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阿塞拜疆,有“里海明珠”之称,是一个位于高加索山脉之南方(外高加索东部)、跨欧亚大陆的国家,首都为巴库,面积86,600平方公里。其国名来自于古波斯语,意为“火的国家”。阿国东临里海,北界俄罗斯,西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为邻,南接伊朗;欧洲部分面积仅约1万平方公里,以地理位置而言该国属于亚洲,但阿塞拜疆对外一般自称欧洲国家。

南高加索地图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一般被称为南高加索(外高加索)国家,南高加索处在欧亚大陆中心。阿国所处地区则是连接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按照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说法,“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只有三条能源和贸易往来的通道:分别经过伊朗、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由于西方、莫斯科和德黑兰之间的关系被彻底破坏,这就使得上千亿美元的贸易仅剩了一条可行的通道:通过小小的里海国家阿塞拜疆。”

也就是说,阿塞拜疆目前是有效连通欧洲与亚洲腹地的唯一通道;而阿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又非常丰富,乃国民经济支柱。其石油探明储量约22亿吨、天然气储量约2. 6亿平方米 ,目前年产石油约5000万吨、天然气300亿平方米。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能源长期处于高位,阿国经济发展迅猛。从综合国力来看,阿塞拜疆在中亚五国加外高加索三国中,实力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居第二位。因此,阿国的战略地位对东西方而言都很重要。

距今1万年之久的阿塞拜疆史前岩刻

阿塞拜疆的独特历史

据考古学发现,早在石器时代晚期,现在的阿塞拜疆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居住。在近3000年历史上,阿塞拜疆先后接受过米底王国、阿契美尼德帝国、马其顿帝国、塞琉古帝国、大亚美尼亚王国、拜占庭帝国、波斯萨珊王朝、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塞尔柱帝国、埃尔迪古兹王朝、札剌亦儿王朝、帖木儿帝国和波斯萨非王朝等众多王国统治。

公元前11世纪的巴库旧城“少女塔”

约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逐渐控制了高加索地区。11世纪初,阿塞拜疆境内受到来自中亚的突厥人部落侵占,他们建立的第一个王朝为塞尔柱帝国,在1067年领土扩张到今天阿塞拜疆所在地区。自11世纪治理当地的是塞尔柱帝国之附庸埃尔迪古兹王朝,他们深受波斯文化影响。14世纪,帖木儿帝国兴起后,管辖阿塞拜疆的希尔凡沙阿政权也成为从属国。1501年,在波斯萨非王朝的征服和逼迫下,希尔凡沙阿的最后政权强制将阿塞拜疆境内的什叶派信徒人数提高到曾经的逊尼派一样多。直到今天,阿国主要宗教仍为伊斯兰教,91.7%的人口是穆斯林,且大部分属什叶派。

19世纪初期,波斯战败后将阿塞拜疆一部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其余作为波斯的一个省保留了下来。 1918年5月28日 ,阿塞拜疆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时年,阿国是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共和国,也是第一个拥有歌剧、戏剧院及现代大学的穆斯林国家; 1920年4月28日 ,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3月12日 ,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组成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该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 1936年12月5日 ,改为直属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1991年8月30日 ,从苏联分离独立,成立阿塞拜疆共和国。

亚美尼亚纪念纳-卡战争的T-72坦克

1991年9月,阿塞拜疆境内一块以亚美尼亚人为主体、约4,400平方公里、名为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领土,提出独立建国。这一冲突始于1988年,当时亚美尼亚就对该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此后,阿国与亚美尼亚爆发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导致近3万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自1992年后,在俄国支持下,亚美尼亚政府军及其武装的民兵占领于法理上被国际社会承认的阿国近20%领土,含纳-卡和其它7个省之全部或部分地区。至1994年战事结束,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推动下,纳-卡地区地位经过谈判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在事实上取得独立。

阿塞拜疆现为欧洲委员会(欧洲理事会)、欧安组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P)的成员国。

