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高考临近日,正是学子忙碌时。这几天,一条喜讯在河南商城县余镇湾塘村王湾组村迅速传开了——江群以681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工科实验班录取。考上清华,这条重磅消息给这座小城镇带来了不少喧闹!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余集宗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山里娃鲤鱼跳龙门,我们大余集,小编及学子家庭的欢天喜地自不必说,而学子江群就怎么能考上清华呢?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呢?其实,哪有什么秘诀呢,论条件,江群的家在余集镇湾塘村王湾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与光山县白雀园镇一河之隔。家里有父母、一个哥哥、两个姐姐6口人,一家人靠种几亩薄田艰难度日,父母辛勤操劳,苦供4个儿女上学。“不比金,不比银,就比家里能出人。”在余集镇湾塘村,当地百姓喜欢“攀比”。他们暗自较劲可不是比钱多钱少,而是比家里有没有大学生,比家风、学风。特别是当一户人家培养出几名大学生时,那就是村里顶呱呱的“大户人家”,哪怕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也不会被人看轻。村民会说:“真有本事,培养了几名大学生。余集镇人民有一个共识: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家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全力培养,人才是最大的财富,过不了几年就会苦尽甘来!”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学子江群

图片上的阳光男孩叫江群。2019年高考,在商城县观庙高中,江群以681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工科实验班录取。在偏远的乡下农村高中考上清华,在拥有13亿人口资源的泱泱中华,可谓之奇迹。 命运给了他比别人更低的起点,在苦难的低坑里,用8年时间,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成功逆袭的故事,这不是鸡汤,我要说的是,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代,寒门能否再出贵子,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若硬要说秘诀,“众里寻他千百度”,在满君看来也无外乎勤奋二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只有心无旁骛,“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成就其清华梦想。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江群同父母合影

命运给了江群这个家以雄关漫道,激流险滩。2008年,江群父亲查出肝硬化转肝腹水、消化道出血,先后在北京302医院、信阳154医院、商城县人民医院等救治,命是保住了,但花光了家里少有的积蓄,还欠了10多万元外债,至今还要靠吃药维持生命。 为了给丈夫治病,为了供4个孩子上学,江群的母亲瘦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一个弱女人,除了自己的责任田地外,又捡别人弃耕的田地种,她种了10多亩田的水稻,在5亩多地里种下玉米、花生、芝麻等农作物,养了两口老母猪,还种了几块菜园。农忙季节,江群母亲先种好自己的庄稼,抽出时间在村里打零工,帮人家插秧、收割等,一天能赚150元钱,就这样劳累着,靠卖粮食卖农作物和猪崽换钱和打零工,给丈夫买药,为儿女交学费。邻居介绍说,江群他妈干的农活,3个男劳力才能干下来,犁田、打耙、捆稻、挑稻……男人干的活她都会、都干,这10多年来,每天天朦朦亮就起床,一直忙到三更半夜,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上学时,读过赵一曼、江姐等女英雄的故事,只到见到江群母亲,听了她的故事,我才惊叹:我们民族的伟大女性,为了信仰,为了目标,为了孩子,在巨大的艰难困苦中,具有超乎想象的坚强、坚韧、负重、不屈和伟大的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幸福的家庭有相似的幸福,不幸的家庭有不同的不幸。真是“祸不单行。”3年前,江群母亲因操劳过度,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靠吃药维持不向重度发展。说起江群考上清华大学,江群母亲激动地说“感谢观庙高中,感谢鄢校长,感谢老师们,感谢观庙的好心人!他们把俺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俺们世代都不能忘记!说起考清华,我才知道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怜俺家穷,孩子从小到大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大罪,想起来就心酸,我们没本事,真是对不起孩子……今年又遭了猪瘟这一刧,两口老母猪和猪崽都瘟死了,家里收入又减少了,看来孩子还要受苦,还要奋斗……”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毕业学校关庙高中

