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庄(16481721),俗姓无考,法名传悟,字惺堂,号雪庄、通源,别号黄山野人、沧溟道者、青溪后学、铁鞋道人等号,祖籍楚州河北里(今淮安河下镇河北村)。幼事禅宗七十一世高僧南庵老人,出师后沿长江云游,住锡安徽采石矶翠螺峰,构“松巢”为禅居之所,趺坐五年。后至歙西潜口,与名士汪士鋐相见,旋入黄山居后山皮篷,直至终老,历33年。与黄烈、汪辉、宋荦、吴绮、吴菘、方望子、江注、程庭、汪洪度、吴瞻泰、汪士鋐等人相友善。雪庄诗画渊出师门,深悉吟诗绘画之理趣,其绘画黄山能得其质,诗咏黄山能传其神,时人将其与渐江并称“黄山两画僧”,成为新安画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黄山皮蓬景区)

同治《重修山阳县志》,明确记载:“僧传悟,号雪庄,幼事南庵老人。诗画与童求、柴村齐名。闻黄山之胜,因往游焉,遍历前后海,值大雪七日,平地厚丈余,僵卧土神祠中。众僧扫雪,出之不死,因即其地,剥木皮结棚以居。远近闻而异之,争致薪米,不肯居,仍居棚中,人因号之皮蓬和尚。康熙中召至京,终日酣睡,与人不交一言,诸贵臣往候,皆以睡为辞,逾日放远山。”南庵老人,福建莆田人,俗姓吴,名大依,号南庵,晚号睡翁。早年曾问阳明之学,国难后出家,嗣法曹洞宗,曾担任过金陵摄山寺、楚州湖心寺、淮阴观音院主持,圆寂后归葬江浦西华之麓。钱汇《摄山志》中诗作《钟山》有“江水几年沉铁索,孝陵千里拜淄衣”,可见南庵老人是一位晚明清初的遗民僧人,具有强烈民族气节!《摄山志》中《南庵依禅师传》载:“师性醇谨,对人无多语,喜诲弟子以节义。每称述古忠臣孝子,及法门纯厚高尚,亹亹不倦。”南庵老人学识渊博,诗画俱精。雪庄自幼投其门下,学诗作画,为其以后的诗画创作夯实了基础。其师兄柴村,名传遐,画得元四家笔意,以擅画著称。

宋荦《西陂类稿》云:“楚州雪庄悟公,住黄山之皮篷,性孤高,有花癖,尤善绘事,时时含丹吮粉,于幽崖邃壑中,貌人间未见花,久之成帙。”黄宾虹在《黄山丹青志》云:“方外之侣,其来居黄山者,实繁有徒。至工画事者,僧渐江而后,惟称僧传悟,字雪庄,画黄山奇峰奇卉。”渐江为清初四大画僧,是新安画派的领袖人物之一,僧雪庄排名在渐江之后,可见黄宾虹对雪庄绘画的理解和认同!雪庄除以黄山胜景入画,所画黄山异卉也跳出了传统的梅、兰、竹、菊题材,以写生写实的笔法描绘黄山特有的花卉,这是与当时其他画家所不具备的,充分反映了雪庄不平凡的艺术个性。故黄宾虹称雪庄为“清代新安变派画家”。

(黄山皮蓬景区)

汪士鋐《云舫记》有:“熙己巳重九前一日,翠螺雪庄大师散发携杖来游黄山,过阮溪,信宿即行”,并作《己巳重九日赋送雪庄大师入黄山》:“己巳十一月初八,大雨淋头几曾歇。僻性从来爱住山,跻攀那管石头滑。芙蓉万仞苍松寒,短筇阔步窥云端。衣裳翠湿不知冷,白云一望空漫漫。石笋云中忽有无,米家树法真糢糊。欲向此中作枯坐,邻僧送入烟雨图。雨云渐黑不肯住,邻僧向我先辞去。且学山禽理树枝,架巢做好棲身处。噫嘻吁,太古之时有巢之世境界诚不愧。”这里明确交代了雪庄入黄山的时期为1689年十一月初八。汪士鋐(16581723),清书法家、藏书家。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居士。康熙三十六年(1697)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中允,入值南书房。书法为清一代名家,与姜宸英、笪重光、何焯、称“康熙间四大家”。而雪庄入黄山正是由家住歙县潜口汪士鋐介绍的,这份史料应该是真实的。

