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电影界靠炒冷饭讨生活的人不止王晶这一个,炒冷饭的姿势也不止这一种,除了《追龙2》这种同片名同系列不同质量的,有用同一个配方炒出同一个味道的,以及碰瓷儿蹭热点的,还有压力更大翻拍经典的。虽说王晶和《叶问》炒冷饭,但起码人家炒的是自己的冷饭,有些电影不知道秉承着什么样的信念,想通过片名和主演蹭别人的冷饭炒,炒就炒吧,还想把别人的冷饭当成自己的炒。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前两天王晶有点火……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一个依靠炒冷饭圈钱的“烂片之王”竟然在节目中说我们看过的经典电影许多都是为了捞钱而“挤出来”的?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其实当厂花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是WTF?继续看下去之后我发现我的WTF说的太早了。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他的观点是“烂片可以赚钱,为什么不拍呢?”意思就是:炒冷饭可以赚很多钱,我为什么要创造经典呢?

还把电影当作捞钱工具还如此淡然的他,不愧为电影界的真小人了。越堕落越快乐的王胖子,逐渐沦为“烂片之王"别名“烂片批发户”。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王晶这两个辉煌称号的来源,不是他没有拍过高分电影,而是他对于炒冷饭的热衷程度已经超越了新东方大厨,“前半生拍电影,后半生炒冷饭”说的就是他了。但他炒冷饭的技术也是一言难尽,最近他用《追龙2》再次明明白白告诉观众:不要对王晶有所期待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其实,电影界靠炒冷饭讨生活的人不止王晶这一个,炒冷饭的姿势也不止这一种,除了《追龙2》这种同片名同系列不同质量的,有用同一个配方炒出同一个味道的,以及碰瓷儿蹭热点的,还有压力更大翻拍经典的。

不知道这帮人的初衷是为了炒冷饭卖钱还是真的想试试冷饭的新做法。总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饭炒糊。厂花今天特意盘点了他们炒冷饭的四大经典姿势,让还没来得及吃的你悬崖勒马!

姿势一:明明是两个菜系,非要叫同一道菜名

《追龙》的超常发挥,使得《追龙2》上映的时候,一大批被《追龙》激发起好奇心的观众带着对王晶难以抑制的期待奔向了影院。看完之后只能默默叹气:早知道老王这次是正(又)常(拍)发(烂)挥(片),就不来了。

虽然是同一个片名,但是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一个爹生出的两个儿子非要起同一个名儿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追龙》讲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豪和雷洛一黑一白独霸香港的故事。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追龙2》讲的是香港贼王龙志强绑架富豪最终没成功的故事。

王晶这次用料明显缺斤少两,说好了电影原型是香港悍匪张子强,但他的“辉煌”事迹并没有被完整呈现。

张子强如果知道肯定会质问王晶为什么没有他绑富豪之子的故事,为什么只说他被抓但是没说他被当庭释放!这明显忽略了张子强的人生巅峰啊!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当然,电影允许与现实有出入。但是古天乐因为会造炸弹被招进梁家辉的团伙,造出来炸弹背心之后,梁家辉却跟人家说:我做的比你好。那你为什么要招会做炸弹的人,自己做不行吗?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认真给老板做炸弹的古天乐

当然,王晶肯定还会说:哪家的大哥自己动手做炸弹,当然要招小弟了!你这么说肯定是可以,那片名为什么不叫《追弹》、《炸龙》非要叫《追龙2》呢?

没有与《追龙》剧情的前后衔接,没有厚重的时代背景和民族风俗,没有江湖气息的九龙城寨。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仅凭监狱、荒野、大马路和盗版邱淑贞把片名设为《追龙2》除了蹭口碑捞钱厂花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解释。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追龙2》女主邱意浓在吐槽大会还致敬邱淑贞,呵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老王这也不是第一次把《追龙》回锅了,在17年《追龙》上映后,王晶为了不浪费资源,趁着热乎劲儿在《追龙》的拍摄地炒出了一锅让人无法靠近的饭。它有个光辉的名字叫《大嫂》,主演是徐冬冬和张锦程。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很明显这锅饭不仅炒了《追龙》还炒了《余罪》,不用想就知道这饭有毒

老王,这碗饭真的不适合回锅再炒了,收手吧

姿势二:换汤不换药,炒到吃吐为止

既然你不喜欢吃王晶的怪味儿炒饭,那就让叶问喂你吃一口十年前的原味儿饭,虽然有点长毛,但还是原来的味道啊!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接下来就由叶问来亲自介绍一下这碗炒了十年的饭。

