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0千

阅读时间|10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彻底消失的题型

2.巧设情景,代入解析

3.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

「常识判断」共分为「初中综合」「法经军农」和「时政要闻」三部分,其中「法经军农」的题目和「法律法规、经济金融、军事农业」的知识有关,本文即为2011国考「常识判断-法经军农」正确率≤60%的难题解析。

一、彻底消失的题型

【2011国考第9题】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直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

(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

(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

(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

(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正确率41%,易错项C

本题非常罕见地考察了不同版本「选举法」的规定,难度极高。

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可以看出A讲述的是「各地区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其中直辖市和人口多的省辖市比例较高,从理论上推断,A的表述较为合理,可以先放一下。

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

可以看出B强调了「农村和城镇代表的比例不同」,从1979年的情形来看,这种描述是有一定道理的。

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

C要和B一起对比学习,可以看出,1995年的时候,省级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村代表比例上升了。根据我国的城镇化进度和经济发展情况来看,C中的描述也可能正确。

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从B到D,可以看到农村代表的比例逐渐升高,貌似D也是有道理,但事实上2010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1:1的原则进行选举,也就是说,我国城乡居民选举从此「同票同权」。

这种考察过去法律的题型在公考中极为罕见,目前已经被彻底淘汰。这道题大家如果不熟悉的话,即使纯蒙也没有关系,不要因为这道题去盲目地背诵各种法律之前的版本。

本题虽然大部分内容和「法律规定」有关,事实上这是一道「时政要闻」题。

这道题出自2011年国考,即2010年底,而2010年3月「修改《选举法》」是当年的最热门话题之意,尤其是「同票同权」这个概念更是鼓舞人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道题出的并不好。如果题目直接问「关于2010年3月修改《选举法》,下列说法正确/错误的是」会好一些。

再次强调,除非有特殊情况(比如《宪法》中的特别规定),否则不需要去记忆法律之前的版本。

不要因为本题受到误导,浪费时间去复习过去的法律版本是没有必要的。

二、巧设情景,代入解析

【2011国考14题】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正确率54%,易错项C

本题属于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即「货币升值/贬值」。熟悉它的小伙伴可以一眼判定D表述错误,但即使不熟悉,也可以假设一个情景来代入。

可以假设以前「1人民币=0.1美元」,现在「1人民币=1美元」,这样就升值到了10倍,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A「不利于出口贸易」正确。

以前产品成本10人民币,如果出口到美国,卖1美元以上就能赚钱;现在成本还是10人民币,但是出口到美国需要卖10美元以上,这样就没有竞争力了,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正确。

以前一个人去美国旅游平均花1000美元,也就是要准备10000人民币;现在一个人去美国旅游还是花1000美元,但只需要准备1000人民币即可,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正确,它也是本题的易错项。

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金,热钱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少的时间以钱生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热钱的目的是纯粹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

「热钱」的概念可能有的小伙伴不太熟悉,为方便理解,可以结合「炒股」共同学习,两者都有「炒热」这一概念。

可以看出,「炒股」的目的就是低买炒热后高卖赚钱,「热钱」也是。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资本就有「低价买高价卖」的赚钱欲望。

例如,一家美国企业看到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来中国以投资的名义买了一个工厂,花费1000万人民币,也就是要准备100万美元(为方便理解,这一情景排除了外汇管制);人民币升值10倍后,该企业转手将工厂平价卖出,还是卖1000万人民币,但此时1000万人民币已经可以兑换成1000万美元,这样该企业就净赚900万美元。也就是说,「升值」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错误。

众所周知,「贸易差=出口额-进口额」,「贸易逆差」意味着出口少,进口多。根据对A的分析可知,货币升值后,不利于出口贸易(利于进口贸易,大家可以尝试自行代入推理),贸易逆差会进一步加大,因此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当选。

对于经济学中的热门术语,如「热钱」等要有所了解。

有时候用「假设-代入」的方法可以快速解析一些不熟悉领域的难题。

三、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

【2011国考15题】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

(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

(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

【2011国考15题】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

(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

(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

正确率32%,易错项D

本题难度较高,数据非常专业,但考生如果经常关注国家大事的话也能轻松做出。

本题ABD的描述都是正确的,也是当年《新闻联播》上提到过的内容,不过数据还是太专业,考生或许难以判定对错,但C选项还是能够发现错误点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2000年后,对于「原油对外依存度」的讨论就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当时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2005年就超过了40%,但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强,一旦世界局势有变,主要产油地区发生战乱,就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非常幸运的是,虽然2010年后,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50%,但总体来说石油的进口是有保障的,经济也比较平稳地一直发展着。

因此C表述错误,应选。

这道题主要考察了大家有没有关注国家大事。事实上,像「人均GDP破X千美元」、「黄金储备量已超过X吨」「三个产业的关系变化」这种信息都是会上央视新闻的,而「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被讨论了很久,了解这方面信息的考生还是比较容易做出来的。

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国家大事,说不定公考就会考察相关的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