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9年7月,向警予应蔡和森妹妹蔡畅之邀,离开溆浦,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从此,蔡和森和向警予开始了恋爱。

影视剧中的蔡和森与向警予

恰同学少年,相识在长沙

蔡和森,双姓蔡林,1895年3月30日诞生在上海。向警予与蔡和森是同年出生,只小5个月零4天,即1895年9月4日出生在湘西溆浦县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 毛泽东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与向警予。1912年春,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长沙私立周南女校,与蔡畅同学。通过蔡畅结识了蔡和森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长沙刘家台子蔡家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不久, 蔡和森受学会委托,前往北京联系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等也相继去了北京。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跟他们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也来到北京,先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再赴河北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会晤了蔡和森,二人加深了友谊。

“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

1919年7月,向警予应蔡和森妹妹蔡畅之邀,离开溆浦,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是,“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扬帆启航了。

在漫长的航行船上,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研究学习当中,在你争我论的雄辩里,共同的革命理想,使蔡和森和向警予两颗青春火热的心,砰然跳动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从此,蔡和森和向警予开始了恋爱。经过35个昼夜的海上航行,他们于2月2日抵达巴黎,在巴黎逗留5天后,到达法国的一个小县城蒙达尼,正式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活。在激情澎湃的日子里,他们两人各自交换诗作,表达彼此的爱恋和对革命的向往。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这虽然是个简单的婚礼,却轰动了蒙达尼全城。其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照片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中共初期著名的“红色恋人”

留法期间,蔡和森与向警予致力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等保持通信联系,信中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他还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年底,旅法的蔡和森等人因参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已怀孕的向警予也回到上海。回国后,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一对夫妻党员。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委员,向警予则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时,蔡和森还担任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向警予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夫妻俩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蔡和森与向警予共生有一女一子:蔡妮、蔡博。1922年4月1日,向警予在上海生下第一个孩子妮妮。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孩子被母亲送回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1924年5月,向警予再次怀孕,和蔡和森一同回到湖南老家探亲。5月25日,向警予在湘雅医院生下儿子博博。出生不到1个月,就由蔡和森的姐姐蔡庆熙哺养。这两个孩子都被誉为“向蔡同盟”的结晶。

生活“同盟”不再,革命理想犹存

由于生活习性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生活夫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蔡和森得知向警予被捕后,想方设法去营救。特别是惊闻向警予牺牲噩耗,悲痛不已,撰文《向警予同志传》以悼念。他在传末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1927年4月,蔡和森、向警予的两个儿女在长沙最后一次见到了妈妈。这次见面,在蔡父蔡母的张罗下,一家人上照相馆拍摄了一张合影,算是唯一的“全家福”。

1928年3月20日,留在武汉组织并参加地下斗争的向警予不幸被捕。敌人三番五次对她审讯和毒打,但她坚贞不屈,对党的秘密一字不供,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优秀品质。在全世界无产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向警予被残酷杀害,年仅33岁。

三年后,蔡和森在香港参加海员工会一次重要会议时,不幸被叛徒顾顺章认出而遭到反动派的逮捕。6月12日,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狱中, 蔡和森受尽各种酷刑,但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不幸于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这对的红色伴侣,都兑现了曾经许下的革命诺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