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见刘统勋不开窍,乾隆又说,客尔吉善不是有一百多万银子吗。临行之前,乾隆特意再次召见客尔吉善和刘统勋,面授了调查大字报案件的方略,嘱咐他们要外松内紧,迷惑敌人,慢慢引诱对手自己跳出来。

大家都知道宰相刘罗锅吧,刘罗锅本名刘墉,和痴肥胖子纪晓岚一个德性,只会附和,从来没有干才的气质,刘墉完全是靠拼爹才得来的官位,如果没有刘墉老爹的拼死拼活和超级不要面皮的打拼出来的一条光明大道,刘墉这个微驼的,怎么能顺利入朝拜相,乾隆对纪晓岚一向是嗤之以鼻,因为他是外貌协会的,对纪晓岚动不动就破口大骂,肯定对相貌不咋地的刘墉,也没啥好感,为什么给官做,还是看了刘统勋的面子。

刘统勋:乾隆手下最恶的流氓清官

乾隆刚刚继位的时候,有两个老头子张廷玉和鄂尔泰是阻碍,多年的老臣了,手下门生无数,大权在握,乾隆不着急清除,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势力再说。有几个重要人物,都是日后缔造乾隆盛世的功臣。首先一个是刑部侍郎刘统勋,然后是中央情报局局长李卫,再一个就是乾隆的小舅子傅恒。

刘统勋是康熙年间的进士,他能力出众,工作认真,奈何运气不好,既不是鄂尔泰门生,和张廷玉也沾不上边,所以累死累活二十年,才混了个司局级(刑部主事)。乾隆一登基,立刻就提拔刘统勋当了副部长,作为他控制司法部门的一颗重要棋子。乾隆为什么会选刘统勋呢,因为老刘同志是俺们山东人,地球人都知道,俺们山东人性格实在、讲义气,可能乾隆也是这么想的吧。

但是,刘统勋的老家是诸城,那儿可不是出忠臣的地,后来4人帮中的江、王、姚,老家都是诸城。许多文艺作品把刘统勋描写成一个包青天那样的忠臣,其实刘统勋和乾隆差不多,都是心黑手毒,无耻之尤,表面上非常老实的让你觉得此人太厚道的那种。

刘统勋虽然是公安部长,但是他判的案子大多数是民事,也没啥大不了,真正让他可以飞黄腾达的,也就是两件大案,一个么是动了皇亲国戚,一个么是出卖了自己的好朋友,踏着皇亲国戚以及好朋友的头颅往上爬,嗖嗖嗖的登上了官场直升道!

雍正在位的时候,这些亲戚都不是很服气,雍正死了后,乾隆才25岁,他们更不服气,这些人是谁呢,就是乾隆的那些叔伯弟兄们。 雍正共有兄弟十七个,其中有九个曾参与过皇位的争夺,史称“九王夺嫡”。等雍正终于当上皇帝,马上玩了个一锅烩,把另外八个与其争过皇位的兄弟都判了无期,捎带着,这八个兄弟的家人也跟着粘包,不是无期就是死缓,最轻的也十年劳改。

乾隆为了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宽仁皇帝的形象,大赦了那些还没被整死的叔叔伯伯以及他们的家人,并且恢复了这些人原有的亲王爵位。看上去很够意思,但乾隆也留了余地,那便是严禁在京的所有亲王擅出北京城。无论是那个王爷,出城一步就是死罪,绝无商量。 这些被禁闭在北京城的王族中,有一个人最不安分,这个人就是乾隆的堂兄,理亲王弘晳。弘晳是胤礽的长子,康熙的皇长孙。

刘统勋:乾隆手下最恶的流氓清官

弘晳比乾隆整整大了十七岁,此时已年过四十。他的整个青少年时代,基本都是在“九王夺嫡”那样一种残酷的斗争氛围中度过,这让他对政治斗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伟大的弘晳,有个超前的想法,虚君共和(君主立宪)。具体说就是让人民通过一人一票的公平选举,推选出民意代表,由民意代表组成立法委员会,制定一部限制皇权的《宪法》,以保证在皇帝出现不称职的情况时,人民有权力重新选择一个称职的好皇帝来治理国家。

