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毛泽东非常严肃地对杨成武说。”杨成武不好意思地说。

"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陈丽珠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杨成武,原名杨能俊,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代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杨成武将军文武双全,英姿飒爽,军政兼备。15岁参加革命,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任团政委,以忠诚、勇敢、智慧闻名三军,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见之,赞为“白袍小将”。

“真是人小鬼大呀!”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成武的出色指挥才能受到毛泽东的器重。毛泽东曾四次在关键时刻召见杨成武,亲授使命,可见毛泽东对杨成武的信任。杨成武曾说:“与毛泽东的接触,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机遇。”革命年代的初识,更让杨成武引以为豪。

1929年1月,杨成武在张赤男(杨成武的革命引路人,曾任红四军红十一师政委)的带动下参加了古城、四都武装暴动。缴获枪支、开仓分粮、烧毁田契,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地主恶霸,民心大快。杨成武初上战场,小小年纪,毫无战斗经验却在暴动中表现得异常英勇。后来,暴动队凭借缴获的几十支枪,成立了农民赤卫队。杨成武因为作战勇敢,又有文化,就被任命为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大队长。

由于张赤男的多次介绍,在杨成武心目中早就有了一个毛泽东的形象。有时,他十分天真地想:我们闹暴动的事儿,毛泽东、朱德知道吗?要是能见到他们该多好哇!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攻占长汀县,一举歼灭盘踞长汀县的郭凤鸣部。消息传到张赤男、杨成武驻地后,他们当即率赤卫队员40多人赶往长汀县城。到长汀县城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时任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大队长的杨成武正在一家土豪院子里开会,张赤男进来告诉大家说:“毛泽东党代表(毛泽东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和党代表)来看望我们啦!”大家都立刻从地上跳了起来,将毛泽东团团围住。杨成武终于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毛泽东。

毛泽东微笑地向大家问好,又逐个和大家握手、问话。当他听说杨成武是少年武装先锋队大队长时———

毛泽东问杨成武“你多大?”

杨成武说:“我14岁。”

“你缴过敌人的枪没有?” 毛泽东又问道。

“我和大家一起缴过民团的两次枪……”杨成武不好意思地说。

“哎呀,人小鬼大,14岁还是娃娃呢,你们缴了这么多枪,我祝贺你们!缴过民团的枪,还要缴白军的枪啊!”毛泽东说。

这是杨成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得到毛泽东的当面夸赞,这对少年革命者杨成武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种鼓舞继而转化成为巨大的鞭策和无穷的动力。

1930年,不足16岁的杨成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担任毛泽东直接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2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从此,杨成武便率部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战斗胜利。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1930年,杨成武在江西广昌

东征漳州,对于杨成武来说最不寻常,也最有意义。在漳州,杨成武第一次坐汽车;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看电影,尽管是无声的。漳州,也让杨成武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成长。漳州战役,杨成武的红32团担负主攻任务,当时团长向玉成因为伤病住院,所以指挥主攻的重担,便压在了政委杨成武一个人的身上。漳州战役胜利结束后,为发展闽南的游击战争,筹足百万以上的经费,准备消灭入闽之敌,以期迅速进入赣北作战,所以,杨成武率领的红32团奉命在漳州城内发动群众,打土豪劣绅,筹措军费。尽管毛泽东进城前就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注意群众纪律,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出在打土豪上。由于广大指战员都来自山区,语言不通,见着戴礼帽的、穿西服的、着长袍的,戴眼镜的、拿手杖的、穿皮鞋的、开店铺的、住洋楼的都把他当土豪……其中,有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杨成武听不懂闽南话,又不知道陈嘉庚是爱国华侨,只是看到他的公司有钱有物,就将其当成是土豪,把陈嘉庚公司的全部物品也给没收了。毛泽东一发现,立刻抓住实例,坚决加以纠正,并立即召开会议,找杨成武谈话。

毛主席说:“你们为什么搞错?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对民族资本家、侨眷巨富,只能号召他们自愿捐款,不得强迫。听不懂本地话,越是不懂,就越要调查研究。”

“你这个团政委,不懂这里的话,又不搞调查研究,所以你们就违反了党的政策、红军的纪律。”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1947年4月,杨成武率部参加正太、青沧、再战保北三个战役。这是杨成武(右)和聂荣臻(中)、肖克(左

“我告诉你一句话,你要记一辈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非常严肃地对杨成武说。

杨成武马上掏出小本子,认真地写上了这句话。

毛泽东说:“这句话只记在本子上不行,要记在脑子里。”接着又说:“只是记在脑子里也不行,要时时处处进行调查研究。搞一辈子革命,就要进行一辈子的调查研究。”