汪士鋐撰《黄山志续集–云舫记》中记载:“途遇龙池雨公,曰:道兄入山、当住仙僧洞下,即兜率庵也。公游两海毕,枯坐此山中,风棲露宿,怡然自得。庵下有白砂矼,素多虎,师坐,虎弥首其下,如听梵然。师斥其远徙,虎遂绝云谷。僧众闻而讶之,山下居民为盖一把茅,茅因松铺,师仍卧松下,绝粒旬日,趺坐不辍。游人供米,杂松叶百卉煮之,山气寒多雪,师坐卧雪中。慈光中公坐深雪中由前海开道讯师,未到庵大声呼之,见有嘤嘤应者,知不死。至庵,师从雪中出,拂衣上雪,相对揖。中公頫首谓师真狮子座中人也”。关于雪庄名字的来历,也有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安一导禅师《廪山正灯录》记载:“传悟,字惺堂。参南庵弘依领旨。初开法楚州雪庄,晚弘道徽州黄山”,据此来来分析雪庄显然是楚州下辖的雪庄,或者说此地因雪庄弘法而得名。黄山汤口民间亦有传说雪庄初登黄山,适逢大雪,至清晨披雪立于黄山慈光寺门前,被山僧呼为“雪桩”,此后遂以雪庄为名。

(黄山皮蓬景区)

康熙三十二(1693)年冬上京、第二年回黄山,雪庄都以南京为中转站,绕道两次回淮安。乾隆《淮安府志》中雪庄自作诗《雪夜听泉歌》:“人夸黄海峰峦奇,更有水声人不知。怪石古松形已定,水声变幻神魂迷。冻云欲雪春冬夜,竟能万状生惊疑。侧耳披衣趺坐起,恍闻天乐声渐迩。君不见伯牙学琴乡语真,老少乡语难悉数。哭者笑者携儿女,听久凄凉心转悲。”康熙三十五(1696)年,吴启元《黄山纪游草》请雪庄作序,雪庄在《黄山纪游草序》中说:“回忆儿时,每恨生于长淮,无寸山之地,三两岁常梦住深山中,及开眸无山必哭,至八九岁即能画山,廿岁即喜作山居诗。殡葬二亲之后,即弃家为僧,狂走吴越山水间,为生平至乐。”从以上可以看出雪庄二十岁前双亲既已离世,究竟是何种原因?今人有相关学者进行专业的探讨,可肯定的一点是家中必遭到了重大的变故,这里姑且不表。但从此几句诗词中,可看出雪庄悲惨的身世和苦痛的回忆,出家幼事南庵老人,也是无奈之中的幸事。

丁廷楗,字骏公,山西安邑人,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徽州。康熙三十八年修《徽州府志》。新安太守丁廷楗多次入黄山请雪庄上京,还陪同雪庄往返金陵,相交时间很长,他对雪庄的情况应该知晓。在《咏史》,全诗为:“夜雨灯前感概深,为邦一士重千金。风云未展康时略,天地能知许国心。剑忽拄颐都将相,帽曾压耳隐山林。英雄自古常如此,君看隆中梁甫吟。”在《雨阻云谷寄候雪庄大士》中提到雪庄,也有“隆中梁甫吟应富,洛下书生运自邅。”这里的“洛下书生”,也间接说明了雪庄应有清初那股复明无望,对世事抱负无门,命运不公,遁入空门的无奈。

雪庄,我们今天能挖掘出他的史料,更多源自于他的社交朋友圈,在他与当时名人贵胄的交往中,得以窥出更多的信息。这些都需要在浩瀚的史料中检索,在一一整理归类,总结出一个鲜活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雪庄。譬如与施闰章、王士禛、宋荦、吴绮、吴菘、黄宗羲、屈大均、江注、梅清、梅庚、石涛、汪洪度、吴瞻泰、汪士鋐等等。雪庄不仅仅在今天,即使在300年前的黄山,也是一位传奇版的人物,其一生钟爱黄山,诗画黄山,对黄山景区的开发和花卉植物的整理绘画,用今天的话说对黄山旅游的推广起着重大的贡献!但是却很少被后人所知晓,一为其存世绘画的作品极少,二为出家人的身份,不习扬名留世。现今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整理雪庄的身世资料,本文仅从书画的角度来探讨雪庄的笔墨世界,从存世的绘画作品来诠释另一个雪庄的丹青情怀。

1.《黄山图册》册页五开

尺寸:28.5×36.5cm×5

款识:石屋青天近,生成树不遮。峰颜如赭色,日映儼丹霞。秋仲霜催叶,春深雨取花。四时光烂漫,咫尺老僧家。丹霞石屋图,雪道人画并题。

钤印:黄山野人(朱文)、雪庄名悟(白文)

备注:瀚海2000年秋拍,落槌价20万。

从此幅作品的构图来看,应为雪庄初到黄山后所作,部分画面有类似今日地图的说明之意,来解释此处风景是如何之仿佛想象,是山峰景致来历的言辞。可惜,没有更加高清的图片来细究文字的内容。似有“此丹霞峰,即云舫之左,石屋峰也……,”“明月之道仙,度支是空林。游人莫错议,一样石头心。月明僧……。”在用绘画的表达方式来描绘丹霞峰的形状以及月明僧等风景胜迹,今日来看却有些牵强附会。左侧的最后整页落款所作字的结体起收法度有致,在运笔的过程中不拘谨,能欹侧搭配行气,做到笔端意不断的气息相连,还有单字的运笔也是纵横挥洒,整体来说朴拙繁茂,有股烂漫的天资。从款识书法可以看出雪庄性情朴质、不拘小节、细中有致,光明磊落的大气之度。

