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无论是互联网保险,还是整个保险行业,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量占行业保费总收入增量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而财产险的保费增量贡献率则逐年下降。近几年,由于69号文、134号文和19号文的连续出台,互联网保险监管变严,行业准入门槛抬升,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速度放缓,BATJ借助自身的流量优势和保险公司合作取得不错的成绩。

互联网保险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第三方保险网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销售的经济行为。

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7年,后逐步从销售代理、销售服务到全方位的提供保险服务,其过程漫长而艰辛。当前,涉足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已占保险公司总量的52.7%,包括保险机构、第三方电商平台等。互联网保险以其线上渠道的低成本、高频化、个性化等独特优势,如慧择网、向日葵网等电商平台探索出独特的电子营销方式,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互联网平台所具备的平台经济、长尾效应令经营成本大幅削减而效率大幅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催生和引领互联网保险业创新,为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从销售渠道来看,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多种多样,除了官网平台、代理机构建立的销售平台,还有第三方销售平台。如下图所示:像平安直通、泰康在线等官网直销形式更有利于保险公司塑造品牌形象;保险超市、银行保险代理拓宽了保险销售渠道;而电商平台、保险咨询平台和综合类平台扎根与日常消费生活,在消费、咨询、出行等方面的保险创新丰富了保险险种。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网上保险消费体验。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互联网保险行业持续发展,近两年发展速度放缓

在互联网普及、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利好的作用下,催生了互联网保险的高速发展,2011以来,我国互联网保费收入不断增长,从100多亿增长到近2000亿,其中,2013和2014年保费增速最快,分别达到187.6%和169.8%。但2015年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保费收入增速大幅下滑,2016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2017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1835.29亿元,同比下降21.83%。从渗透率来看,2012-2015年也是不断攀升,从2012年的0.7%上升到2015的9.2%,随后便逐步下降,2016年为7.5%,到2018年只有4.8%。导致互联网保费和渗透率在2016年都开始下降的原因,主要与保监会对中短期理财产品特别是万能险的监管收紧有关,而互联网车险也因为商车费改,业务持续下滑,使得互联网财险业务总体下滑,影响了总体互联网保费收入。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互联网保险机构持续增加,发展潜力巨大

如下图所示,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2011年我国只有28家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到了2018年已经有140余家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传统保险公司大多已经通过自建网站、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模式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基本已全部触网。2018年中国保监会记录的290 亿份新承保保单中,约有75.2%在互联网销售。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五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互联网人身险逆袭,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从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结构来看,互联网财产险占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收入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之对应,互联网人身险占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收入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时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比首次超过互联网财产险。在2017年保险行业严监管政策下,行业整体处于优化产品结构、突出“保险姓保”的行业功能定位中,因此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自然互联网业务也趋于放缓。

实际上,无论是互联网保险,还是整个保险行业,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量占行业保费总收入增量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而财产险的保费增量贡献率则逐年下降。由于最初入局互联网保险的公司以财险公司为主,且其产品如车险、账户安全险等险种相对于人身险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在保额、投诉率、复杂度方面有优势,适合在前期快速占据市场。因而在初期,占有较大的比重。后来随着技术、消费观念、保险服务等的进一步提升,人身险企业也借助互联网渠道逐步拓展业务,互联网人身险的占比逐步提升。而后绪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推动下,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度在逐步提高,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结构渐渐趋于稳定。

人身险中寿险独占鳌头、财产险种车险独领风骚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据中保协对外发布2018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人寿保险仍为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为56.6%,年金保险位列第二,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为28.3%,健康保险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首次突破至10.3%。意外险的占比最低,约为4.8%。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从上图看出,车险的保费收入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占大头,2016年以来车险受 “商车费改”等政策的影响较大,保费收入下降。致使财产险在2016年之后呈现负增长。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逐渐催生了多样化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不仅有车险、意外险等条款和费率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险种,而且随着应用的需求增加,逐步发展到货运险、信用险、支付等条款较复杂的险种。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保险企业可以精准分析并满足投保人的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保费收入,因而非车险业务近几年来呈现爆发式的上涨。

BATJ争相入局保险行业,阿里表现更为突出

在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2013 年由阿里、腾讯以及平安共同设立的众安保险获得国内首个互联网保险牌照,并逐步发展成为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巨头。近年来以百度、阿里、腾讯以及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更是持续在保险领域布局,其中尤以阿里及旗下的蚂蚁金服最为积极。其中阿里控股国泰产险,全资设立蚂蚁韵保和保进保险。百度于2017年10 月正式完成对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公司的收购,腾讯控股的微民保险也于2017 年11 月正式获批,开展保险业务。京东步伐相对较慢,2018年10月,德国安联集团在中国的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获准更名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公司。BATJ一般不参与保险产品的设计,只是提供销售的平台。在BATJ四家公司中,除了百度暂未获得保险牌照而只有保险经纪牌照之外,腾讯、阿里和京东都拥有保险和保险中介牌照,保险中介一般为100%控股子公司,这些公司为保险产品提供在线销售平台。

新旧边界的破与立:互联网保险混战白热化 各路巨头“厮杀”

据不完全统计,BATJ产品大类别中多为医疗险、重疾险。蚂蚁合作的保险公司最多,有35家,合作的保险公司以财险公司居多。与腾讯、京东和百度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分别为18家、14家和12家,京东的合作保险机构以寿险机构为主,腾讯和百度的合作公司类别比较普遍。另外保险公司也会为其量身定制保险,如众安保险为蚂蚁金服提供的运费险、支付安全险,安联保险为京东提供的申根旅行险等。而在推广方面,蚂蚁金服更为积极,每次支付完成都会受到保险红包,可见其对保险业务的重视程度。

结语

近几年,由于69号文、134号文和19号文的连续出台,互联网保险监管变严,行业准入门槛抬升,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速度放缓,BATJ借助自身的流量优势和保险公司合作取得不错的成绩。未来在监管的进一步引导下,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保险的优势将逐步显现,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