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第2期 总第1100期

专家简介

丁荣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博士后。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核心专家。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22年,擅长心血管病综合优化治疗、双心疾病、心肌康复和血管康复治疗。

春天来了,很多朋友可能会有出游计划。

不过如果是高血压患者,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

出发之前

1. 先去见见医生。

在制定旅游计划之前,最好先请医生评估一下你的身体状况,看近期是否适宜长途旅行。

一般来说,只要血压控制平稳,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可以出游,但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暂缓旅游计划:年龄偏大的老年人(65岁以上),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血压波动大者、已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中重度心功能不全者、频繁发作心绞痛者、有严重心律失常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2. 备足常用药,带点抢救药。

请医生开好旅行期间需要服用的药物,特别是出境游的患者。国外的医疗制度和国内不同,就医开药不一定方便,且国外同种药物的商品名可能不一样,加上语言交流不方便,购买药物的时候不好辨认,患者又不能随意更换药物,所以最好能在出发前把药备齐带足。

另外,准备一点抢救用降压药,比如开搏通,旅途中血压高时可临时含服1片。有心脏问题的高血压患者要准备一点硝酸甘油,以备旅游途中发生心绞痛,可以在舌下含服1片急救。

3. 准备一个小型电子血压计。

4. 不建议选择寒冷、高海拔地区。

旅游目的地最好选择气候温暖的地方。若选择寒冷气候国家或地区为旅游景点,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血压因寒冷导致的升高。若打算去高海拔地区,安全起见,最好先请医生从血压控制状况、体力等方面评估。高原反应可导致血压升高,若发生高原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则不建议选择此类景点。

5. 尽量避免单人自驾游。

开车是一件费神的工作,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尤其在高速公路上,持续紧张会引起血压上升,也会使心率加快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路面拥堵时,人的情绪很容易烦躁,遇到超车、违规时,又会情绪激动,使血液大量涌向心脏、血压猛然上升。所以高血压患者若选择自驾游,最好是多人出行,交换开车,避免驾驶时间太长。

6. 在旅游的日程和路线的安排上,应该从容不迫和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

旅行中的管理

1. 注意饮食卫生和合理营养,避免暴饮暴食。禁饮烈性酒、禁止大量抽烟,可以饮茶,但以不引起过度兴奋、失眠为宜。

2. 活动量不要太大,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汗多,途中要注意补充水分。更多心脑血管精品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家心讲堂。

3. 外出旅游作息时间尽可能规律,晚上早睡、睡好,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4. 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和,不发脾气,不与人争执,避免过度兴奋和激动。

5. 坚持血压监测。

6. 坚持按时服用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是国内游,服药时间应与平时在家时一致,不能因为行程安排而耽误了服药。如果是出境游,到达地与出发地有时差,可根据血压监测情况适当调整服药时间,但要注意服药的间隔时间应与平时一致。

7. 每天出门前先关注一下天气预报。如果天气变化太大,气温突然下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需注意保暖。

8. 旅游时最好有人陪同,若无人陪同,随身携带一张健康卡,写明自己的心血管状况、血压控制情形,现在使用的药品种类、剂量,最好附上英文或旅游地区文字说明,以备不时之需。

9. 如果旅途中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剧烈头痛,频繁发作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或晕厥,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无力),要就近就医;如果坐着休息时出现心绞痛症状,一方面要服用应急药物(硝酸甘油),一方面要向同行者请求帮助,赶紧去医院。

来源:哈特瑞姆心脏科普

作者:丁荣晶

---------------------------------------

·免责声明:本网站和公共微信平台上提供的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知识和方法是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使亚健康人群和轻中度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加强危险因素的关注,目标是延缓或降低突发性重症的发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请接受医院治疗的患者,谨遵医嘱。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

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