据汪世清先生的《雪庄的五开黄山图册》一文中介绍,分别绘画了《丹霞峰》《菜园虎》《宝印峰》《合掌峰》《金炉峰》《天柱峰》《老子峰》等,并赋诗五言绝句一首。五开有题诗五绝十五首,五律二首和七律一首,合计十八首。这些所画的景点均是与雪庄日夕相处,印象深刻,非常熟悉的山峰,甚至有些山峰就是他所命名的。雪庄以实景绘制,一一入画题写诗词,能拈手自来,看来今日的写生在300年业已倡导实行了,做到写生和写意相结合的创新之路。所作诗词浅俗易懂,朴实无华,似是有感迸发,激情发挥之作。钤印名章十枚,闲章六枚。

款识:园中石虎儿,性善诚可爱。不知谁遣来,日夜来看菜。菜园虎,云舫主人戏题。

钤印:雪庄僧悟(白文)

从《菜园虎》这幅绘画里,可以看出雪庄拥有较为完善的绘画笔墨技法。菜园之中有一石虎静卧其中,简单的轮廓和淡墨皴擦来制造这种黑白韵味和立体效果。菜田的的田畦用断断续续的长线条和菜地输水沟之间辅以点皴和淡墨渲染,菜园似有些荒疏,也许秋波未成之景象。在菜园四周杂树丛的绘画则有着丰富的笔墨,用淡墨处理这种黑白之间的舒朗通透,加之利索干脆的树枝和浓墨点皴,可以推想出雪庄来黄山之前,已有着一定的笔墨功夫和审美情趣。

这幅作品中,可看出与《菜园虎》完全不一样的笔法,用笔的线条犹如鹰嘴刀削,时而拉长时而短皴有力,简单勾皴出山峰的形态,线条之下辅以淡淡的淡墨相陪衬,这种山峰的线条类似有今天的写生稿。山峰之间穿插着浓墨的树丛,起着醒目活跃画面的作用。雪庄这种简单实用的简易线条,正是版画的风格。在明清徽州版画和印书业空前发达,占据着国内半壁以上的江山。其实本人认为这几幅画,为遗存洒落的一部分,原本至少十几开以上的。这是雪庄为了推广黄山景区的需要,特意绘制以便于印制。

作为一位初到黄山的他乡行僧,能有自己的一处住锡之地也非易事。从雪庄或好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很多的寒酸不堪和坚忍不拔以及对黄山的热爱,至今读起来,依然感人至深!

雪庄《采野笋》中说到:“山味闲寻玉版佳,携筐顶笠着芒鞵。径从凤尾雨声入,平取箨龙云气埋。不惯世间餐浊物,只宜天外饱清斋。道人此乐知谁解,未必闲人更可偕。”《煮菜》云:“空山饱野菜,白煮飞香气。遥怜城市人,安知此真味。”在《喜翠微方丈两和尚耑僧送米》中更是断顿多日了,曰:“性癖烟霞世味忘,甘寻野菜点饥肠。惭余技拙巢林久,多谢堂头送鹤粮。”

休宁西门一代盐商汪允让,在他《云舫夜话》里提到雪庄:“负棘披榛弃世深,蒲团稳坐向天心。箪瓢竟日和云湿,炉灶经春受雪侵。薇菜正肥还自採,药苗待长倩谁寻。饥寒总是平常事,为爱峰头好鸟音。”直隶东阴袁佑,康熙二十年(1681)拔贡,由中书官中允,康熙三十三年(1694)曾送雪庄回黄山,留有诗词《送雪庄大师归黄山》:“头陀爱雪月,终岁棲云山。石灶交虎迹,松巢邻白鹇。绝粒过七日,犬吠落花间,谁携五色瓜,赠君丹砂颜。好事惊神异,静者了不关。偶同丁令鹤,振锡来尘闤。一室六月息,飘然戴笠还。绕峰何苍莽,隔水空潺湲。独留丹青笔,说法在人间。”

2.《丹台春晓图》

尺寸:117x48cm

款识:晓上丹台好,春风接杖藜。移眸看石屋,侧耳听天鸡。游客愁难住,闻云爱独栖。轩黄成道去,遗此作诗题。丹台春晓图。

钤印:雪庄(朱文)

