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组图片拍摄于2018年9月16日,地点为山东招远。

行车在乡村路,猛然一个熟悉的场景闪过视线,等重新倒车回去,边打招呼,边拍照,正扑打花生的农村媳妇笑了:“这个还拍?真是城里人,见啥也新鲜!”她的话陡然让阿兮想到一张图,几个城里漂亮妹子来农场,第一次见到牛粪,四五个妹子围着一堆牛粪,拍的好认真。忍不住也哈哈大笑起来。

作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阿兮,对秋收打花生这活儿非常熟悉。只不过我小的时候扑打花生,村里人还没啥专用工具,不过搬块砖或者石头,往有角度的边边上磕,有时摁倒长条凳,往凳子面的侧边磕,叶子泥土和花生都无法分开,裤子鞋子里都是泥土,很麻烦的。

却不想现在农村,扑打花生的工具越来越实用,瞧这铁管焊制的架子,加上网子,就是妥妥的简单实用扑打花生工具,靠近膝盖位置加的材质是编织袋,防止打花生时泥土甩到衣服上,太脏污,很是贴心的设计。

这是四世同堂的一家人,老奶奶,儿子儿媳,孙媳妇,曾孙子,都出动了。老奶奶86岁,手稳稳抓起一把花生,“啪啪”几下,干净利索,花生果掉进网袋里,那速度,别说城里年轻人比不了,就算自小在农村啥活都做过的阿兮,怕也是没这持久力了。

问了一下,这打花生神器哪里买的?回答说:一般都是村里人自己焊成架子,然后自己用网子和编织袋蒙好缝制的。用网袋的好处,除了把花生果直接归类到一起外,还兼具筛子的作用,可以把泥沙等等筛漏出去。

这是老奶奶的儿子,今年56岁。虽然是农民,但这一家人给人的感觉非常暖,有家和万事兴的愉悦。虽然头上包的不再是儿时记忆里的羊肚儿手巾,各色方围巾,换成了草帽和卫生帽,但农村人爱干净的习惯不变,哪怕天天跟泥土打交道,风吹日晒。

对丘陵山地种植户来说,大型现代化机械使用较少。像那些大型的花生联合收割机,只能是听听看看,了解一下罢了。按照农村人说法,就这么半眼望到头的小块地,联合收割机进去不等开就到头了,根本施展不开。

前几年有小型花生收获机在农村试用,把农民心疼坏了,落果太严重,反而要大人小孩一起去收货后的花生地里揽落花生。农村小伙伴都干过这活,知道有多累。要用小三齿抓钩,沿着种植花生的畦子,一点不落地挖遍,颗粒归仓。

为了减少来回跑路耽误时间,农民都自带午饭在山上花生地里吃,很辛苦的。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家里最小辈的曾孙,今年只有6、7岁,跟着跑前跑后,负责把妈妈、爷爷奶奶、老奶奶打干净的花生蔓,抱到墙根下垛好,也是干得欢天喜地,一副有担当的小男子汉形象。

这些花生蔓可是好东西,晒干粉碎后就是鸡鸭鹅和牲畜的最好饲料。记得儿时家里养兔子,准备的冬储饲料,一个是晒干的洋槐树叶子,另一个就是晒干的花生蔓,兔子可爱吃了。

在农村,庄稼收回家不算,干净收进仓才算完成。上图是扑打摘完花生果,看着摊晒的农人。

花生采摘后,必须干净摊晒,扬场,否则夹杂在果里面的花生叶,会发热,导致花生果有麻点,俗称“捂了”。捂了的花生,在连果出售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价格。

秋收、秋耕、秋播,“三秋”之忙,秋收只是开始。奋斗在城市里的农村小伙伴们,回家拔花生、砍玉米、割黄豆、下苹果、打核桃栗子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