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

上二年级的豆豆,语文扣了2分、数学扣了1分,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得了双百。知道自己的成绩后,豆豆在学校里使劲忍住了眼泪,但是走出校门看到来接自己的妈妈,她再也忍不住了,扑到妈妈怀里放声大哭。

妈妈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安慰她说:“扣了2分也不多呀!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妈妈很满意。”可是,豆豆哭得更凶了:“可是我没有拿到满分。”

妈妈有点发愁豆豆的这种性格:一丁点的事就要哭一场。比如,新买的鞋子脏了一点点,哭;心爱的图书弄破了一个角,哭;跟小朋友下棋输了,哭;甚至,连吃饭没有表妹快也哭......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到了豆豆那里就成了打击她的大事。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有时能连续哭半小时。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妈妈担心女儿长大了怎么办,到时候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和挫折,孩子怎么会受得了?

孩子为什么要哭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哭”只是孩子行为的结果,背后的原因有各种各样。总的来说,孩子哭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身体不舒服。孩子走路摔倒了,磕疼了;孩子生病了,疼痛、发烧、不舒服,孩子会用哭闹来表示。

2、情绪不佳。就像豆豆那样,考试没有得到双百,她心情不好,通过大哭来发泄自己悲伤的情绪。

大人总认为孩子是无忧无虑的,没有什么值得伤心的事情。其实,孩子的心跟大人一样,也有喜有悲,只是他们引起他们高兴或悲伤的事情跟大人有所不同,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有时,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就是全世界。

3、用哭闹来达到某种目的。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不必过于在意,如果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孩子以后会变本加厉要挟家长。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我们家里的“爱哭鬼”多数都是第二种情况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不佳,哭起来不算完,真是愁煞人!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难免会心烦,有的家长会训孩子:“哭啥哭?有什么好哭的?”

当孩子处在悲伤情绪当中,家长不理解,还横加指责,其实是不对的,孩子不但疏解不出本来就有的负面情绪,会更加上一层亲密家长的伤害。有的孩子遭到家长的指责后,会哭得更凶,搞得家长更不明所以;有的孩子惧怕家长的权威,会努力压抑负面的情绪,忍住表面上不哭,其实内心里的悲伤一点也没减少。假如悲伤情绪一直压在心头,淤积下来,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不良的影响,比如胆小、抑郁、自卑等。

儿童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决定了他们缺乏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所以,当孩子被负面情绪所控制时,家长可以利用“钟摆效应”的原理,帮助孩子掌握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带孩子走出悲伤,走向阳光开朗的那一面。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什么是钟摆效应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说:所谓情绪的钟摆效应,就是指任何人都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种情绪对人的影响呈对称状态:如果一个人对正面情绪感受强烈,那么对负面情绪也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同理,如果对负面情绪反应不强烈,那么对正面情绪的感受程度也会下降。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我们人为地让指针不往右边摆动,那么它也不会往左边摆动。如果我们人为地抑制住悲伤的情绪,就像钟的指针一样,感受快乐的情绪也会下降。这样会造成情绪的紊乱。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能敏感地感受到悲伤情绪并不是坏事。

如何利用“钟摆效应”原理帮助孩子摆脱悲伤的情绪,强化积极的情绪

1、允许孩子宣泄悲伤,接纳自身的负面情绪

哭和笑一样是释放压力的自然而然的健康的过程,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哭泣是有好处的。当孩子心中充满悲伤和痛苦时,孩子用大哭发泄出来 ,可以将负面情绪释放掉。

淘淘是个5岁的男孩。周末,妈妈带他去新开的大型游乐场开心地玩了一下午。到了该回家的时候,淘淘大哭起来:“我不走!”

处理方法:妈妈搂过哭泣的淘淘,让他尽情地哭上几分钟(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发泄),然后轻轻跟他说:“这里太好玩了,你不舍得走是吧?”(与孩子共情,让孩子知道妈妈理解他,并帮助孩子学会探察自己的情绪)当淘淘的情绪平静一些,妈妈再跟淘淘商量下次再来玩的事情。

不用担心让孩子放开哭会积攒更多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释放掉就不会积攒,只有压制才会淤积。根据钟摆效应的原理:右边摆动的越高,左边相对也会摆动的越高。孩子只有充分感受到负面的情绪,才能有更强的感受快乐的能力。麻木不仁的人感受不到太多的伤心,也感受不到太多的喜悦、自信和快乐。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2、引导孩子化解负面情绪