备注:现藏安徽博物院

此作构图采用俯视,从山巅之上的空中视点来描绘黄山皮蓬景区。画面从下往上绘制皮蓬的丹台和茅屋以及多处山峰,到中景几座突兀的山峰,山峰峡谷之间的云海翻滚涌浪,远景用黄山的东海景区云海和远山来作背景,整体非常宏大辽远,视觉开阔,但不减细节上山峰云烟的笔墨功夫。在整理雪庄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徽州地区的名门贵族或地方官员对雪庄都有着很深的往来交情,不仅仅限于送些大米野菜的,甚至直接推荐给康熙大帝的。雪庄初入黄山是“熙己巳(1689年)重九前一日,翠螺雪庄大师散发携杖来游黄山”,正是由后来康熙三十六年(1697)状元汪士鋐的推荐,上黄山到住锡皮蓬景区,此时汪士鋐还是一名普通的商贾富家子弟,因家族生意常往返于苏州和潜口。说明了雪庄不仅仅在绘画领域上独有建树,在人际社交上也绝非泛泛之人。此幅作品《丹台春晓图》,没有一定社会阅历和宏观的格局以及笔墨实操技法,是不可能做到纵览百里黄山于三尺,千松万壑集方寸,能有如此大气磅礴,妙笔生花之作。

(局部细节图)

雪庄的山水远远没有渐江(弘仁)的荒寒和冷寂,雪庄入黄山时离渐江圆寂才26年,相信一定是见过渐江的作品,类似《黄山图册》60开。两僧相比雪庄的社会应酬更多,那些住锡禅房的起建修筑,皮蓬景区道路和前山云谷寺联合的开发,均需要社会人士的捐赠。我想康熙三十二(1693)年冬上京,也并非后人想象那样的就是受了康熙的邀请,也许重蹈普门和尚的那样能得到皇家恩赐或匾额或赏金的。雪庄和渐江两僧在绘画上的差异,更多是对笔墨理解不同。渐江喜用淡淡的枯笔设墨,长线条用折笔枯墨,短皴则铿锵有力;而雪庄喜用带水淡墨渲染,长细条侧锋扁踏浓墨,短皴两者差异不大。整体来说雪庄要热闹许多,应该说雪庄成功避不了重复渐江的笔墨技法,稍作了调整,画面更多了版画的味道。从此幅的书法落款来看,雪庄可能临摹过渐江的行书,两者有着几分的神韵相似,也许同为僧家之佛缘吧!

3.《夏山消暑图》时年1699年作

尺寸:272.6x123.5cm

款识:夏日寻消暑,开门见秀峰。冰桃与雪藕,总在砚田中。己卯岁,雪道人写并题。

钤印:黄山野人(朱文)、传悟(朱文)

备注:现藏安徽博物院

在明清新安画派中擅长巨嶂山水绘制的画家并不多,具有一定声望的,譬如孙逸、吴定、方士庶等;雪庄算为其中一位,笔墨各异,但均不减新安画派“静格”的特点。此件巨嶂山水,也是巨幅尺寸,所绘近景为山泉流水、小桥人家、一幅世外桃园的景致。中景为山岩层叠、云海虬松、茅屋临岩而建。远景则为巨嶂山岩,一泓飞泉,犹如天都峰一样耸立画面,给人以压抑之感。但中景的山岩密布和云烟缭绕以及画面的留白,增加了画面的空间通透感,使观者从下往上的仰视,产生了有种寻幽探秘的妙趣。

(局部细节图)

以上细节中可以看出雪庄的绘画曾研学过吴门画派,譬如在山石框架的粗线条,杂树树枝和树叶的点皴,都有着沈石田的“粗沈”和“细沈”的笔性。其实新安画派的崛起,正是建立在吴门画派没落的基础上,源于詹景凤组织的那场王世贞为首“江南七子”带队的一二百人巡游徽州一个多月的文人大雅会。新安画派早期(康熙前)的画家,都有受过吴门画派画风的影响,譬如杨明时、詹景凤在山石的“粗沈”用笔特点和雪庄基本一致。

4.《黄海云舫图》时年1705年作

尺寸:181x91cm

款识:黄海云舫图。云舫皆因屋似船,晴浮银浪景无边。秋林不减春花色,游览人多住世仙。风云吞吐箬篷穿,久雨难为屋保全。抱拙头陀惟信数,一朝盖瓦定前缘。蒙助遮床瓦一千,不愁阴雨客安眠。老僧未敢瞒功德,片片描成在目前。曾许邀朋盖瓦全,钦君季札一般贤。出言已见非轻诺,信极将来语必圆。我自开山十七年,性情真比铁还坚。独能禁足千峰里,有戒逢人不化缘。乙酉秋写似溪翁先生并题以谢瓦,雪道人悟。

题跋:雪庄真苦行,徵召不能荣。生平吃雪子,忍饥为弟兄(雪庄与□□甚密)。赏心枎异花,将腹笺苦菜。何如为山居,此图绝可爱。山居擅奇秀,路绝帐难寻。寻此如挺示,遥遥招隐心。瘦翁家柔川,好事足幽赏。时作壁上观,携筪应独往。丙子秋末为张瘦翁老同学题,疑盦许承尧。

