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成田记念病院导师和院长的支持,并希望刘曼华延长研修时间,留在日本完成相关研究,医院愿意提供一切便利和优厚待遇。刘曼华透露,仅一个孕产妇至少要记录4次B超数据,此外还要监测RI(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等。

刘曼华(上图中),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首席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卫生系统“医德诚信楷模”。

每天至少5台手术,最多一天做11台;每周一次专家门诊,每次至少面诊近80人,最多达到100人;每年到基层开设科普讲座3到4次……刘曼华从医36年来,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紧张与忙碌。

今年“五一”前夕,刘曼华作为全市唯一一位医卫界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隆重表彰。

人生有许多偶然,但内心的信念决定着人生的高度。

1993年9月,刘曼华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干医生被派往日本丰桥成田记念病院进修学习,时间三个月。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她关于“中国妇产科对女性内分泌诊治的现状和思考”的精彩发言引起了日本医学界的关注。“导师田中先生对我非常好,总是很平等地与我探讨妇产科学方面的问题。”刘曼华回忆,在日研修的3个月期间,成田记念病院妇产科每引进一项新技术,田中先生都会主动与她沟通交流。

当时,国内几乎使用的都是黑白B超。在成田记念病院第一次看到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后,敏锐的刘曼华当即产生大胆的想法:胎儿血流是其在宫内唯一的营养支柱,能否用这样的仪器监测胎儿的血流,以确保时刻掌握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呢?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成田记念病院导师和院长的支持,并希望刘曼华延长研修时间,留在日本完成相关研究,医院愿意提供一切便利和优厚待遇。

“我是一名中国医生,自然要在自己的祖国开展科研,哪怕晚一两年,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做科研,把国际先进的理念带回去!”

1993年底,刘曼华毅然回国,以降低国内围产儿(围产儿指孕28周后的胎儿至分娩后一周的新生儿)死亡率为目标,开始了一系列个案研究。

“这项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经常有孕妇半夜分娩,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我经常加班加点,甚至睡在医院里,观察病情、抽血、取标本等等,我都亲力亲为。”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努力,她完成了2000多例孕产妇胎儿血流速度波形的数据监测。刘曼华透露,仅一个孕产妇至少要记录4次B超数据,此外还要监测RI(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等。当时,2000多名孕产妇的数据资料几乎堆满了一间屋子。

最终,刘曼华得出了怀孕34周监测胎儿血流速度波形的最佳时间段,并得出结论:当S/D(脐动脉血流速度峰谷比)>3时,则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的可能。“当时,这项研究国内只有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少数医院开展,国际上也是超前的,我们的研究基本是跟国内外同步的。”刘曼华透露,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江苏省的空白,为预测胎儿宫内安危提供了依据,对于降低国内围产儿的死亡率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被写进了《妇产科学》等医学教科书。

“其实,我开展这项研究只是出于本心,不想这项研究落后于其他国家,更希望造福广大中国女性。”刘曼华如是说。 (本网记者 冯启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