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现经远舰:听考古队领队讲述沉舰发现故事

木质髹金“經遠”舰名字牌

大洋网讯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针对经远舰的发现过程,记者采访了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讲述经远舰的发现故事。

考古队员下水作业

沉船具体位置:“四年前临时起意找到”

位于大连庄河海域的这艘沉船,最早已经在四年前被准确找到。

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2014年夏天,在寻找致远舰的时候,同时听说在庄河海域这里有艘军舰,“我们就临时起意去看了一下,知道经远舰可能就在这边”。他回忆说,如今在进行了调查之后可以确证为“经远舰”,但是具体情况当时还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在找到这艘“庄河沉船”之前,有关“经远舰”沉没的位置,在不同的文献资料中有着不同的坐标位置。“一个是日本海军战斗报告的坐标”“一个是当地县志给出的大概位置”,但坐标彼此间却相去甚远。

一位甲午海战方面的专家透露,这艘船的具体沉船位置是当地渔民掌握的,所以要感谢这些渔民提供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渔民的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快在海里找到这艘船的定位的。”

他继续说,尽管当时已经发现了这艘沉船,并且有99%的可能性判断这艘沉船就是经远舰,但是当没有见到“经远”两个字时,所有专家都不敢把话说死。

直到今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最终确认这艘沉船就是“经远舰”。

经远舰沉船出水物品

沉舰倒扣:“较致远、定远保存更完整”

据介绍,本次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下考古队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潜水探摸,结合地方志文献研究,确认了“经远舰”的准确位置。舰体位于水下12米处的海床上,呈倒扣状态,主体已被海底淤泥覆盖。

第二阶段,水下考古队在舰体外侧进行抽沙作业,逐步揭露出舰体结构,并发掘清理出水文物。

“相较于致远舰、定远舰,经远舰的保存是最好的。”周春水分析说,致远舰为正沉状态,由于长期破拆,最终只残存约2米的船底。定远舰在甲午战后也曾被多方长期拆解,所剩舰体应该不多。而此次发现的经远舰,被发现时还保留有6米多,三艘之中,肯定是保存最好。由于致远舰是正沉状态,所以保存的是底部,主要是动力机舱。而经远舰因为是倒扣,生活舱室以及甲板以上的主要武器均有可能保存下来。

不久前,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名字牌,遗址中还发现一块清晰书有“經遠”二字的木牌。

据了解,该次水下考古清理出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种类包括锅炉、斜桁、舷窗、舱门、铁甲堡衬木等舰体结构,毛瑟步枪子弹、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以及锉刀、扳手、旋柄等船载工具。

甲午海战激烈:“部分物品上火烧痕迹明显”

针对“从现有的这些调查,能否看出当时交战的激烈程度”的问题,周春水谨慎地说,目前还没有办法仔细去分析还原当时的交战情况,“因为我们只是抽开了一小块,在将来是否能够发现弹洞或战斗破损等,那是将来的工作内容,现在还不好说。”

同时,他告诉记者,在有些出水的文物、物品上,有火烧的痕迹,“这点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水下考古能见度等条件有限,有些周春水的师弟师妹会“打趣”地称,“周师兄还在‘摸’经远舰吧。”

对于“摸”这个动词,周春水也表示了认同,他告诉记者,在水下考古经远舰时能见度很差,只能靠摸,“但是我们还是靠很多技术手段来解决”。他继续说,在偶尔水较清的时候,考古队员还会拍摄一小段视频作为影像资料保留,“但还是很难达到很理想的状态,这是事实。”

据介绍,“经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是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发现为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与2014年发现的“致远舰”一样,“经远舰”沉舰遗迹是中日甲午海战真实见证,它的发现还原了一段悲壮历史。

是否会进行打捞:“那会是下一步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致远舰进行完考古调查之后,就进行了回填,何时进行打捞还未确定。

经远舰保存较为完整,它是否具备打捞的条件?对此,周春水告诉记者,如今只是进行了针对经远舰的“第一步”调查,是否会进行下一步的调查?未来是否会进行打捞?这些还都没有确定。“我们只是做前期的考古调查,至于下一步将会怎么做,那是以后进一步的问题。”

此外,由于经远舰沉没地庄河老人石海域,距离海战主战场大鹿岛海域直线距离37公里左右,许多专家对经远舰沉没地点会距离主战场那么远提出了疑问,周春水告诉记者,这两个点距离较远是事实,每个专家对于这点事实的解读可能会有不一样,“我们只是将事实的调查结果呈现出来。”

链接--

“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1887年底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水师。著名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共损失战舰四艘。其中“经远舰”受到四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接战,直至最终沉没。全舰仅有十六人幸存,管带林永升及二百余名官兵捐躯殉国。

近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遗址中还发现一块木牌,清晰书有“經遠”二字。自此,位于大连庄河海域的这艘沉船,被真正确证为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沉舰“经远舰”。它从沉没到今天,已经在水下度过了124年。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图/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