钤印:黄山野人(朱文)、雪庄名悟(白文)

备注:现藏常州博物馆

此作描绘为黄山皮蓬之景色,采用俯视的视野来构建巨嶂山水,以多点透视将云舫的几处屋舍列为表达的主题,在此四周由几座小山簇拥,山上丛林密布、虬枝高松、云烟缭绕。此图一如常见的短皴和扁踏的侧锋来绘制,淡墨渲染山石或树丛,浓墨点醒树枝或山峰的树丛,再辅以淡淡赭石,石青润色空间,展现出一片秋林萧疏的景致。所题写款识时为康熙乙酉(1705)年秋,“溪翁”为汪松峰献瓦一千,估计云舫的瓦顶还未盖全,雪庄的心里已是非常感激,书写不拘一节溢满画面上半部分,激情挥洒。

(局部细节)

上款人汪松峰,本名汪辉,是汪士鋐的族叔,寓居南京,也常回潜口老宅居住。甲戌夏(1694),雪庄由京师返回之际,路过南京拜见汪辉。因这次停留,促成了汪辉对雪庄的鼎力支助。雪庄有诗词曰:“家观察松峰先生常至山,钦师高行,于师还山,为构云舫居之,前为如意亭,后为五峰阁。客堂山门楚楚有致。出师规制,实我松峰先生成之也。”程庭《若庵集–春帆纪程》描述了云舫:“舫仅五楹,中供如来拈花法相,即上人手写者。一设广榻,为游客寝息之所。一为客寮。一作斋厨。一贮书史笔研,以供诵读挥洒。此外则一斗室不满一弓,为上人棲定处。”雪庄对此已十分满意,无数次的题诗、作画,满足之情溢于言表:“藏拙深山过此生,盖头今吉把茆成。白云铺海居如舫,一叶波中自命名。”

5.《黄山异卉图》册页时年1711年作

尺寸:不详

备注:现藏安徽博物院

许承尧《歙事闲谭》中《雪庄上人》:“曾睹黄凤六(黄吕)临雪庄黄山卉图有七十二种。”程庭《若庵集–春帆纪程》记载雪庄云:“间辑山中所产异花,得一百六种,命之以名,且系以诗,一一傅染其色态。余按图册而求之,始知适途中所採有所谓宝纲、醉仙、缨络、山海棠、山金樱等名目,仍有十余种雪师亦复不知,盖彼百六种数内,专取色香兼备者,否则仍不採入,是足徵奇花异草之多品矣。”程梦星《题雪庄山花图》说到:“采葺多至百六种。其数犹恨阳九穷。”程庭和程梦星均是雪庄的好朋友,对云舫的建设亦有不少的资助,应该看过雪庄这些黄山山花题材的作品,所言应真实可靠。

《腊梅图》

备注:徐慧,临摹。徐慧,字聪佑,号聪湖。湖南长沙人。早年曾师从金城、陈师曾、萧俊贤。时推仿宋人花卉第一人,白石老人尝称其“工笔至此,可谓秀色可餐。”曾为湖社画会成员、北京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史料记载雪庄《山花图》约有百二十种,有游客或山民赠其粮食、衣物,雪庄就将这些绘图作为酬谢回赠给他们。诗人吴崧见雪庄绘的奇葩异卉婀娜多姿,色彩斑斓,芬芳怡人,就有心收集到三十五种,编成《卉笺》一书,刊刻流传于世。时任江宁巡抚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在苏州沧浪亭看到了《卉笺》,十分喜爱,即题了二十五首五言绝句,题作《黄海山花图咏》,收在宋氏《绵津山人诗集》中,后来又收录到他的诗文总集《西坡类稿》。《卉笺》为黄山第一部植物志,其中一些命名和描述相当准确和科学。现代商务印书馆出版《植物学大辞典》曾引用《笺卉》的不少描述。史树青先生收藏雪庄《山花图册》四十开,曾在八十年代初在合肥公开展览过。他认为“这部艺术杰作,不但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而且对研究黄山地区的野生植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木莲图》时年1718年作

尺寸:126.8x61.4cm

款识:戊戌秋七月写云舫木莲花一枝,曾如翁先生兼清正。木莲今岁多情怀,夏月开过秋又开。似要山僧写香色,证明云舫有仙来。黄山后海披发僧悟雪庄氏。

钤印:雪庄名悟(白文)、黄山野人(朱文)、扬州僧悟字惺堂号雪庄别号铁鞋道人(白文)

此幅木莲花卉的构图不拘一格,打破了常见的中规中矩,画面的景物居中,上下留空白,说明了雪庄非一般人审美和出世的格局。两根枝干弯曲虬劲,相互拱曲呼应,木莲枝叶和花朵花瓣穿插其间,盘曲环绕,尤其用了黑白对应的色彩进行反衬;工写相结合,韵味十足,没有真实的写生是不会如此来构图绘制的,也为雪庄花卉的代表之作。