阿塞拜疆地理位置

甘贾峡谷:连接欧洲和亚洲心脏地区的能源与战略通道

倘若说阿塞拜疆处在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那么该国的甘贾峡谷就是经欧洲前往亚洲心脏地区的致命咽喉。甘贾峡谷是一条东西方开展陆上贸易、能源输送、交通通信和战争后勤的要道,它以位于阿国西北部的第二大城市甘贾命名。对此,《外交政策》评论道:“如果考虑到亚美尼亚占领了阿塞拜疆近五分之一的领土,剩下的就只有一条狭窄的 60英里 (约合 97公里 )宽的贸易咽喉要道。”

关键的南方天然气走廊

当下,欧洲40%的天然气需求依赖俄罗斯。因为欧洲油气产量和自有储备逐年下降,需求却不断增加,现在欧洲每年从俄国进口的天然气总量接近2000亿立方米。德国温特沙尔(Wintershall)公司总经理马里奥.梅伦说:“2030年,欧洲需要进口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需要可靠的合作伙伴。”

柏林与莫斯科共同开发的北溪天然气2号管线项目(“北溪 -2” ),会修建两条从俄国海岸穿越波罗的海通往德国海岸的管线,总输气量每年550亿方。新的天然气管道计划在“北溪”管道旁边建设,准备通过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或其专属经济区,其中包括俄罗斯、芬兰、瑞典、丹麦和德国。

“北溪-2”项目

“北溪 -2” 项目总造价95亿欧元。将由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出资50%,法国ENGIE集团、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荷兰皇家壳牌、德国Uniper公司及Wintershall公司各提供9.5亿欧元的融资。“北溪 -2 ” 项目运营商Nord Stream-2公司已在德国取得所有必须的施工许可,经赫尔辛基当局同意发放施工及运营许可后,现已启动在芬兰海域铺设管道的筹备工作。而俄气公司是Nord Stream2公司的唯一股东。

毫无疑问,随着“北溪 -2” 落地运营,“它将加大欧洲对莫斯科能源的依赖—似乎正成为一个日益逼近的现实的时候。” 7月11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秘书长廷斯.斯托尔滕贝格为他举行的早餐会时,曾公开指责德国总理默克尔沦为了俄国俘虏。他说:“德国已成为俄罗斯的俘虏,因为德国有这么多的能源来自俄国。全球都在议论此事,大家说,我们花费数十亿美元保护你们,你们却支付数十亿美元给俄罗斯。”特朗普并补充说:“德国已被俄国完全控制。”

“北溪-2”项目管道

从德国和欧洲角度而言,寻求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事关国家安全,而构建经阿塞拜疆的南方天然气走廊是关键一环。2018年6月,全长 1850公里 、经格鲁吉亚将阿塞拜疆天然气运送到土耳其和欧洲的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TANAP)正式开通。这是欧盟与土耳其、阿塞拜疆大力推进的能源合作项目“南方天然气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实现欧洲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的重大一步。到2019年6月,首批天然气将经跨TANAP输送到希腊。

参与南方天然气走廊项目的国家眼下有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意大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7个国家。石油专家认为,该项目是当前欧洲实施的最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决定着欧洲能源供应市场是否能实现多元化新格局。

不过,南方天然气走廊面临的一大隐患是,“经过甘贾峡谷把里海的能源输送到欧洲的大部分主要的油气管道位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冲突前线附近,双方军队仍然在这里对峙。莫斯科知道,任何大规模的暴力活动爆发都会威胁到这些管道的使用。考虑到俄罗斯对亚美尼亚的影响力,挑起新的战火不费吹灰之力。”