一位哲人说,“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统治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每一位母亲手中”。母亲的品格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孩子人生丰富的营养,是孩子人生道路的指路明灯。江群母亲再苦再累也要供儿女谈书,儿女用发奋学习回报母亲,江群的哥哥以中招余集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余集高中,三年后考入郑州大学,现在太原工作。每月发工资后,除了留下必需的生活费外,余下全部寄回,给父亲治病和弟妹上学。因为“找不起”,30周岁了,还没找“女朋友”,他说,“什么时候弟妹大学毕业了,有工作了,家里条件好了,再考虑婚姻问题”。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伟大母亲

江群的大姐,初中毕业后,确实不忍母亲的辛劳,不敢告诉母亲,不辞而别,偷着跑到外地打工,以减轻母亲的负担。江群的二姐,2018年在观庙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语言大学。 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中国古话说,人到绝境是转机,水到绝境是飞瀑。大师之言和中国古话是有道理的。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江群

江群说,“我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父亲查出了肝病,投亲托友,四处借钱,一贫如洗,外债累累的家,真是不忍看,好象被贫穷扼住了喉咙,我悲观失望,低沉压抑,不说话了,不想上学了。”母亲看出了我的变化,多次跟我说:“孩子,俺人穷志不能短,穷不可怕,30年河东,30年河西,只要干,只要发奋,穷可以变富,绳子短了可以结,志短了怎么结也结不起来,俺家现在这个样子,你要是志短了,恐怕将来只有挨饿受冻了……”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2012年,江群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余集一中,他家离学校10多华里,没有自行车就步行,每个星期都是走去走回。一双旧布鞋底子磨穿了,就打赤脚走。每个星期,只带几斤米到校,家里确无法给钱买菜,那时拿米交到学校食堂换饭票,一张饭票价值3元钱。为了节省,在余集一中,江群有时一天只吃两顿饭,早、晚饭吃,中午不吃,省下中午一张歺票,留着晚饭时换一份菜。3元钱,食堂最差的一小份素菜。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余集一中

从他父亲患病起,一直到现在,江群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亲戚、同学给的旧衣服,破了,让母亲补补再穿。饥饿、寒冷,挡不住阳光少年奋斗的脚步。余集一中曾经是江群的班主任江琼说,在余集一中3年,江群是班长,学习成绩一直领先,品学兼优,阳光,善良,刻苦,自信而不自满,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指导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跟他同寝室的4个同学,在他的带动帮助下,中考成绩优异,现在都考上了985大学。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余集一中班主任

班主任说,江群可不是光知道埋头学习那一类,初二时就读完了“四大名著”,是学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各种晚会,主持各种赛事和家长会,是学校的中长跑亚军,多次被评为“星级学生”,初三时被评为“商城县美德少年”。

2015年夏,江群以613分的高分考到了观庙高中,校长鄢照学了解他家的情况后,决定全免学杂费,从成功校友捐助的经费中,每月发300元生活费。观庙高中班主任余发江说,在观庙高中,江群品学兼优,阳光,坚强,自律,善良,执行力强。说他阳光,在他身上看不出苦难的影子;说他自律,在学习上,能把时间安排的精确到分钟;说他善良,他是学生自愿者,做好人好事、义务劳动等他都走在前面,说他乐于助人,同学们在遇到学习疑难时,他主动帮助指导解疑,他还是班里的”替补老师”,哪科老师有事不能上课,都让江群帮助代课,而他哪科都可以教,毫不保留地把所学教给同学们。

了不起,我的大余集镇,从山沟里走出的清华学子江群

关庙高中校长鄢照学(右一)

8年的筚路蓝缕,8年的艰难困苦,8年的不屈不挠,8年的刻苦攻读,终有了回报,今年高考,贫困山村的苦命孩子江群终以681分的优异成绩,梦圆清华大学。

​(编者按:在编辑此文的的过程中,故事细节均为孙志祥采写,小编做了部分增删修改,同时提供了本人照片,在此表示感谢!整理:余维峰 故事细节采写孙志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