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我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王维的诗词,他的大名仅次于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我国第四著名的唐朝诗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他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他写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是他写的。

背几首耳熟能详的诗句,只为告诉大家,王维这个人多有名,他的诗作写得有多好。诗写得好,学问自然也不差,但是王维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唐朝虽然延续隋朝的科举制度,但是制度依旧不完善,虽然李世民自认为通过科举考试已经将天下英雄赚如彀中,然而在唐朝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比例相当低,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官员的推荐保举才开始当官的。

王维也是这样,因为很年轻的时候,他的诗文就闻名遐迩,另外,他本人对待母亲非常孝顺。这两大名声给王维带来了荣华富贵,得以提拔为进士。其后逐渐升迁,由地方官做到了京官,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等。可以看出,皇帝让他做言官,没敢让他管具体行政。可见唐明皇对于这些以诗文见长的官员还是有清醒的认识。

几年以后,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长安、洛阳陷落。唐明皇仓皇逃亡蜀地,王维没赶上皇帝的步伐,成了安禄山的俘虏。这也不怪王维体力差,当年唐明皇逃得匆忙,很多皇室成员都没来得及带上,自然更顾不上王维。

落到安禄山手里,王维最害怕的就是,这个肥猪一样的胡人把自己宰了,想来想去,王维想出了一招苦肉计。他搞了些泻药,吃了之后拉得稀里哗啦,没几天都没人样了。脱相之后,王维去见安禄山,跟他装可怜,说自己最近患了严重的痢疾。

其实王维没必要做这些事,安禄山早就知道王维的大名,一直是他的粉丝。这次抓到之后,不仅没有为难他,反而大加抚恤,还封他当了官。王维接受了封赏,风风光光的为安禄山效力。

很多人又开始叽叽歪歪,说王维是迫不得已。哪那么多迫不得已,亡国以后,不要求你像个英雄一样壮烈殉国,但是可以选择跟叛军不合作,躲起来不当官还不行吗?你居然成为对方的官吏,那就是妥妥的叛徒,有什么可说的。

在这段时间里,王维经常出入洛阳的菩提寺,在这里,他听说了唐明皇的御用乐师雷海青的一段故事。说的是雷海青被安禄山俘虏之后,日夜哭泣不止,拒绝为安禄山演奏乐曲。安禄山一怒之下就将他凌迟处死。王维听完以后颇有些感慨,诗人毛病发作,写了一首《凝碧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用以感慨雷海青的遭遇。

几年之后,唐肃宗李亨登基,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王维成了阶下囚,关押他的理由自然是变节叛乱,几番审判下来,原本已经定好,王维要被流放,关键时刻,一个人和一首诗拯救了王维。

一个人是王维的弟弟王缙,他在此时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王维,担任刑部侍郎。听说王维要被流放,王缙上疏唐肃宗,请求贬官,替哥哥赎罪。与此同时,当年王维所写的《凝碧诗》也传到了唐肃宗手里,皇帝非常感慨,放了王维一马。

此后,王维基本就处于半退休状态,皇帝给他的官都是一些闲差,王维喝着酒吟着诗活到了终老。多年之后,他的诗文到处流传,王维还获得了流芳百世的名声。唉,这世界有时候真是很不公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