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矿业大学现在所用的校名,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矿业大学十分重视校名的题写。

孟云飞/文

中国矿业大学——校名书法赏析

一、校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其前身是1909年的河南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在焦作工学院的基础,新中国建立了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到北京后叫“北京矿业学院”,“文革”中在四川叫“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上级批准,学校迁到徐州,恢复了建国初期的“中国矿业学院”的校名。1988年4月,“中国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至此,学校经历了14次搬迁和11次校名更改,这是中国矿业大学非同寻常的历史。

该校目前有两个校址,及北京和徐州,一校两地,在中国并不多见。

中国矿业大学——校名书法赏析

二、校名赏析

1.校名题写

中国矿业大学十分重视校名的题写。学校曾先后邀请李可染、刘开渠、刘海粟、林散之等书画名家题写校名。随着校名的更改,有些并未启用,而是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庄重地保存起来。

中国矿业大学现在所用的校名,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

1988年该学院荣升为大学后,全校师生深受鼓舞,因此,题写校名成了一件大事。此事由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秀荣向其父亲王任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表达了学校的愿望。王任重同志找了他的老上司——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委婉地表达了希望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愿望。王任重后来得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其实已安排好此事。于是,学校党办主任吕新德把有关材料送到王任重办公室转交中共中央办公厅。198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将小平同志题写好的校名和办公厅的信函一同寄至中国矿业大学。

这一事情不仅反映了中国矿业大学对于名声的珍惜,更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怀。

2.赏析

刘海粟、林散之、刘开渠所题校名赏析

中国矿业大学——校名书法赏析

作为现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题写的校名自有风韵。他的书法大气豪放、古拙雄强,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中国矿业学院”这六个字点画沉厚,用墨讲究,苍茫凝重,称得上一幅佳作。

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笃信佛教,书名已蜚声海内外,所题写的校名笔画细而不弱,化刚为柔;高远、恬淡,一派天机。

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奠基人,美术教育家。所题写的校名下笔果敢,入木三分,充满着动感和韵律。

邓小平所题校名赏析

中国矿业大学——校名书法赏析

现在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校门墙上刻写的“中国矿业大学”六个字,是邓小平所题写。 苍劲有力、飘逸潇洒。

“中国矿业大学”这几个字,以楷法写行书,笔笔不苟。用笔追求屋漏痕的效果,结体偏瘦。整体来看气息温润优雅,仿佛在悠悠自在中而气定神完。从矿字中石和广字两撇一直一弯的变化,说明书者对书法艺术中不雷同的感悟和理解。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博大的胸襟和过人的气魄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然而,领导人的书法并非都是剑拔弩张的。邓小平的书法反而有几分淡然,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矿业大学——校名书法赏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