我叫叶问,出生在广东佛山,由于我长年累月辛苦练习终于在十里八乡有了知名度,后来有人不服来找我单挑,把人打趴下之后,知名度更上一层,在老婆和亲戚朋友的鼓励之下,我又打趴下一个更厉害的,于是我的名气从十里八乡延伸到了全国各地。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我就是叶问本人

后来有异族小子来犯,由于我的主角光环,居然也把他们给KO了,连我自己都觉得震惊,但我确实赢了。之后我想安度晚年,每天接送儿子上学,结果还是有人来找茬,于是我决定继续打下去……

以上便是《叶问1》、《叶问2》、《叶问3》或许还有《叶问4》的剧情概括。虽然《叶问》的编剧遵守职业道德,没有缺斤少两,也没胡乱加料。

但是大哥,都十年了这碗饭吃的我们有点腻,能不能换个套路

《叶问》仔细想了想,好像自己是换过套路的,比如《叶问1》打的是日本人。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叶问2》打的是英国人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叶问3》门派之争打的是自己人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叶问4》觉得在国内打过的人太多了,还是直接去国外打吧。改变如此“明显”的剧情显然是《叶问》有自信一直走到天涯海角海枯石烂的理由。

类似《叶问》系列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电影有很多,包括《电锯惊魂》在内几乎所有的系列电影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将它们全都归于炒冷饭行列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并且在《叶问1》和《叶问2》上映时,由于其充满看点的选题,确实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观众的喜爱。但如今的《叶问》系列确实有炒冷饭实锤

《叶问1》与《叶问2》分别在08年和10年制作,两部电影共同的精神内核就是宣扬至高无上的民族主义,这种主题的选择在十年之前是非常吃香的。

时隔六年《叶问3》的创作团队或许也意识到了继续沿用以往的套路不能继续收割观众的武打片情怀,开始在片中强行煽情。作为一代宗师叶问的扮演者,甄子丹竟然要在片中出演涕泪横流这种场面,最后他用扭曲的五官向观众传达了心声:我叶问真的哭不出来!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叶问3》随处可见的叙事漏洞,强行凝练主题和强行煽情的行为实在有点尴尬,运用3D技术拍摄也着实没有必要。在各种形式主义的杂糅之下《叶问3》变成了一部强行煽情的武打片、一部以武打为主的情感片。少了民族大义拔高片子的主题,仅仅通过点到为止的不成熟叙事作为串联全篇的主要内容,整个影片也因此变得无聊空洞。

作为系列影片《叶问3》虽然已经有了炒冷饭实锤,但它还想继续炒,想拦根本拦不住,只能默默希望这次在国外炒出来的《叶问4》能稍微好吃一点吧。

姿势三:借别人家的菜名,炒自家的新饭

虽说王晶和《叶问》炒冷饭,但起码人家炒的是自己的冷饭,有些电影不知道秉承着什么样的信念,想通过片名和主演蹭别人的冷饭炒,炒就炒吧,还想把别人的冷饭当成自己的炒。

用最简单粗暴的一个词概括这种行为就是:碰瓷儿

在电影界的碰瓷儿史上通常是国内的动画片都喜欢碰瓷儿国外电影,比如人家有个《海底总动员》它就来个《潜艇总动员》。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海底总动员与潜艇总动员

没想到曾经靠芒果和一首《体面》火遍全国的《前任》系列也能被碰瓷儿。

某天,厂花和朋友一起去看复联四,从厕所一出来就看到对面墙上贴着《下一任·前任》的大海报,此时身边路过一对情侣说要看《前任4》,当时厂花心中一惊《前任》系列不是已经终结了?难道田羽生想趁热打铁,再火一把?

于是厂花赶紧去田羽生微博看了一眼,人家早就就在微博澄清没有《前任4》这回事儿。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可以说《下一任·前任》这碗冷饭炒的相当尴尬,自己假装主厨给观众炒了一碗新饭,还没炒熟,结果真正的主厨声明自己早就不干了。

这部电影蹭热度炒冷饭的行为实在是没什么好辩解的。

证据一:《下一任·前任》原名叫《时间差》在上映之前改名还带“前任”二字,行为可疑。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证据二:不仅片名有嫌疑,还用《前任》里的演员,作为客串戏份的郑恺堂而皇之的成为海报男主!这行为充分验证了即使没有表现出炒冷饭的胆子,也有蹭热度的心。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证据三:为了防止自己的热度蹭的不够狠,片方出声明说自己真的不是《前任4》。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反正是不是的都已经骗你们买票了,出声明并不是想挽回尊严,而是蹭的更彻底一点,票房更高一点。