丹丹非常喜欢鹦鹉,她好不容易说服妈妈给她买了两只。拥有心爱鹦鹉的这几个月,丹丹每天都给鹦鹉喂米、喂水,照料它们。可是,有一天,放学回家的丹丹发现有一只鹦鹉竟然死在了笼子里面。丹丹非常伤心,她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泪,妈妈叫她吃饭她也不理。

爸爸劝他:“别伤心了!明天爸爸再给你去买一只。”

“我不要,我就要我原来的那一只。”丹丹红着眼睛抗议。

爸爸又心疼又生气:“那你就为了一只鹦鹉不吃饭了?不就是一只鹦鹉嘛,死了就是死了,值得你为它不吃饭?”

丹丹真的没有吃晚饭,晚上睡觉时还哭醒了好几次。

丹丹本来就喜欢小鸟,这几个月亲自照料鹦鹉更让她与鹦鹉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大人的眼里,鹦鹉死了再买只新的就是,哪里值得为它哭一场?可在幼小脆弱的孩子的眼里,这就是她最心爱的东西。孩子接受这样有点残忍的现实需要时间,爸爸不应该指责丹丹。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当孩子悲伤情绪蔓延时,不要用任何强制的手段来抑制他,从某种程度上讲,压制孩子的悲伤,就是在消灭他爱的能力。让孩子直面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学会排解掉,才能让快乐驻进来。

正确地处理方法是:爸爸或妈妈温柔地抱抱孩子,为她擦去脸上的泪水,告诉她你理解她的感受,听她诉说心中的委屈,分担一下她内心的伤痛,引导孩子明白悲伤也是人生必须要体验的情绪,也是人人都能够战胜的情绪。借此机会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正视自己心灵的创伤,并帮助孩子学着去修复。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悲伤中走出来,孩子才能真正变得坚强。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3、练习正面情绪管理法

对于家里的“爱哭鬼”,平时,家长可以刻意引导孩子用《完美家长》里面正面情绪管理的“四步法”来进行练习。以豆豆的情况来举例。

定好位——识别情绪:妈妈可以问:“没考双百你很伤心是吧?”,让孩子识别出自己的情绪。

说出来——鼓励孩子大声说出情绪:“我应该可以拿到双百的!但是没有拿到,我很伤心!”

接受它——进行确认:妈妈可以说:“我明白你的感受。如果我参加考试没得到我认为应该达到的分数,我也会很伤心的。”孩子想哭就让他大声哭出来。

如果是脾气暴躁的男孩子,可以让他通过击打床垫、沙袋等方式发泄出负面情绪。

然后,着手解决:妈妈可以跟豆豆一起看看试卷是哪里扣了分;是因为不会还是因为粗心?如果是不会,那就要强化学习这个知识点;如果是粗心,那妈妈可以学习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做法,让豆豆改正过来,然后妈妈重新给批个“100分”。

家长经常引导孩子进行类似的练习,相信孩子的情绪会得到很大的张力:能敏感地感知悲伤的情绪,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也能合理地疏解掉。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4、强化正面情绪

引导孩子将情绪强度尽量扩大,尽情享受生活和学习中令人开心和喜悦的事情,使左边的钟摆达到最高点,心中充满了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因为左边摆动给了孩子开心、快乐这些正面情绪的积极影响,当右边摆动的负面情绪来临时,纵然幅度达到最高,孩子也能承受。

总之,家长有成熟的控制情绪的能力,能宽容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并辅以正确的引导方法,孩子的心理经过锻炼也会越来越强大,慢慢地就能够学会管控自己的负面情绪,摘掉“爱哭”的标签。

本文源自婉秋聊育儿,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张旭铠(阿铠老师)是蒙迪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是台湾著名的感统专家,比较擅长帮助家长找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倡导:“孩子轻松育儿,孩子快乐成长”。

如果您遇到了有关孩子成长的问题,可以来问问阿铠老师,搜搜张旭铠(阿铠老师)关注一下吧!

搜索“请问阿铠老师”,关注公众号,里面有你想要的育儿经哦!

搜索“张旭铠-阿铠老师”,关注微博,看看育儿专家每天都在做什么,可以从中学着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哦!

孩子太爱哭闹,就得用这一招“治”他,超级管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