因为不少借壳上市及壳股活动的小市值公司上司,而这些公司的质素也较差,间接影响香港市场的形象。

4) 由于有生意是根据股市的兴衰周期,故导致收入盈利变化较大。

港交所的机会

1) 互联互通市场,将引入更多内地资金,同时为中国资本市场作对外窗口,吸引国际资金。

2) 同股不同权、创新版(生物科技)将带来更多的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找引导在美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回流香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公司总数为102家,较上年增长12%。其中,在沪深、美国和香港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别为46家、41家和15家。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数据,大中华区独角兽公司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元。

3) 收购LME是港交所的发展策略之一,延伸港交所自身的战略发展至国际市场,再通过将复制LME模式而成立的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向内幅射,最后实现「商品通」。

4) 目前债券通主要是建仓,但更重要的是未来债券通的衍生品,比如债券期货。

港交所的威胁

1) 国际上要与纽交所、伦交所、纳斯达克,新交所竞争。先不谈纽交所、纳斯达克一早已有同股不同权,吸引新经济公司的制度。近日新交所也决定要允许采用两级投票制股份结构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有关条例预料在2018年上半年内制定。。

2)中国境内要与上交所、深交所竞争,上交所、深交所近期也把新经济公司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独角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开设绿色通道。

财务简析

1. 先看业务,会发现港交所是以现货、结算、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在2012年港交所完成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并开展了在伦敦的商品市场业务,但占比仍然不算太大,2017年占总营业额的12%左右。

2. 根据以上图表及数据,不难发现港交所的收入跟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的正关系。皆因港交所现货、结算、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收入是根据成交量、上市费用、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股票期权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以及各种相关的费用而来的。所以,为什么有2007年、2015年炽热时,收人会大幅上升!当然收入上升,连带投资者也看好,股价也会上升!

3. 同时,上图表从过去10年的每日成交金额看,股市虽然是有上有落,但总是一浪高于一浪,2008、2012的低潮高于2002的低潮,而2015年的高潮也高于2007的高潮,这意味是港交所的生意是整体稳定向上,而市况亦反映在港交所的生意上。

4. 从上表看,非流动资产占整体资产很少的比例,2012年大增是因为收购LME集团所产生近132亿元的商誉、近9亿元的商标名称及近31亿元的客户关系。其他则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系统。这意味着港交所只需作少量投资便能产生巨大收益,也代表有很多自由现金流作派息用。

5. 另外,小薯着重的股本回报率(ROE),在2008至2011年ROE高达50%以上,而2012年为收购LME集团而进行配股,加上以股代息计划,令ROE被拖低,但仍处于20%以上的水平(仍是一个理想的水平),完全反映港交所的垄断地位带来的效益。同时,如上述所说,因不需大量的资本投入,每年均能派发90%的利润作股息,而亦因此ROE不能反映再投资回报率,未来不能靠投资大幅增值,只能靠内生增长。

前景

中短期

1) 「沪港通」开通及同股不同权的上市改革后,业务应会持续扩大。港交所作为唯一的平台,可说是直接受惠。互联互通作为中国连接世界资本市场的战略,相信互联互通市场继续深化,会以更多其他形式合作。实际上,港交所的《战略规划2016~18》已提出新股通、以内地、香港及国际资产为基础的衍生产品、「伦港通」、「商品通」等。目的创建了一套互联互通的机制,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只是试点,构建一个扩张性、有竞争力的版图。

2) 中国A股于2018年第二季被纳入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后,国际化加深,将会为沪╱深股通带来更多的成交。

3) 上面也提及香港市场的发展本身有着内在的限制。市值规模不大,但上市公司却很多。故此,港交所近年希望改变国际市场对香港以细价股为主的股市定位的看法,修订有关发行人上市后集资及除牌程序的《上市规则》,提升上市公司质素,长远令港股于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将吸引更多世界知名公司来港上市,令其地位进一步提升,达致相辅相承的效果。

长期

1) 大环境变化其实对港交所的竞争优势影响不大。基本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要中国继续增长,资金需求就会持续上升,港交所的业务就能持续上升。2017年计,过去21年中国生产总值复合增长21%,近10年复合增长10%。

2) 中国资本流动的双向逐渐开放、内地市场深化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资本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3) 外地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内地公司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中港在金融上的融合必然愈来愈多。香港作为内地与世界金融桥梁的角色,一定能从中得益。港交所也提及要致力打造旗下市场成为既是国际投资者走进内地和内地投资者「走出去」的独特平台,构建一个最有效的跨市场互联互通平台,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产品平台,在股票、大宗商品﹑以及定息和货币产品三大资产类别均提供相关产品。

来个总结,以目前大环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地企业走进内,而国策也是希望资本市场国际化,香港作为中国跟世界桥梁的独特金融市场地位,香港的金融业长远发展自然不会太差,而港交所作为香港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也自然会连带受惠。同时,加上港交所的垄断地位,即使港交所什么也不做,其盈利已经是有所保障,更逞论现在有互连互通的机制,加上同股不同权等上市改革,使港交所构建出一个扩张性、有竞争力的版图,所以港交所毫无疑问的是一间五星级的优质公司,是一家值得长期投资持有的公司!至于估值如何,现在是否投资良机,且留待下回分解。

@今日话题 $香港交易所(00388)$ $盈富基金(02800)$ 

作者:80後小薯的投資人生

作者原創專欄:https://xueqiu.com/8078832199/column

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s://reviewfuturelife.blogspot.com/2018/09/2018925.html

免责声明

本网页纯属个人网志,一切言论纯属个人意见及经验分享。小薯不是证监会持牌人士,不会提供亦不是提供任何投资意见,小薯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论,并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的要约、招揽、邀请、诱使、建议或推荐。另本人无法保证有关内容的真确性和完整性。

小薯或持有本网志所提及的公司或资产的长仓及短仓及衍生工具 , 并会在亳无预料下买入及卖出。小薯在撰文时会尽量保持客观公正,但对所持有的资产内容亦可能有较偏颇的论述。投资涉及风险,读者应考虑该投资是否适合阁下的个别情况,务请读者运用个人独立思考、求证、分析,读者一切的投资决定以及该投资引致的收益或损失,概与本人无关。

版权及知识产权

本网页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有文本、平面图像、图表、图片、照片以及数据或其他数据的汇编,均受版权保障。本人是本网页内所有版权作品的拥有人。除非预先得到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严禁复制、改编、分发、发布或向公众提供该等版权作品。欢迎向本人申请授权发布或向公众提供本网站的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