7.《黄山云舫图》时年1718年作

尺寸:100x57.7cm

款识:黄海云舫图。蒙君访我季春天,夏又通书寄舫边。欲慰多情难当面,和峰飞到韵人前。

今春喜我且硕先生山游过访,夏月又蒙远寄书物。因作云舫图寄供清赏,聊慰怀思兼请教正。时戊戌登高前一日,黄山披发僧悟雪庄氏画并题于琴窗中。

钤印:黄山披发翁(朱文)、雪庄(朱文)、云舫(朱文)、寿昌五世(朱文)、琴窗(朱文)、扬州僧悟字惺堂号雪庄别号铁鞋道人(白文)

备注: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此作绘制为雪后皮蓬云舫之胜景,这在雪庄的作品中实属罕见。大片的山石和山峰的以及杂树从的留白,还有山石少许的淡墨渲染,简洁有力的树枝短皴,尤其不多的点皴在树叶和山石作为点苔的方式出现,都能彰显出皮蓬云舫雪后的严寒。此作上款人且硕,即程庭,号若庵,歙县岑山渡人,祖父移居维扬(扬州)。其撰有《若庵集》六卷,其中《春帆纪程》记载他由扬州返歙由云谷寺出发访雪庄。“将达皮篷,有老者朱颜苍鬓,白髭飘然,逍遥户外。余坐舆中,窃讶斯地又一指路仙耶。就前视之,方知为雪庄上人。”知有远客到,雪庄已早早等候在路口。到云舫后,二人“啜茗快谈”,盘中有“密渍、书带草、苤苜、白木槿等作供。”临别时程庭留诗《赠雪庄上人》,表达他对雪庄的深刻印象与景仰。诗云:“松鹤清姿薜荔裳,一瓢一笠足徜徉。能从仙佛云霞境,还洒缥缃翰墨香。磵外黑猿参几座,铛中白石当斋粮。高怀不肯因人热,含笑飘然别帝乡。

8.《画黄山》册页四开

尺寸:19x27.5cmx4

钤印:雪庄(白文)、僧悟(朱文)、雪庄(朱文)、僧(白文)、悟(白文)

备注:现藏中国徽文化博物馆

此四开册页,原应属两套册页,失落了又重新组合为四开。因其中两开绘画的风格完全不一致,一套为江淮金陵附近的丘陵湖景,一套为入黄山后皮蓬景区的描写,也不是一个时期所作。上面两开应为未入黄山前的时期作品,设色为浅浅赭石色和石青,淡雅温润,用笔中锋浓墨的“粗沈”,淡墨的皴擦,尤其《湖景井田》的绘制基本沿袭了吴门画派的特点。而《雪景独钓》,在苇叶和山石山势留白的处理上,彰显出雪庄具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雪庄这种侧锋扁踏的用笔,深受新安画派的程正揆的影响。程正揆号“青溪道人”,雪庄对他的画线条骨鲠清硬、笔情纵逸、设色清淡,韵格高古的画风十分欣赏,故自号“青溪后学”。细看此《雪景独钓》的山石和远山的线条,实乃青溪之后学。

(局部细节图)

此两开应为入了黄山后的作品,在笔墨上与前两开完全不同,所绘为皮蓬云舫之景致,故名《云舫图》和《皮蓬秋来》。《云舫图》用简单清硬的线条构建山石,而后横笔点皴,整体画面舒朗俊秀,淡逸简洁的高古韵致。《皮蓬秋来》则有仙人指路的山石,中间应为雪庄情溢于言表的如意亭,在亭的四周也是松林密布,山石云漫相环绕。该作在画面最远处用淡淡的石青色来渲染远山的景致,一下子将景深拉得更加深远,纵有百里之势。这两幅为雪庄绘画的常见标准件,用笔多以中锋类似骨鲠的用笔,少用皴擦多渲染,尤其善于用焦墨枯笔,通过各种“点皴”来表达山中一草一木,一丘一壑,能准确塑造黄山山中的物象特征,着墨精微,让人感觉到作品既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又有高古简洁之气,既表现了黄山原始静穆之伟岸,意境之深幽,又展现了黄山的鬼斧神工。

9.《黄山图》册页十五开

尺寸:不详

款识:珠林图。屋小群峰绕,云深独鹤栖。拂衣香气满,报客鸟声齐。种菜看无地,烹茶听有溪。我来床上坐,捡得以诗题。雪道人画并题。

钤印:僧(白文)、悟(白文)

