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事发后也有不少人补充爆料,涉事的“监督员”已经不是第一次“大闹”航班和机场了,为何国航没有采取过相应举措也令人疑惑。国航监督员 (来源:网友)。

这两天“国航监督员”的事情很火,其实昨天看到消息时,我们感觉这件事可能还有后续,想等下国航的回应。结果国航的操作非常“风骚”,好好的事情变成了舆情大危机,让业内不少人也惊掉了下巴。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这里我们先不多做评价。

国航监督员 (来源:网友)

其实如果本次网友爆料细节都属实,这起事件中不合理的点很多,具体大家见爆料原文应该可以自行做出判断。

比如“监督员”指责旅客在飞机滑行阶段用手机不符合安全规定,但后来飞机邻近降落和滑行时,其在客舱内来回走动甚至威胁旅客显然更加危险。

而且,事发后也有不少人补充爆料,涉事的“监督员”已经不是第一次“大闹”航班和机场了,为何国航没有采取过相应举措也令人疑惑。

目前央视也发文,质疑“监督员”这种行为是否符合民航安全法规。

爆料网友称,国航已有代表对其表达歉意,并与国航约定在周一见面,希望到时候外界能得到比较详细的解释。

下图为爆料原文

国航监督员飞机上监管旅客,合理吗?

关于所谓的“航企监督员”,虽然国航官微开始在评论里否认这一职位的存在(现已经删除)。但是后来大家通过互联网的“记忆”,证明了国航至少曾经设立过类似的“职位”。

我们也和一些业内人士沟通过,这种“监督员”职位不同于局方的“监察员”,大都不是企业内部真正职位,而是一种颁发给热心旅客的称谓,鼓励他们对航企的服务提建议。

另外也的确有部分航企内部员工担当的“监督员”,从服务、餐饮、卫生、上下客等多个流程对航班整体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

国航监督员飞机上监管旅客,合理吗?

但不论是内部员工还是外部人士,所谓“监督员”监督的对象主要是以空乘为代表的机组成员,监督的目的是提出建议改善机组的工作流程,和其他正常旅客并无关系。

据网易航空的了解,这几年不少“监督员”拿着鸡毛当令箭,各种鸡蛋挑骨头,也让不少机组感到头疼,只能不断安抚。这次没想到有个所谓的“监督员”直接监督到旅客头上,在舆论上弄了个大爆发。(编者注:当时和业内人聊天,有人提过,当年有一个自称“局方检察员”的人大闹航班,要查看旅客名单,后来拿不出身份证明被机长撵下去了,最后发现是某航司所谓的“社会监督员”)

从民航运行规定看,旅客在机上如果有危害民航安全的举动,应由安全员等机组成员出面处理。“监督员”是没有要求机组配合他进行扣留旅客、上报公安的权力的(本事件中应该是“监督员”自行报警)。

因此,这个行为肯定不合理,即便其是“监督员”,所作所为也已经超出其职责范围了。

国航官微目前无新回应国航官微目前无新回应

不管怎么说,国航这两年面对的舆情危机不少。虽然现在各个机关和国企都有舆情分析和应对的部门或人员,但从最近几件事情的处理来看,国航在应对方面显然有可以加强的地方。

在我们看来,大部分时候把事情摊开来说,而不是尽量捂着掖着才是更好的处理办法。

木寺晨 本文来源:网易航空专稿 责任编辑:林持恒_NY928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