“请主席放心,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办。”杨成武认真地说。

会后,杨成武马上“调查研究”,给他们赔礼道歉,请吃饭,然后都放了。

此事对杨成武的触动很大,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杨成武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干革命除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之外,还有调查研究,没想到这个问题如此重要。

后来,杨成武在华北军区、北京军区和总参谋部工作期间,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工作组多次深入部队,了解基层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部队和机关的工作。

拯救日本孤女

杨成武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姑娘。那是1940年8月中旬,杨成武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战役第一阶段正太线破袭战,他率领部队攻打井陉煤矿的战斗中,第三团第1营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来了两个幸存的日本小姑娘。两个女孩的父亲,井陉煤矿火车站日本副站长因受重伤而亡,母亲也死了。当天,杨成武接到报告后,马上让战士们把两个小姐妹送到前方指挥所来,杨成武一看,大的约有五六岁,穿着一件破旧的连衣裙,圆圆的脸蛋上挂着泪珠。小的还在襁褓中,右肩胛受了伤,甚是可怜。是啊,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杨成武叫人给这两个小姑娘弄点吃的,让军医为小女婴疗伤,还找来奶妈给小女婴喂奶,叫他们好好照顾孩子。随后,杨成武立即向聂荣臻报告了此事。聂荣臻称赞,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并让他们把日本小姑娘送到军区司令部。后来,聂荣臻亲笔写了一封致日本的信。 派人带上信,将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到石家庄,请他们设法交给其亲属。这件事情引起日军内部极大的震动。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1939年11月,杨成武组织指挥了著名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幼时美穗子坐在挑筐里

40年后才得知,被救的两个小姑娘中最小的妹妹由于受伤严重,死在了石家庄日军的医院里。而姐姐美穗子带领她的全家专程来到中国表示感谢,看望聂荣臻、杨成武和救她、哺育她的八路军老战士。这也许只是大战中的一段插曲,但向我们展示了杨成武将军刚毅品格里侠骨柔情的一面,此事也成为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佳话。

情系家乡教育

全国解放后,杨成武将军先后10多次回到家乡,尤其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对下一代倾注无限关爱。每次回来,杨成武都要到当年读书过的母校去看看,关切地询问老师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向学生们嘘寒问暖,十分亲热。他时常对随行的党政领导说:“老师是个崇高的职业,我们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环境,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起来。”

\"杨成武将军的二三事\"

198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侨大学校长叶飞(中),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左一)莅校主

1981年,杨成武将军来到他小学的母校———长汀县第一小学(现为中区小学)视察,并和师生合影留念。1989年12月,他又一次来到中区小学视察,为新校门剪彩揭幕,并挥笔题词,写下了“发扬传统,立志成才”八个大字,激励师生发愤努力,成为祖国有用人才。1996年1月,已是82岁高龄的杨成武将军携夫人再次到中区小学视察,并参加“兴才楼”奠基典礼。 “兴才楼”的建成,是通过杨成武将军牵线搭桥,由省财政厅干部职工捐款30多万兴建的。

杨成武将军同时多次回母校长汀一中(时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视察。杨成武将军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母校校园,并语重心长地对学校领导说:“学校还比较旧,校舍比较破,要改造校园环境和校舍,要千方百计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啊。” 在1990年和1996年,杨成武将军又回到长汀一中,当他看到崭新的四层教学大楼拔地而起,科技大楼正在紧张有序地兴建时,将军连连赞好,心情舒畅地说:“这下孩子们终于有一个好教室上课了。”他走进会议室,对随行的领导、老师说:“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志成才报国。”

1983年春,年近七旬的杨成武将军携夫人赵志珍回到家乡长汀。一直以来关心教育的杨成武将军,第一站就来到宣成乡下畲小学视察,看望全校师生。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向老师和学生分别赠送了精心准备的办公器材和学习用品,并语重心长地对学校师生们说:“家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家乡未来的建设,依靠的是你们。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 当天中午,在下畲村杨成武将军出生的农家小院里,围满了父老乡亲。当他了解到几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家里离校又远而没有上全日制小学时,他神情凝重,建议身边的乡村干部安排她们上夜校,他关心地对孩子们说:“夜校一定要上,没有文化知识,将来是行不通的。”

尤其,杨成武将军当发现家乡的经济发展依然滞后,教学条件简陋、教育设备缺乏、陈旧问题时,他非常揪心。在他的关心支持下,1995年4月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投资近40万元,在下畲村兴建起全县第一所希望小学和第一个山区电教化学校,配备了电脑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先进教学设备,让山里娃也能享有先进的教学资源。 随后,又于1997年、1999年在宣成乡中心小学和畲心小学办起了由省水电厅和中国星火基金会捐建的两所希望小学。●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slice(6, -6), groupId: '67130969098897331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