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纳川穹律师事务所(法纳刑辩)

点分析| 新法速| 大数据

回首旧日荣光,怀揣着不安与期待

2018年3月7日,我向县委组织部提交了辞职申请。4月10日,组织部通知我同意我辞去公职,让我回去办理离职手续。

至此,我结束了自己三年的公务员生涯。人生的转折之时,总想作一番回顾。

三年的时间,我由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佛系青年,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三年工作经历,已为我的成长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与丰盈。

一日检察人,一生检察情。不管时间如何变迁,身份如何变换,检察人永远都是那个眼神纯洁、心灵坚定的我曾经有过的标签。

2014年7月,我大学毕业。在那一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检察院,后来被分到了反贪局。由于我是我们村唯一一个考上公务员的大学生,我的父母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村里人都说我是凭本事考进去的,他们都对我的工作赞不绝口。

坦白讲,这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和我父母对正常虚荣的需求。但更多的是,作为一名检察人,一名反贪人,工作带给了我极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正因为这份在别人看来还很不错的工作,为我以后的辞职增添了更大的阻力。

当我第一次向家人提出辞职想法的时候,就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甚至在上个月,我表哥还对我说不希望我辞职,原因是我丢了这工作他觉得太可惜。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的形势下,辞职时我的工作单位已经由检察院变成了监察委员会,尽管我还没能在监察委开展过实质性的工作,而如今我已不再是监察人。

在我三年的反贪工作中,我于2015年、2017年先后两次被省检察院成立的专案组抽调参与办理案件,2016年被市检察院成立的专案组抽调参与办理案件。在三次抽调办案中,极大的锻炼了我的法律思维,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增强了我与同事间的团结协作。

我持续了解到有关官员的犯罪事实,不断打破着我对官员腐败程度的认知。我开始意识到,当官真的是一种危险的职业,弄不好既腐蚀身体,又腐蚀心灵,一些本来很好的人,由于一时未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未能及时的把持住自己,就被废在那里了,最终沦为阶下囚。

当官也好,搞艺术也好,最好不要和生意人瞎混在一起,不然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互相伤害。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陈少文老师说过的那句话:“我不是一个贪官,并不是因为我不贪,而是因为我不是官。”

这句话看似调侃,但实含至理。

反贪的直接目的是打击犯罪,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预防犯罪,但在腐败问题如此之严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除了官员自身修养、定力不足以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了今天官员塌方式、家族式的腐败呢?

我辞职的原因,莫非真和陈少文老师所讲的那句话有关?非也。

我离开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职务犯罪侦查这项工作,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检察官是我最理想的职业之一。我嫉恶如仇的性格,让我觉得我天生就是搞反贪的。我辞职的一个原因,可能并非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但一定是因为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我通过长时间的思考,长期和自己对话。我发现自己还是有一点武侠情怀的人,梦想持法仗剑天涯,希望不断拓展自己对法律知识认知的边界,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出自己对法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通过我这几年的观察,我也看到在体制内我的这点情怀和希望几乎不可能实现。

当然体制内也不乏有温润如玉、淡泊名利、仗义执言之人,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但我发现他还是很难按照自己内心所遵循的法则来行事。正如斯伟江律师所言:“在体制内,法律的上级是权力,公务员是党的干部,而非法律的仆人。”

案件终身负责制,错案倒查制,没有任何问题,但对自己所办理案件的主导权应该掌握在每一个办案人员手里才对。然而很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

在体制内,通过对周围人的观察,我大概可以看得到自己未来十年二十年后的模样。我长时间的思考一件事,那就是我能不能接受十年后那样的自己?答案是否定的。

刚进单位的时候,我就仔细观察过我们单位四五十岁的那些前辈,我仿佛看到了以后的自己。我拒绝接受自己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并不是他们不好,可能他们也很快乐,但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很多时候,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科员也好,科长也好,检察长也好,他们并不开心,因为工作而不开心,人生没有乐趣作为底色,那就真的无趣的了。我可以活的不够深刻,但至少要活的有趣。一个人长期处在没有激情和热情的工作中,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因为除去睡觉的时间,工作的时间占去了我们生命大多数的时间。