弘晳也犯了这个毛病,他的思想虽然伟大,执行能力却太小儿科。

只是,弘晳一没权利,二无兵马,连北京城都出不了,他又怎么玩政变呢?幸好,弘晳手里还算有点钱,他把全部身家,都投在了“虚君共和”这个项目上,以期能在未来获得超额利润。

弘晳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舆论上搞臭乾隆,让世人都认为乾隆是个昏君,是个不称职的皇帝,然后再观察世人的表现,如果发现有讨厌乾隆的人,就对他们推销君主立宪的思想,把这些人拉到贼船上来。

弘晳花重金从扬州聘请了十几个印刷工人,在他的理亲王府中秘密搞了个地下印刷厂。然后弘晳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污蔑雍正的文章。文中称康熙本意是要传位给十四皇子胤祯的,不过被雍正偷偷篡改了康熙的传位遗诏,皇位才落到雍正手上。

印刷出来的东西,到处张贴,就像落在粪坑里的炸弹那么有冲击力,北京城都晃了三晃。乾隆何尝不恼火,气的肚子都疼了,只不过他明白,碰到这种事情必须要低调,只能暗地里追查,否则会越炒越热,后果只能对他更不利。

最后,调查的任务,落到了公安部副部长刘统勋头上。头天半夜,刘统勋家里也接到了那份报纸,他便以报纸为线索,开始清查北京的所有印刷作坊和书铺。在古代,公安部门办案,是不讲证据的,当官的想起哪一出算哪一出,就这么着,北京大大小小的印刷作坊、书铺、纸坊、裱糊店、墨坊,凡是与印刷出版行业沾点边的店铺,都被刘统勋翻了个底儿朝天,数百名无辜之人被他以协助办案为名拘押到了刑部大牢中。

刘统勋拘捕了几百人,谁知他还没来得及审问完,一份更猛料的大字报又出版上市了。

弘晳又写了一篇攻击乾隆的文章,主要内容就是乾隆与婉菱的那点破事儿。文中把婉菱描写成了一个贞节烈女,把乾隆写成了个变态色狼,说婉菱的真正死因,是为了反抗乾隆的强暴,咬舌自尽而死。

第二份大字报一出,更加轰动,一时间北京城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流氓乞丐,人人都在议论乾隆的丑事。当然,都是私下议论,这种事儿谁也不敢公开说。乾隆呢,表面上依然是波澜不惊,仿佛不关他的事。但是私底下,他再次单独召见刘统勋,下了死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破案。

刘统勋干刑侦工作有年头了,但以前接触的案子都是民事、刑事案件,办起来有章法可依。可大字报这个案子,明显是政治案件,作案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搞臭乾隆。分析来分析去,具备作案动机的人太多了,而且这些人不是亲王就是贝子贝勒,刘统勋根本不敢查人家,要想破案,唯一的线索就是这张大字报本身。刘统勋的思路是不错,他若有现在的刑侦手段,相信很轻松就能顺着制作报纸所用的纸张、油墨等线索追查到弘晳。不过很可惜,他没有。所以,刘统勋忙活了几天后,仍然是一无所获。

这时,弘晳的第三份大字报又出刊了,他把乾隆写成了西门庆,把瓜尔佳氏写成了潘金莲,傅恒自然就是武大郎了。文中详细描写了乾隆如何与瓜尔佳氏勾搭成奸,傅恒又是如何的蠢笨,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弘晳这已经不单是要搞臭乾隆,而是开始挑拨君臣团结了。