默克尔访问巴库

德国寻求与阿塞拜疆能源合作

为了建立同巴库的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总统的友好关系, 8月23日 -25日,德国总理访问南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时,其随行的联邦议院南高加索议会团副主席、基民盟议员阿尔伯特.韦勒曾两次入境访问被阿国视为自己的领土、但被亚美尼亚占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因而被巴库毫不客气的宣布禁止入境。面对这一羞辱,德国议员呼吁默克尔取消对阿塞拜疆的访问,但默克尔却决定坚持访问该国,韦勒议员只陪同她出访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之后便换他人顶替。

联系到南高加索的政治、经济现实,《南德意志报》在报道默克尔这次出访时称,“亚美尼亚带来的是政治上的快感,而阿塞拜疆则带来了经济上的机遇。”德国媒体还揶揄道,“默克尔在阿塞拜疆要考虑经济利益,要扩大双边贸易,要让阿塞拜疆成为向欧洲输送更多汽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国。所以,默克尔在阿塞拜疆说话时,有时就躲在云里雾里,不把真心话掏出来。”

险峻的南高加索山谷

连接欧洲和中亚的通信、交通及运兵通道

通过甘贾峡谷连接欧亚大陆心脏地区的,不仅仅有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它还是通信走道,连接西欧与里海地区的光纤电缆通过该峡谷;它是东西方的陆上交通线:欧洲第二长高速公路—连接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巴列夫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尔克施塔姆的E60高速公路经过甘贾。途径这里的还有南高加索地区的东西铁路线—巴库-第比利斯-卡尔铁路。这些对未来发展都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

甘贾峡谷具有巨大的军事作用,它是仍在进行的阿富汗反恐战争中,美国、北约部队必需的一条极富价值且相对安全的后勤补给线。“在战争最激烈的阶段,美国超过1/3的非杀伤性军事物资,如燃料、食品和服装都经过甘贾峡谷,不管是在陆上还是在空中。扩大穿过甘贾峡谷经由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路线,将减少美国运送军事物资进出阿富汗时对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依赖。”

俄罗斯对高加索地区影响犹存但脆弱

中亚和高加索是俄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尤其在高加索,莫斯科的影响依然很强大。

开辟南方天然气走廊,意味着欧洲将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而“每当欧洲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华盛顿都会受益。”中亚、高加索借交通、通信与欧洲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或将抵消莫斯科的地缘影响力。阿塞拜疆的甘贾峡谷成为美国及北约进出阿富汗的运兵走廊,也能变成美军前出中亚的跳板。“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俄罗斯将竭尽所能让西方难以使用甘贾峡谷。”

《外交政策》杂志指出,“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发挥影响力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所谓的冻结冲突—特别是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俄国在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地区也采取了类似做法,在2008年同第比利斯发生短暂但血腥的战争后,莫斯科承认这两片领土是独立国家。

而北高加索的车臣曾经是“俄罗斯的裂缝”。 1999年8月9日 ,在车臣武装叛乱分子袭击和攻占达吉斯坦一个邻近的村庄之后,人们曾担心,整个高加索地区正在摆脱俄国的控制。“在车臣袭击达吉斯坦的同一天,叶利钦让普京出任总理,普京立即与车臣开战。到 2000年1月1日 ,普京取代叶利钦出任总统,到2000年春天,俄罗斯军队控制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俄罗斯在高加索的胜利远非确定无疑。“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会有更多麻烦,因为在从车臣和达吉斯坦出发前往叙利亚加入所谓的「伊斯兰国」组织以及在那里与俄罗斯军队开战的数以千计的年轻人中,已经有人开始回国了。”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高加索地区专家瓦迪姆.穆哈诺夫说:“俄罗斯政府像其它国家政府一样对此感到担忧。从叙利亚返回的人将是彻底变了的人。他们的意识形态已经变了,现在他们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穆哈诺夫还称,普京似乎给车臣和整个高加索地区带来了平静,但这种平静被以下事实打破了,这个事实就是它是建立在对普京个人效忠的体系基础之上的。“只要普京还在这里,局势就会稳定下来。当他离开时,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一切都可能崩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