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5岁的老人记录下罕见的扬州!听老照片讲时间都去哪了

王虹军今年85岁了。1934年,他出生于兴化。他从事摄影半个多世纪,你所看过的很多扬州老照片,可能正是出自他之手。

“扬州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我人生有一半的时间在这里度过。”王虹军说,“我小时候,兴化是属于扬州的,我也一直把自己当成是扬州人。扬州给我的摄影滋养,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较的。”

他喜欢扬州这座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晨昏,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变迁,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每个故事。

还记得那个故事,有一个扬州人,将家里丁家湾祖屋里的一个瓶子,以18元的价格卖出,后来花亿元都买不回来?他卖白龙纹梅瓶的地方,便是在王虹军拍摄这张老照片的地方,扬州文物商店。

他镜头下的这条路,那时候叫琼花路,从那一棵古老银杏树的形状,你能看出这里扬州现在的哪吧?王虹军记录下那时候的扬州,两边以栏杆隔开,路上多是自行车,汽车的数量屈指可数。

这里是扬州的汶河路。那时候簇新的大楼,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变成了新的模样。小时候,爸妈也曾带着你从这里走过吧?

老扬州人一定熟悉这里,就在文昌阁附近的扬州大酒店。或许还曾经去那里吃过饭,或者你有熟悉的人在那里工作过。

这是以前的扬州大酒店内部,还记得那红色的椅子和桌上喜庆洋洋的花瓶吗?

只要一有空,王虹军就背上相机,走在扬州的大街小巷,记录那一道道的光影。

这里是扬州人所熟悉的红园,如今,红园搬了新的地方,但属于一代人的记忆,还在这里。王虹军从不一样的角度,记录下老扬州的集体记忆。

王虹军是扬州摄影航拍第一人。早在1987年,他就在飞机上进行航拍。当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要出一本与扬州有关的书,王虹军作为这本书的主要摄影者。

“我就想换个高度拍扬州,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和南京军区牵上了线,但是拍摄经费只有3000元,也只能补贴部分油钱。”王虹军清晰地记得,前后跑了7次都落空,都是第8次王虹军才坐上飞机进行航拍。

“在空中拍摄,彼此之间说话听不清,只能打手势,胃也不舒服,一直在翻腾。”但说到航拍的情景,王虹军每一字里都带着回味至今的感慨,“在扬州上空,我被那种大气磅礴吸引了。”

这是他在飞机上拍下的80年代古运河高邮段。

王虹军深爱着扬州这座城市,包括这座城市的每一处风景。

五亭桥,曾被茅以升评定为中国最具艺术美的桥,是扬州的标志性景点。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在每一个晨昏,每一个季节,每一种天气,展示出不同的容颜。

去过瘦西湖的人,都喜欢在桥边留影。

王虹军去过数百次五亭桥,并且出版了一本书,叫《五亭风韵》,记录五亭桥的点点滴滴。

有一年的夏天,王虹军在阳台上看书,突然看到天空中的云彩变得绚丽起来,并且在迅速移动。他立刻骑上自行车冲到瘦西湖,拍下美丽晚霞中的五亭桥。

拍完之后,他走路时觉得鞋子很不舒适,低头一看,才发现忘记换拖鞋,拖鞋的带子都跑断了。

五亭桥的这一幕幕,凝聚了他多少时光与欢喜。

最近,已经85岁高龄的王虹军,对这本书进行重新编辑校。书中新加入了两个章节,介绍了更多与五亭桥相关的历史,以及人们用书画方式表达的五亭桥。

王虹军觉得,自己所拍的照片在时间轴上看起来并不完整,为了搜集老照片,他拜访每一位扬州早年有相机的人,以及全国名家大师,经过几轮筛选,从数万张照片中,选出六百幅与扬州有关的照片。

他走进扬州一个个工厂,这些工厂里,或许你的家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值得记录的地方,都有他的足迹。

王虹军说,自己的摄影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写实求真、传情表意、抽象构成。从单纯地记录扬州,到如诗如画风景背后的故事,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人们的生活状态,都藏在他的照片里。

我们,生活在这里。

感谢有你,一路记录。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的插图均来自互联网,对文中的观点表示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内容负责,仅做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