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的南北朝时代,"寒气结冰如珠 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它已熟知。2017年12月16日清晨,在辽宁省本溪市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本溪水洞,在此旅行的游客们在洞口的湖畔,意外邂逅了东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类似霜的白色不透明粒状沉积物,在中国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区也能见到。本溪水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原因,洞口有条湖冬季不结冰,并始终水气蒸腾弥漫,加上夜晚气温低,所以形成雾凇的机率非常高,从而特别受户外旅行和摄影爱好者青睐。

清晨,在“本溪水洞”的洞口上方,四个字中的”溪“字,已被白色树挂覆盖。

有景区管理人员说,虽然洞口附近冬天常会有雾凇冰挂出现,但出现今天这样大范围的美景,今冬由于雪下得少,还是第一次见。

“雾凇非冰非雪,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要充分,而水洞湖畔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冬天来本溪水洞游玩的游客,清晨见到雾凇奇观的机率还是比较高”,当地人介绍说。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约35公里的太子河畔,有世界最大的充水溶洞,洞长3000多米,洞中钟乳,形态万千,被中外游人誉为“天下奇观”,是我国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国家级5A风景旅游区。

图为清晨的本溪水洞湖畔,水汽缭绕,白雪与树挂,宛如仙境。在前一天,这里刚刚下了一场雪

此刻,湖畔的亭台楼阁被雾凇笼罩,宛如披上了圣洁的白色纱帐,美轮美奂。

早上9点多,太阳出来后,树挂景色更加漂亮,一些游客,闻讯赶来。

游客少不了的,是以树挂做背景,拍个美照。

为了美,几位女士也很拼,索性坐在冰面上来拍。当时,手机上显示此时温度为零下17度,十分寒冷。

这是大自然赐予水洞的美,当地人说,如果冬天来水洞游玩,有点耐心,一般都能遇到。(注:原创图文,商业用途,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