备注:现藏浙江博物馆

此套册页十五开,浙江省博物馆从未公开展示过,分别绘制了黄山风景的十五处景点,譬如《石笋峰》、《西海门》、《丹霞峰》、《汤池图》等。雪庄的绘画由“写意”向“写实”转变,来黄山之前,从南庵大师学习了“元四家”“吴门画派”等写意技法。见到雨中黄山感受到去繁就简的“版画味道”。雪庄北上京师再还黄山后,应好友汪士鋐邀请“择其至灵奇者三十二峰重加图绘,锓入续志。”为此奔走黄山三十六峰,踏遍千沟万壑,一步一景来领略黄山的真容,寻找它的绝妙奇景;所以他的绘画初衷就是为了出版之用,免不了以线条为主,这样省去了木刻制版的不准确性,在与雪庄“写意”时期绘画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新安画派另一位画家丁云鹏的晚年绘画,也是借鉴了版画而改变自己的线条。雪庄绘有百十幅《黄山图》,其中有四十三幅被汪士鋐收进了《黄山志续集》。《黄山志续集》内的插图均出自雪庄的一幅幅“黄山图”,这种对景写生似的图版,成为最早的“黄山导游图”。

款识:位置上榜倚玉屏,峰高天近道场灵。余曾两度楼中宿,梦礼文殊问佛经。文殊院,云舫雪庄道人画并题于得月轩誉窗中。

款识:山阔数百里,峰峦到处奇。慈光称首刹,寺近有汤池。慈光寺图,一名硃砂庵。雪道人画并题。

雪庄自入居云舫后,还自己种植梅花。常借助为当地士绅、山民和游客题诗作画的机会,募请栽种。这些好事者在云谷寺至皮篷约十里的山路旁,每隔五步栽一株,共栽植了近千株梅花,号称十里梅花坪。每到瑞雪纷飞,梅花怒放的季节,这里就成了“十里香径”。雪庄诗《修树》中云:“元镇树瘦直,咸熙树古怪。修就各天然,道人收入画”,看来不仅仅会折枝梅花,还要修理以保证梅花铮铮铁骨的枝条。存诗《双乌》曰:“雨雪深山谁最亲,双乌索食往来频,野人每饭留乌食,听见乌来如故人”。僧人素来向善,与自然为本,花草虫鸟亦为好友知己,所以才会有如此善念和诗词咏诵。老友汪念耕不禁感慨,赋诗一绝:“生公善说法,顽石亦知音。老僧久忘机,山鸟自相亲”。

10.《黄山图》版画

雪庄初到黄山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此时《黄山志定本》已经刊行(康熙己未)。其时,他棲居太平翠螺山。或因友人介绍,或许是看到了黄山志书的记载,他“散发携杖来游黄山,过阮溪,信宿即行”,首站就找到了潜口的汪士鋐,如果之前没有做好功课,是不会如此目标明确的。汪士鋐曾经参与过《黄山志定本》的编修,且“生平喜交游,笃风谊,曾归汪沐日之丧,为之营葬,”在外界有着很好的人脉关系及口碑,后来又是状元。他与施闰章、王士禛、黄宗羲、屈大均、梅清、梅庚、石涛、汪洪度、吴瞻泰等人相友善,《黄山志续集》中有大量的诗文,显示他们或一起游山,或赋诗酬答的情谊。雪庄找到了汪士鋐,也就奠定了他在黄山三十年成就的基础。

10.《黄山图》版画

明末清初,徽商鼎盛,汪氏家族在外经商者很多。这些商人发达之后,大多回乡置田构屋,修桥补路,建祠堂、筑书院,购买山产赠作寺庙日常之资,与高僧大德交友。这样,既可以有谈禅诗画的好友,来游山时又不为生客。汪士鋐便是徽州汪氏家族的佼佼者,尤其在清初,以他为代表的徽州士绅,对黄山的护持,特别是后山的开发,贡献巨大。雪庄应召北上时曾途经石城,寄宿“家观察松峰(汪辉)先生”之江月楼,次年自京师返,再晤松峰。汪辉为汪士鋐的族叔,雪庄与汪辉的结缘,可见汪士鋐从中所起作用不可小视。因有汪士鋐的引荐,雪庄居黄山期间,还结识了大批徽商士贤,他们或在经济上时时资助,或在精神上相互赞赏。

11.《黄山图》版画

雪庄的《黄山图》不是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写意夸夸奇谈的,而是他一路亲自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在黄山景区里写生的。吴菘《卉笺序》中是这样描绘雪庄的:“楚州雪庄散发皮篷,高栖浩然,怀铅操翰,日踏一峰。传神写照,若山之俯仰、变态,皆与性情相洽者。……时携纸笔,于幽岩邃壑间,貌形写照。”我们在看以上三幅绘画作品和黄山山峰实景图相对比,发现很多山峰的景点完全一致,这里还不说300多年来山峰岩石的崩塌和自然的腐蚀。也有部分景点,雪庄将三两处自然景点融为一幅画面,重点突出了黄山山峰奇险秀绝的特点。说明了雪庄严肃严谨的学识精神,还有他对黄山自然风光的热爱的拳拳之心!

