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六月放榜,一位北京文科高考名列前茅的学霸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

他说的这个其实是一个长久以来都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很多农村的孩子都重复着低水平的勤奋之路:读书、早起、背诵、做题、人海战术……

其实,那些大城市的孩子,不是赢在勤奋上,也不是赢在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上,而是受大环境的影响,让他们可以去培养思维和格局……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为什么要上好学校?

好学校,教给孩子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麓阿楞有个学姐叫小果,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小果说她上小学的时候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时候小升初,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小果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人大附中。

小果说尽管自己只是学渣,但一路上见过太多学霸和大牛。

刚进人大附中,小果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

小果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比班级里的同学简直差太远了。

她的海淀同桌,说英文像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一起谈笑风生。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全书背诵了。

上中学之前,小果一直以为自己挺不错的。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幸而小果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同学们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小果晚自习的同桌,在她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人家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5、6本的时间,小果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同学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她后来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好学校带给孩子视野和见识

小果高中的时候,她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小果当时还在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书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

后来,事实证明了小果的想法是多么愚蠢。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2本书;图书馆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书。小果荒废了时日,高中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但她的两个朋友,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

她俩用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全面扫荡了她们高中的图书馆(高中图书馆,本来也没有太多书),每人读了几百本书。高三的时候,她们收心学习,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华。

大学毕业更令人叹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顿,成了国内环境学的专家;上了清华的姑娘,去哈佛读博,现在成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好学校带给孩子更多的机遇与选择

名校不能确保人生的上限,却能设定人生的下限。不仅给了学生敲门砖、入场券,还给了他们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机遇与选择,这其中不仅仅是人们口中所说的那些人脉、圈子和资源……

当年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曾经被天下人耻笑。那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很多还会挖苦他,「一个北大毕业的名校生,居然卖猪肉。」

只有北大的许校长说了句:「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陆步轩的北大学长听了许校长的这句话,在脑海里种下了颗种子,所以他决定邀请学弟陆步轩合伙成立了“屠夫学校”,并创立了全国超市都在卖的“壹号土猪”品牌,现在两人身家过百亿。

后来两人还合伙开办了培训职业屠夫的屠夫学校……

其实不管是毕业于什么学校,从事什么行业,能够抓住机遇,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麓遥君说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的一生。和优秀的人一起看到更远的未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