看完了第三份大字报,乾隆的忍耐几乎到了极限,他很想下令来个地毯式大搜查,把北京城翻个底儿朝天,找出背后主谋,然后将其凌迟处死,以解心头之恨。还好最终他还是控制住了冲动,他知道,闹的越大,越是中了对手的奸计。可也不能总是如此被动吧?无奈之中,乾隆想出了个以退为进、引蛇出洞的妙计。

刘统勋:乾隆手下最恶的流氓清官

乾隆深深明白,此时的斗争的形势是敌暗我明,自己尽管掌握着庞大的国家机器,但是有劲没处使,而且大炮打蚊子,无论结果怎样,势必让天下人耻笑。唯一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引诱对手走到前台,然后悄悄解决掉。这样既能铲除敌人,又不会引起舆论哗然,清政府留给外界的印象也仍然是“紧密团结”。

为了能够引诱出暗处的敌人,乾隆决定公开去山西视察,把北京这个舞台完全空出来,让对手尽情表演。

乾隆率领着许多官员,启程去往山西巡视。临行之前,乾隆特意再次召见客尔吉善和刘统勋,面授了调查大字报案件的方略,嘱咐他们要外松内紧,迷惑敌人,慢慢引诱对手自己跳出来。

乾隆不在了,弘晳开始活跃了,想要蠢蠢欲动,开始造反了,他感觉时机已到,邀请了他认为最有可能上他贼船的六个人,去他的理亲王府一块吃饭。这六人分别是弘昌、弘普、弘晓、弘晈、曾图南、俞大奇。弘昌和弘普是贝勒,弘晓是亲王,弘晈是郡王,曾图南此时在九门提督大营中任职管带,手里有一定的兵权。俞大奇是广东人,家里是大资本家。

一般来说,古代的上流社会,还有知识分子阶层,最高的人生理想就是能青史留名,光宗耀祖。也就是说,没有比弘晳给出的这个诱惑更大的东西了,一下子把其余诸人的情绪激发了起来,于是这帮年轻人都找不着北了,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弘晳,共图民主大业,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弘晳政变集团就此形成。

弘晳的政变集团既已形成,他的大字报就不用再出了,那么从扬州重金聘请的那些雕版工人,此时也就成了一个累赘。历来成大事的人,必须心狠手辣,弘晳深明此理,他当即命令董海川,销毁所有印刷模板,秘密杀死那些雕版工人灭口。

不要小看来自扬州的这些雕版工人,这些人亲身经历过雍正时期“文字狱”的洗礼,深知政治斗争的复杂和凶险。当初看在银子的份上,他们从扬州来到弘晳的理亲王府工作。不过等印刷完第一期大字报,他们便知道自己身在不测了,只是当时人在王府,难以逃脱,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干活。此时身得自由,又知道了弘晳想要杀人灭口,他们都是又惊又怒。于是这些人一合计,就决定要去衙门告发弘晳,争取当个污点证人什么的。

捣鼓大字报的人必定是宗室子弟,这一点客尔吉善和刘统勋早有共识,所以接到鄂善的通报他们也不吃惊。只是弘晳有王爵在身,没有圣旨,谁也动不了他,客尔吉善就命令先把扬州的雕版工人保护起来,又派出大批便衣衙役,严密监视弘晳,然后用八百里加急给还在山西的乾隆发去报告,具体怎么处置,让乾隆自己拿主意。

五天之后,乾隆给客尔吉善和刘统勋的批复送达了北京。乾隆命令他二人做好两件事:一是严守秘密,不能让弘晳察觉他的阴谋已经暴露。二是加强监视,要把弘晳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做这种工作,客尔吉善和刘统勋都是好手,他二人很好的完成了乾隆布置的任务。

此时的弘晳,那里想的到,他的政变集团刚刚组建成功,所有一切就已被乾隆掌控,他自己还感觉事情做的挺机密呢。

乾隆无需再犹豫,马上给刘统勋下达了逮捕弘晳极其党羽的命令。

三天之后的半夜时分,还在熟睡中的弘晳他们七个,被刘统勋带人从热被窝里揪出来,关押进了狱神庙(相当于秦城监狱)天字一号牢房。此时,弘晳他们的募兵计划还停留在论证阶段呢,根本没来得及实施。

就凭轻而易举的废了皇亲国戚,刘统勋就在乾隆的心里,大大的提升了,他算是干才!

