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医患术前在线公证《手术知情同意书》,医院是想避免纠纷还是甩锅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杜绝医患矛盾,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努力。就在近日,厦门市公证处给一位患者和医院做了全国首例医疗术前信息的线上公证,也标志着厦门市公证处术前信息线上公证正式上线应用。术前信息线上公证对于缓解当前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都有哪些帮助?

  今年73岁的何女士患有甲状腺癌,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就诊。经检查,何女士由于肿瘤较大压迫气管,一旦手术切除肿瘤后,可能导致气管软化,使患者在麻醉后无法拔除气管插管,贸然拔管可能使气管塌陷,导致窒息,需抢救性气管切开甚至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客户服务部副主任王雷说,像这样具有较高风险的手术,他们有义务告知患者家属,并征得家属的同意,“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医护人员承担了比较高的医疗风险,很多患者到我们这里是试一下的态度,手术风险、手术后的并发症、医院如何去处理都要充分的跟患者说明清楚,我们把这个详细情况做好之后会做一个术前公证。”

  9月27号上午,在厦门市公证处公证员的帮助下,医院及患者家属邓先生通过手机客户端,在线申请《手术知情同意书》等电子数据公证,把术前谈话及风险告知的过程进行了公证,在付款9.99元公证费后不久,厦门市公证处在线上出具了确认函。

  医疗信息在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医疗机构、患者等的申请,通过公证处研发的具备实名认证、ca加密等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医疗信息公证平台,依照法定程序,在线实时公证保全有法律意义的医疗电子数据,并对所保全的电子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王雷说,公证对于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因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风险告知这个环节往往是医患双方争论的焦点,“通过做术前公证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点,把当时我们做术前谈话这个环节固定下来,如果以后一旦出现了医疗意外,我们可以还原当时谈话的现场,明确当时医方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家属是否明确同意。”

  厦门市公证处党支部书记林应钦表示,全流程在线医疗信息公证在全国都属于新生事物,这一公证模式把服务端口前移,通过互联网将公证服务延伸到医院,延伸到病房。患者可以直接在手机移动端快速申办公证,节约宝贵的救治时间,另外,线上医疗信息公证出具电子数据确认函,只收取不到10元的公证费,与线下同类型公证动辄收取几百元上千元相比,大大降低了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有患者担心,做了术前公证,是不是意味着免除了医院的责任?对患者来说公平吗?林应钦说,公证的目的是加强对医患双方的保护,“手术前信息公证不是免除任何一方的责任,恰恰是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医院或者患者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要通过公证引导当事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而不是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来解决。”

  我们可以看到,厦门为了缓解医患关系所做的努力,不过一种新方法在实践中,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就提示,在线公证要想产生效果,首先技术要过硬,“线上见证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核实双方的身份?公证员在线上怎么核实医生是手术的医生,另外作为患者我怎么核实公证员的身份。”她认为,尽管线上公证是对缓解医患纠纷的有益尝试,但并不是所有手术都必须进行线上公证。归根结底,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医生和患者间的有效沟通。从患者和医院的角度考虑,不是非得必要到每个病人都这样做。通过这种形式,目的是实现医患沟通,医生充分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手术的方法、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中可能做出的应对,让患者了解。

  记者:马宁

责任编辑:刘光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