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千年来,孝道贯穿其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就是孝道文化中最基本的准则,古代察举制选官时期,孝道就是重要指标。举孝廉中的孝就是孝道,正是因为注重孝道,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中华文明才得以传承。那么在孝道遇到法律时,又会怎样呢?

中国现代的法律主要是条文法,无论是在民事还是刑事上都有很详细的条文,什么样的事件对应相应的处罚,十分公平公正,不存在徇私枉法。而中国古代虽然也存在法律条文,但解释权归当权者所有,如何判罚也受当权者左右,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罪责,当权者还有可以影响案件的最终结果的。

在明朝时期,文臣大多数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文臣熟读四书五经,深谙孔孟之道。而孔孟之道中是特别注重孝道的,所以这些官员在遇到牵扯到有关孝道的案件时,一般都会酌情考虑。比如说在古代有些独生子触犯了刑法后,由于他们需要赡养老人、传宗接代,所以在刑事判决上都会相应的减轻处罚。就算是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考虑到犯人是独生子,也不会判罚立即处决,而是判定罪名后让其回家尽完孝道后再回来问斩,也就是现在的死缓。古代的皇帝每年过年时一般都会大赦天下,经过几年的赦免累积下来,基本上不会再执行死刑,最多就是服一些政府分配的徭役就可以返乡了。

古代的独生子还有一个特权就是除非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其他时候是不用服兵役的。因为独生子需要留下来赡养老人、传宗接代,如果被迫服兵役就是陷其于不孝之地,有悖于当时的思想观念,所以古代征兵时即使是非独生子的家庭也会留一男丁,这样可以让出征的将士无后顾之忧,奋勇杀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