后来,刘统勋又把黑手伸向了他的好朋友客尓吉善,自进入仕途,刘统勋只当过一任知县,然后就一直在刑部混,这么些年既没胆量贪污受贿,也没机会经商致富,说起来,算是个穷官。直到乾隆把他提拔成公安部副部长,日子过的才算稍微体面了点。但是看着地方上的大小官员,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刘统勋心里依然不是滋味,他是既恨且妒。

因工作中的问题,刘统勋去了顶头上司客尔吉善家一趟。刘统勋是客尔吉善同事,平时常来常往,所以客尔吉善的家人也没通报,直接就让刘统勋进了客尔吉善的书房。

客尔吉善原本是在书房之中,不过碰巧这天他闹肚子,更巧合的是刘统勋来的时候,客尔吉善刚刚跑去茅房拉屎。就这么着,刘统勋便在书房中等待客尔吉善。等了一会儿,刘统勋感觉无聊,就在客尔吉善书桌随便上翻了翻,准备找份邸报(相当于内参)之类的看看解闷。可这一翻不得了,竟然翻出一堆大额银票,刘统勋大体一算,竟然有一百多万两。再翻下去,又发现了许多客尔吉善与地方官员来往的书信,书信内容都是些生意上的琐事,也有一些官场传闻,黄色段子什么的。

所有这些,都还问题不大,真正要命的是,刘统勋从山东省副省长(布政使)刘康写给客尔吉善的信中,竟然发现了议论乾隆与婉菱、瓜尔佳氏等性丑闻的内容。刘统勋脑海中灵光一闪,心头乱跳,他意识到,刘康这封信,正是让他踩着客尔吉善肩膀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于是刘统勋也不等客尔吉善了,他把刘康的书信往怀里一揣,又整理了一下书桌,便匆忙离开了客尔吉善家。

回到自己家里,刘统勋连夜给乾隆写了一封秘密报告,详细汇报了在客尔吉善家里所见到的一切,并附上了刘康写给客尔吉善的书信。刘统勋这么做,意图很单纯,就是扳倒客尔吉善,他才好坐上公安部部长的位子。至于刘康,则纯属倒霉,他与刘统勋并无利害冲突,却在无意中当了刘统勋升官的垫脚石。

第二天,乾隆看了刘统勋的报告,也感觉很震惊。官员议论乾隆的性丑闻,其实他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有几个不是色狼的?那不叫个事儿,这时乾隆早想开了,不怕人议论这个,只要这些丑闻不写进正史即可。真正让乾隆吃惊的是客尔吉善那超过一百万银子的身家。

清朝时,巡抚、尚书都是从一品的官阶,正式的俸禄每年只有150两银子,加上奖金、补贴(养廉银子),客尔吉善一年的合法收入最高也只能有3150两银子。一百万多两银子的巨额财富,客尔吉善不吃不喝也要攒三百年。这么大一笔钱,从何而来呢?无论如何,客尔吉善都不能解释清楚。

除了吃惊,客尔吉善的巨额不明财产还引发了乾隆对于政治上的考量。天下那么多官员,真正清廉的有几个?也许并不都像客尔吉善这样富的流油,但多多少少总会有点灰色收入。这不正是撤换雍正时代那些官员的最好借口吗?对!就是这么办!打着反腐败的旗号,把这些前朝的老家伙都赶下台,顺便也抄抄家,充实一下国库。

就在内阁众人因内政问题互吐口水之际,一个政治投机分子跳了出来,及时向乾隆递交了一份报告,从而彻底结束了争执,明确了施政的重点何在。这个投机分子,便是刘统勋。

看完报告,乾隆立即召见了刘统勋,问刘统勋该怎样处理客尔吉善和刘康。刘统勋一门心思升官啊,当即建议以“恶意污蔑伟大领袖”的罪名严办客尔吉善和刘康。乾隆摇摇头,说你白痴啊,用这种罪名起诉他们,不是让天下人看老子的笑话吗?再说了,万一查出来他们说的是实话,不是诽谤,又让我如何下台?