12.《黄山峯峦》1695年作

尺寸:122×49.5cm

款识:云舫之右数。乙亥初秋,楚州雪道人写于得月轩。

钤印:僧传悟(白文)、雪庄(朱文)

备注:香港佳士得2006年,落槌价12万。

此作为赝品,拍卖行资料介绍为张大千收藏,并有鉴藏印“藏之大千”和两枚臆造的藏家收藏名章,其实本人推断应为张大千仿作。张大千以仿作历代名家绘画而闻名遐迩、美誉全球,其中仿制八大和新安画派名家也很多,包括吴山涛、汪之瑞、孙逸、程正揆、程鸣、李流芳等等。他的重要客户大买家、海上地产第一富翁程霖生为徽州歙县人,收藏了近300幅八大,其中200多幅由张大千设局贡献的。程霖生收藏第二大门类为新安画派的徽州乡贤,可惜也被张大千这个大风堂堂主和门生们所蒙骗,还好这些藏品,直至百年也都洋溢在幸福之中。本人一直想抽时间写一篇张大千仿作新安画派画家作品的文章,待以后有时间给大家慢慢分解。

12.局部细节图

我们前面提过雪庄书法应该临摹过渐江的行书,甚至还有程正揆的书法,他结合两人的特点;但书法行笔非常注重起收的“顿挫”,还有“撇捺”的挥洒,有股随意中带有金刚杵的推力,那种力透纸背的效果。看似欹侧不整,实则行气一脉相承,尤其在折笔上停顿,饶有几分隶书的趣味。观之这幅《黄山峯峦》书法的落款,结字特点出于赵董书体,下笔唯唯诺诺,刻意做作的折笔和起收的隶书笔性,部分笔划的接笔或补笔也很僵硬。两枚印鉴也非雪庄常见的几枚,且刻工和字体也无型制之美。

12.局部细节图

此处山崖上的松树和松枝,一律是平行死板的,且部分松叶的短皴也是平行的,而雪庄不是这样的。雪庄的点皴技法是非常简洁高古的,也是变化多端的,用笔横笔或竖笔的,带水墨的或枯墨的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可对比图8-38-3两幅作品,雪庄这种才逸和古气是无法复制的。再之画面山石的框架线条和淡墨渲染,也非雪庄的特点。

雪庄绘画的技法一般,但意境和笔墨功夫高超,对书画鉴赏亦有独到的理解。歙县博物馆收藏的黄錤《黄海真形图》有云:“乃筠庵临明、清间诸老人画稿,备刻木,而雪庄为评定者”,共图五十三幅。其中后三帧为雪庄所绘,内有雪庄鉴赏题跋达三十七幅。有雪庄评云:“下边鼠迹点,住笔太齐。衲为添树头两枝,并数个双勾树叶。如不可,删去不妨。”又评云:“衬山横皴,住笔太齐。朱点之下,宜疏疏添几笔,以当染气。”从上述评跋中可以看出,雪庄对每一图作品的优点和不足都做了详细、精到的点评。既简洁精辟,又趣味横生。体现了雪庄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以不同绘画的风格来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境象。

雪庄存世作品并不多,不足二十幅/套,安徽博物馆藏约6套,数量最多,公开展示过4幅(2幅山水、木莲图、黄山十二景屏),馆藏《黄山异卉图》册页和《海门初日图》立轴,但从未展示过。史树青先生藏花卉册页和湖北博物馆藏团扇,也尚未有图片资料。晚清民国史料中记载约4幅,也下落不明。2008年美国沙可乐美术馆展览新安画派专场,约十幅雪庄的作品,其中有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雪庄有纪年的最早作品《山水》册,美国私人藏家所藏五六幅雪庄中期作品,可惜国内检索不到图片或详细资料。

雪庄自1689年披发入黄山,至1721年圆寂,共在黄山生活了33年。其与黄山花草林木为伴、与鸟虫走兽为邻、与云海飞泉为友,与怪石奇峰为伴;在此诗书画茶、参禅悟道中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对黄山松石云海的宣传和推广,以及山上千草百卉的普及知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一代画僧,称所瘗之塔为雪公塔,至今有遗址存在。如有机会去黄山,一定要到白云深处访皮篷,去探寻雪庄禅师当年的游踪,尽情欣赏他定名的景点,仔细辨认他定名的山花。并到他的灵塔遗址前,供上他生前品尝过的野菜、山果和清泉,以示对历史上出现这位淮安籍诗人、画家和高僧的敬意!

部分文字引自:

关德军著《雪庄-黄山不能遗漏的记忆

本文为原创文章,即将正式出版。如有公众微信或其他媒体转载,敬请注明尚敷拍卖或叩山问水;若否我们一经查实保留微信投诉或司法诉讼的权利。

咨询/交流/合作/鉴赏,请后台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