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和上乘优品联合出品的首档互联网宫廷饮食文化传承探索节目,打破了大家对宫廷饮食的刻板印象,目前已经播出了3集,每集长度都在15分钟左右,短小精悍,内容中却处处见细节亮点,让人一不小心错过就要拉回来重复看。

联系到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的走红,不得不感慨现在的观众对历史的爱好在深化,他们不但关注朝代兴衰,国家兴亡等政治史,也同样开始对日常生活史的细节感兴趣。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康熙:除一天两顿正餐外不吃别的

康熙活了69岁,乾隆活了89岁,慈禧活了72岁,这三位大清统治者活的年数加起来合计230年,几乎贯穿了清朝存在的始终。从他们三人的饮食习惯变化上,我们可以一窥清代宫廷生活的究竟。

康熙(1662-1722)出生在一个满汉融合刚刚开始的时代,因此在他童年时期,宫中饮食应该还是以传统满族习惯为主,鹿鼎记里讲:韦小宝初次入宫就偷吃到江南点心千层糕,而且居然做得比江南还精致的情节,其实不太可能发生。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这千层糕是一层面粉夹一层蜜糖猪油,更有桂花香气,既松且甜......此刻所吃的这块糕,显然比妓院中的细点更精致得多,心道:“这千层糕做得真好,我瞧这儿多半是北京城里的第一大妓院。

因为从康熙23年(1684年),改燔炙为肴羹,去银器,王以下进肴羹筵席有差” ,朝廷“大宴仪”改革,满族皇族和贵族的食物习惯才开始全面向汉族靠拢,在这之前或许江南点心在清宫也找得到,但应该不是随处可见。

韦小宝当时最可能找到的小吃,应该是满族风味的萨其马,芙蓉糕,绿豆糕,豆沙糕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我在故宫当厨师》第三集中隆重介绍的“孙泥额芬白糕”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我之所以说韦小宝在康熙身边找不到千层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康熙这人似乎不怎么爱吃零食。

康熙曾经说:

联每日进膳两次 , 此外不食别物。

这是被韦小宝偷吃留下的心理阴影吗?

清朝宫廷中饮食制度严格,规矩很多,一天只吃两顿正餐,叫早膳和晚膳。早上在早上六七点钟,晚上时间在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一般情况下,皇帝饿了当然可以额外开宴。但康熙坚持说除了正餐他从不吃其他的零食,不知道什么缘故。

康熙一生有六次南巡,和孙子乾隆的“民间美食故事之王“不同,康熙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关于喜欢南方食物的传说。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这可能因为,清朝上层这时的主食习惯仍然和汉族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一个人成年后的口味多半取决于幼时,而康熙童年时宫廷的饮食,野味所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是吃虎,熊,狍,獐,路山羊野猪等等,烹饪方式也比较简单,多是洗干净后割成大块,放入水锅中,加入盐酱油葱姜,花椒,大料后,煮熟即食。

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槍弓矢获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三只,哨获之鹿已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乾隆:走遍天下的美食家

如果说康熙时期,宫廷饮食刚刚开始和中原文化接轨,那么到乾隆时期,宫廷饮食就彻底和关内汉族融为一体了。

康熙时期,原来作为主要肉类来源的各种野味,到乾隆时期已经不是主流,乾隆时期宫廷的主要肉食,已经和汉族没什么两样,所以乾隆下江南一路觉得很合胃口。

乾隆下江南时有时会“钦点”一些菜,并指定专门的厨师来说,可见这些菜是他特别爱吃的,我们看看他点的菜:

春笋爆炒鸡,春笋炒肉片,燕窝脍五香鸡,燕窝脍五香鸭,东坡肉,青韭炒肉,生肉丝下面,蒲菜炒肉,蒲菜炒面筋,蘑菇炒肉等等。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乾隆爱上这么家常的韭菜炒肉

看来乾隆爱吃炒菜,尤其爱吃”青韭炒肉“在1765年3月12日-4月2日之间的20天里点了12次这个菜。

看来乾隆的口味其实很家常嘛。

从乾隆的菜谱来看,原料选择上并不追求珍稀,山珍海味并不多,野味仅仅都是点缀,清末流传的鱼翅等也不见踪影,皇家的精致主要体现在烹饪技术的高超和精良上。

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北方人,乾隆对南方的各种地方特色食材,表现出非常高的接受度,比如蒲菜,春笋,燕笋,菜花头,荸荠,水萝卜,菠菜,山野菜,火腿,水豆腐,豆腐干,油面筋,甚至糟鹅蛋,乾隆统统来者不拒。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荸荠

虽然乾隆下江南劳民伤财,给地方带来很大的负担,但却意外的留下了不少美食方面的美谈,这大概是因为南方人民对他在美食方面的宽容度点了赞吧。


慈禧:如果活到今天,一定也爱吃垃圾食品

与走南闯北的乾隆和康熙不同,慈禧太后不能随便出北京,就身体体质来说她不算太好,40岁时就已经出现“心脾不齐“的毛病,根据她的医疗档案,慈禧常常有肠胃不适的症状,还经常伴有各种眼疾,现代医学家推断她长期患有糖尿病以及多种并发症。

慈禧的问题是她的饮食习惯不好。

第一,慈禧疯狂的爱好吃甜点

她的私厨有一个专门部门叫点心局,负责在早点,午后,及宵夜时提供各种甜食点心。有记载她的点心局在一天之内就用了两斤猪油,八斤糖,五两蜂蜜,香油三斤,澄沙八两,甜酱六两。这么多的糖分,即使她只吃十分之一,也已经非常恐怖了。

第二,慈禧非常喜欢吃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例如她吃的苏造肉,“下水要大肠,不要小肠,除了腰子以外,五脏皆可用“。这些内脏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过高,以宫廷女性的运动量来说,肯定难以消化,

第三,慈禧还爱好油炸食品,菜谱里经常出现油炸糕炸三角等油炸食品,从1862年到1874年留存的74次菜单中,油炸甜食出现了33次。老太太连看戏时的零食也多是油炸的。

过量使用肉类,油脂,甜食使得慈禧的脱发非常严重,在她67岁时,头发已经全部脱光。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现代炸鸡似乎很合慈禧的胃口,当然要配甜酱

除了个人喜好外,满族的某些传统也对晚清造成了不良影响,满族生长于白山黑水之间,起初时生活水平艰苦,所以有吃陈仓谷米的习俗,在清朝初期,甚至连发给皇子福晋的主食中都是新米和陈米混合。

这种吃陈仓老米的习俗原先是生活所迫,但后来却成了传统,到了晚清时候的同治光绪时期,宫廷的正式宴会中都会出现“老米膳“,这种主食。而慈禧感到身体不适时,也习惯吃老米稀饭。

从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统治者的食谱看宫廷饮食

以清代的储存条件很难避免陈米发霉

这种吃陈仓老米的习俗原先是生活所迫,但后来却成了传统,到了晚清时候的同治光绪时期,宫廷的正式宴会中都会出现“老米膳“,这种主食。而慈禧感到身体不适时,也习惯吃老米稀饭。

但实际上从现在营养学角度是有害的,因为现代对粮食防霉的储存条件非常严苛,在清代储存粮食的场所肯定达不到,所以清朝皇室吃的陈米必然少不了霉变现象,

总之,人的身体健康是很多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在清初那些身体体质好的皇帝那里,也许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影响不到,可到清朝晚期这些身体“娇嫩”的八旗子弟这里,不良饮食习惯的负作用就凸显了。

参考资料:

清代宫廷饮食得失

满汉融合的清代宫廷饮食

乾隆下江南御膳单简析

康熙,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