刘统勋一时间迷糊了,他无法领会乾隆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见刘统勋不开窍,乾隆又说,客尔吉善不是有一百多万银子吗?你就专门从他的经济问题入手查,有我给你撑腰,无论牵扯到谁,你都不要手软,给我一查到底。唉!先帝(雍正)提拔的那些人,尤其是那些省部级官员们,觉得我年轻好糊弄,又都开始玩腐败了。还是我自己选拔的人才比较放心啊,至少到目前为止,手脚都还算干净。腐败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啊。

乾隆这段话,乍一听,仅是指示案件性质,似乎很普通。但是仔细琢磨,弦外之音大大的有。雍正提拔的人都腐败了,乾隆自己提拔的人就都不腐败,这就是暗示刘统勋办案的方向,要把矛头对准前朝留下的官员们,尤其是省部一级的封疆大吏。而乾隆亲自提拔的人,则是保护和回避的对象。

刘统勋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了,经历过康熙、雍正两个皇帝,早已修炼成精。联想到近期内阁中关于内政问题的争执,对于乾隆的真实想法,刘统勋此时终于隐约揣摩到了几分。虽然反腐败是最得罪人的差事,但有乾隆支持,刘统勋便下了赌一把的决心,他决定把自己的政治前途押在反腐败上。

又过了几天,刘统勋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主要讲了这么两点:一是指责张廷玉和鄂尔泰结党营私,置黎民社稷不顾,一味争执,有误国事。二是指出当前官场贪污腐败现象有所抬头,官倒盛行,官员利用手中权力经商牟利,作为总理和常务副总理,张廷玉和鄂尔泰应负起领导责任,引咎辞职。

这封信一发表,刘统勋立刻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满朝文武,几乎所有人都把矛头对准了他。但是乾隆却说,我看刘统勋这人不错啊,虽然公开信写的不太靠谱,但我很欣赏他的勇气。就这一句话,风向大变,所有人又都开始称赞刘统勋,附和刘统勋的言论。这时乾隆又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内政问题。

事情到了这一步,张廷玉和鄂尔泰再不敢装逼,异口同声对乾隆说:老板,咱还是先反腐败吧,再不反官场就烂透了。乾隆当即下旨,双规客尔吉善,由刘统勋挑头,成立专案组,彻查客尔吉善巨额财产的来源。

客尔吉善这人特别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谁都不得罪的那种,与刘统勋在公安部共事这一年多,应该说俩人处的还不错,工作上配合也挺好,只是客尔吉善对刘统勋了解的不深。如今,客尔吉善落在了刘统勋手心里,他才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老话的真正含义。

双规了客尔吉善,刘统勋首先带人查抄了他的家产,最后查明,客尔吉善所拥有的土地、房产、现金以及其他财产,总计折合现银二百八十万两。刘统勋问客尔吉善,这么多钱你都是怎么赚到的。客尔吉善很配合,认罪的态度很老实,痛快的交代了他多年来利用权力经商牟利的事实。

原来,早在担任山西巡抚职务的时候,客尔吉善就开始经营香料生意。此处香料是指花椒、八角、桂皮等,而不是生产香水的那种香料。中国有两大花椒产区,南方是四川,北方就是山西。客尔吉善利用职权,垄断了整个山西的花椒外销生意,数年间便发了大财。