虽然《前任》系列细究起来算不上上乘之作,但是影片中能够引起大部分观众共鸣的情感细节,以及对于剧情排铺的认真程度是可以得到肯定的。而《下一任·前任》情节狗血,逻辑不通,片中对于感情的态度更是诡异到正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

无剧情逻辑、无画面美感、无现实意义的三无电影蹭热点式炒冷饭却赚的盆满钵满,但这种冷饭已经糊透了,只能炒这一次,只能捞这一次钱。

姿势四:剩饭回锅,更容易炒糊

在炒冷饭的四大经典姿势中,经典之最就是翻拍经典!翻拍经典总是与卖情怀和套路、烂梗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这并不是观众对经典翻拍的偏见,而是确实有许多电影秉着明知无法超越经典的心,非要作死一试。

论19年的经典翻拍与“卖情怀”三个字最贴合的影片,星爷的《新喜剧之王》应当会被提上日程。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大年初一,《新喜剧之王》在前呼后拥中终于上映了,许多小影迷扛着大年三十晚上留下的黑眼圈,迷迷糊糊去了电影院,刚看了一会儿就被吓醒了。

女主如梦确定是女版尹天仇而不是神经病患者?演技一直有限的马可凭什么就在片场让导演对他低三下四?热衷扮演富二代的李洋强行出现就是为了跟如梦说一句:“我养你啊”来实锤炒冷饭?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影片为了把炒冷饭的思想贯彻的更加彻底,于是以广告为方针,以不接受任何反驳的植入为基本路线,将电影做成了广告合集。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新氧美容、腾讯微视、58同城、华为荣耀……广告只要给钱就上,而传说中的星爷出镜也不过成了一个可笑的噱头,星爷确实出镜了,在臆想出来的正片里。

所以这么没有诚意的情怀真的可以拿出来卖吗?

片中所有高潮点的设置都透露着一股尴尬的气息,或许星爷没明白一件最重要的事,周星驰的梗,只有周星驰演出来,才是周星驰的风格,否则电影尴尬,观众也尴尬。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当你被国产新版伤透了心,决定从此沉浸在国外大片中时,要明白一件事,外语片同样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靠炒冷饭赚大钱的机会。

谁敢说《新喜剧之王》是冷饭王,那就是对《黑衣人:全球追缉》的大不敬!虽然前面有三部《黑衣人》铺路,但是《全球追缉》(对不起,不好意思加黑衣人这三个字)依旧能够摧毁你们的信念。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片中确实存在老梗,也依旧能够看到不死小强外星人,红色大按钮以及银光闪闪的高科技枪,But它们的存在并不是对前三部的致敬而是为了告诉观众,我还是黑衣人系列。就连片中想加又不敢多加的特效都能够成为这片想要炒冷饭的验证。

可能会有影迷不服,那可以battle一下。开头M小时候目睹父母被黑衣人洗脑,然后就立志成为一个黑衣人(嗯?什么鬼逻辑?)之后自学成才进入黑衣人机构之后一下就成为全场最佳(嗯?凭什么?)可能其他人都弱爆了吧,但是这主角光环有点太大了。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最可笑的点可能就是连森变身大章鱼只是为了摔男女主两下,让他们的主角光环不那么耀眼,但是作为宇宙中最大的怪兽,你这样真的有必要吗?

不过作为观众来说如果你是锤哥的粉丝那么恭喜你,《全球追缉》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锤哥流量大片。

当“炒冷饭”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电影市场还热乎吗?

反正作为《黑衣人》系列影迷,这碗冷饭有点难以下咽。

国内外这么多人争先恐后的炒冷饭,还把饭炒糊了……那么冷饭到底能不能炒,值不值得炒?这要取决于怎么炒!反正上面这四种炒冷饭姿势,作为影迷的我是坚决反对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炒冷饭,想要炒的好吃,提升导演的创作能力才是关键,应当摆脱原有影片的口碑束缚,重新建立经得起推敲的故事架构,而不是不断的老梗新用,更不是依靠老口碑肆无忌惮的圈钱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观众的审美随意把观众的情怀当做促进消费的卖点,迟早会被观众骂死。如果炒出来的饭毫无新意,那么各位导演不如另辟蹊径放弃这种毁经典的举动。

因为比起炒冷饭,观众更希望看到一部诚意满满的新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