“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是我想追求。”这是当年小虎队在《今天看我》这首歌里面所唱的歌词,也是这几年我对自己不断地诘问。职务犯罪侦查只有贪污贿赂等几个罪名,基层单位所涉案件大多比较简单,以贪污罪居多,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对自己业务水平提升仍然有限,因为有些事做三年和做十年对自己的积累和提升可能是一样的,就像驾龄几十年的出租车司机成不了赛车手,甚至他的驾驶水平与只有几年驾龄的司机的驾驶水平相当。

在三年的工作经历中,我已经两次参与过省检察院抽调办理案件,作为基层院的一名检察人,以后的工作中能参与到此种规模和质量案件的办理的可能性已不大。因此,我断然决定走出舒适区,从零开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上天云卷云舒。”此话说起简单,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我不做公务员,又能做什么呢?

很多时候,当我陷入迷茫、无助、困顿的时候,当迷雾遮住我的双眼看不清前方的时候,周围的环境,有时真的无人请教,我便会向书本求教,这是我长期形成的习惯。

去年一个偶然的时机,我看到了著名刑辩律师朱明勇写的《无罪辩护》那本书,里面第一篇文章便是他写的《无罪辩护之九曲回肠刑辩律师梦》。

文章里写到他是由最初热心报考公务员,为了换更好的单位和更大的城市,他又从纪委出来,考了西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又报考了某省检察院,最终他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考进该省检察院。

但就在前去报到的那一晚,他彻夜难眠。

在文章里他写道:“我拖着一堆行李走出火车站。然而,那一刻我又迷茫了,我不知自己该往哪里去:一边是检察官的诱惑,一边是对自己人生的追问。”这与当时我,内心又是何其的相似。最后他还是去了检察院的政治部,不过不是去报到,而是去辞职。

读完那篇文章之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但我的内心也因此更加坚定,我去意已决。我写到:“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片海,最初的时候那片海是冰封的。每读一本书,就是一次破冰,读书到一定程度,内心自会波涛汹涌。”

然而对我来讲,如何才能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自身对生活的需求?这不是人生中最难做到的统一吗?有没有一份职业能够很好的将这三者统一起来呢?

或许是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亦惑是儿时仗剑天涯的梦想,内心的驱使,一步步逼我做出选择,此时我对自己绝对的诚实,我心中也只有唯一的答案,我要做一名律师。如果在此同时,有幸能为中国法治的实现起到一丁点的积极作用,那就真的善莫大焉了。对我而言,法律才是每个法律人手中的“剑”,而不是身份。因此,我对自己说今年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这件事。

凌晨,广州,天河城中村。由于工作的疲惫,妻子已经安然入睡。窗外大雨滂沱,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个多雨的季节。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傅雷先生在《约翰克利斯朵夫》译序中的箴言:

一年之中有几个月是阵雨的季节,同样一生之中有些年龄特别富有电力。虽然你受着压迫,浑身难过,可是你感觉血管里有的是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陶醉在灵魂的锅炉里沸腾,像埋在酒桶里的葡萄。千千万万生与死的种子都在内心活动。结果会产生什么呢?像一个孕妇似的,你的心里不声不响的看着自己。焦急的听着脏腑的颤动,想到:“我会生下些什么来呢?”

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实现法治,在当下优秀法律人前辈的示范下,愿我辈的勇往直前,能起到一粒种子的作用。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END-

刑事相关,热点解析,欢迎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个国家是否有真正的自由,试金石之一是它对那些为有罪之人,为世人不齿之徒辩护的人的态度。

——艾伦·德肖维茨

来源:法纳川穹律师事务所(法纳刑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