既是做生意,自然就有卖有买,刘统勋又问客尔吉善都把花椒卖给了谁,有没有合伙人。客尔吉善说花椒都批发给了外省的商人,而且生意是他独家经营,没有合伙人。这一次客尔吉善没说实话,事实上他有许多合伙人,长江以北各省市面所出售的花椒,大部分都是客尔吉善供的货。他在各地的代理商,也都是当地的高官。客尔吉善精明过人,他知道,只要自己嘴巴紧,那些合伙人就会千方百计营救他,若是他把同伙都出卖了,那么大家只能一块玩完。再者说了,做生意罪不至死,最多革职抄家而已,将来东山再起,也还要指望那些同伙呢。

刘统勋最希望客尔吉善能够攀咬雍正时代的那些省部级大员,这样乾隆才能高兴,但现在客尔吉善想要独揽其罪,刘统勋怎能让他如愿。在古代,刑讯逼供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如果行政长官认为你对他说了假话,那么他就可以打你的屁股。问题是,客尔吉善是进士及第,有功名在身,刑不上大夫,按照法律规定,刘统勋又不能对客尔吉善动刑。这可咋办呢?如何才能让客尔吉善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口供呢?

干别的不行,在整人方面,刘统勋还是有那么几分天赋的。他让手下去买来许多“朝天椒”,然后用香油熬制了一锅辣椒油。他的办法就是,给客尔吉善灌辣椒油。看到这儿,你一定会在脑海中想象,客尔吉善被人撬开嘴巴,然后有人用勺子给他往嘴里灌辣椒油的画面。我只能说你太善良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刘统勋的办法,比你想的要损一万倍。

刘统勋当时让五六个衙役先给客尔吉善扒光了衣服,又把他大头朝下控制住,然后用两根筷子撑开客尔吉善的肛门,这才往客尔吉善的肛门中灌了一小勺辣椒油。喜欢吃辣椒的朋友应该有所体会的,辣椒再辣,嘴巴也能承受,真正让人抓狂的是大便的时候,哎呀,那种滋味,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想象一下吧,可怜的客尔吉善肛门中被灌上一勺用朝天椒熬制的辣椒油,那是怎样一种感受?这就是刘统勋的厉害之处,他能让你生不如死,却又不伤你一根毫毛,从体表绝对看不出一丝伤痕。

客尔吉善是精明的商人,却不是铁人,屈服也就成了必然。从此之后,即便是刘统勋说他是外星人,他也痛快的承认,绝不再说半个不字。

接下来事情就好办的多了,在刘统勋的授意下,客尔吉善不但如实供述出了他生意上的合伙人,还一口气攀咬了三十多名雍正时代的高官。至此,刘统勋算是大功告成,于是他拿着客尔吉善供述的官员名单去见了乾隆,请示下一步的办案方向。

这七个官倒个个富可敌国,最后查抄这七人资产的总额,折合白银约两千两百万两,相当于1737年清政府财政总收入的一半还多。得了这么大一笔银子,乾隆高兴坏了,他也终于理解了雍正为什么那么喜欢抄家。

看到了吧,这就是帝王心术,谋了你的财,害了你的命,满足了他自己的私欲,但人家乾隆还能站在正义一边,还能得到舆论与民意的支持。

1739年年初,乾隆下旨任命刘统勋为军机大臣,兼任刑部尚书兼管大理寺,让刘统勋集公、检、法大权于一身。至此,刘统勋完成了他的官场三级跳,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从一个司局级官员,升到了副总理的位置。能完成这样的奇迹,固然是刘统勋运气好,得到了乾隆的垂青,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他自身的素质,那就是:心狠手辣,并且善于揣摩上意。换了你,能琢磨明白乾隆那些隐晦的指示?能狠下心来往客尔吉善的屁眼里灌辣椒油吗?

刘统勋就靠这两件事,彻底巩固了地位,给他未来的罗锅儿子,铺下了一条璀璨的光明大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