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南宁市中天世纪花园的绿化带出现了个宠物坟墓,有业主表示“瘆得慌”。记者实地调查了解,这个坟墓埋的是宠物鸟“乔治”的尸体,坟墓前有用纸片竖着块坟碑,周围撒了一圈花瓣和面包虫、饲料。当日下午,物业工作人员将这个宠物坟墓移除。(1月24日《南国早报》)

善始善终,自己精心养护的宠物即便走到了生命尽头,也能有个好的“归宿”,恐怕是绝大多数宠物主人的心愿。不过在当下宠物经济中,人们对宠物的生前照顾有余,各类宠物医院、美容所要有尽有,但对宠物死后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短板,宠物无害化处理更是仅停留在口头上。

丢到垃圾桶不忍心,随地掩埋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如同新闻中主人在小区为死去的宠物“设坟立碑”一样,在宠物殡葬行业还没有被完全规范起来之前,大都靠自行处理,而随意丢弃、挖坑掩埋基本属于主流做法。

法律对宠物的处理有着严格规定,动物防疫法、一些地方的养犬管理条例都有明确,宠物不是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应当深埋处理,而且距离水源至少50米,坑深在60公分以上;若是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应由水产畜牧、兽医等专业部门来处理。由于缺少日常的监管,规定也基本悬在空中,人们在宠物处理上也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宠物规范化善后更是难以落地。

宠物尸体处理不达标,带来的疫情风险不得不防。离水源较近,容易污染水源;掩埋深度不够,容易被雨水冲走;高温下更容易滋生异味、病菌,造成疫情传播。站在公民健康、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宠物殡葬产业亟待规范上市,不仅要有详尽制度的护航,还要有殡葬相关设备、场所的配置。

其实,曾有媒体报道过,各地对宠物无害化处理的需求其实很大,不过限于殡葬行业秩序的不健全,或者生意的冷情,大多数人入行不久,就被迫转业。这其实就很矛盾,一边是宠物无害化善后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边则是宠物殡葬行业运转乏力,叫苦不迭。

在这样一种供需矛盾冲突面前,政府职能部门就得发挥作用,无论是宠物深埋、还是火化处理,都应有统一的标准。在制度制定和现实实践中,要敢于尝试,适当放宽政策,鼓励宠物殡葬行业兴起,在宠物埋葬区域分配、宠物火化场地批准等方面也应有所支持,不能一直让宠物善后处理成为一道无解的“难题”。

其实,在很多国家,宠物殡葬行业已经很完备。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都立法规定,宠物尸体必须火化。日本对宠物处理有着集火化、葬礼、墓地、专门寺庙于一体的完整链条。这些做法,在我国宠物殡葬行业起步之前,都值得学习和借鉴。此外,对宠物尸体进行医学处理,制作标本,让宠物死后仍有另一种“活”法,都是可以尝试的领域。(周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