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0手续费,500多家商户结算款不到账!这家聚合支付公司已失联!

今年初,一家从事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的公司联系上重庆市多家商铺,承诺以低手续费、支持信用卡消费的手段,帮大伙开源节流。短短半年的时间,这一平台就吸引商家超过500家。但七月中旬,这家公司转眼无法联系,商家沉淀在支付平台上的货款,也像泥流进了大海。

张女士在南岸区亚太商谷经营一家超市。四月时,重庆丢丢科技信息公司联系上她,推销一款名为丫丢丢的APP应用。按照丫丢丢科技的经营模式,顾客扫描丫丢丢的二维码支付,货款就进入丫丢丢科技的账户,一个工作日后,丫丢丢再将钱打入商铺的账户。其实,张女士也有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付款二维码,为什么她还是愿意多此一举呢?

杨先生在垫江义乌小商品城经营一家店铺,三月初的一天,他同样在丢丢科技的宣传下,使用丫丢丢APP进行货款的收取。

到了今年7月,丢丢科技突然在平台内通知,无法按期兑付合作商家的货款。

随后,众多商家赶紧和丢丢科技的负责人联系,这个时候,往常24小时开机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亚太商谷5号楼15-5和8号楼13-5是丢丢科技往常的办公场所。当众多商家赶到时,这两处地方要么是换了房主,要么是房门紧闭。丢丢科技已经无法取得联系。而众多商家沉淀在丫丢丢平台上无法提取的货款,少则两三千,多则六七万。

据商家不完全统计,受丫丢丢第三方支付平台消失影响,目前已有500多家商家无法拿回属于自己的款项,除了重庆主城,垫江,梁平,万州等区县均有商家有影响。目前,商家已向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报警,警方则建议商家向工商部门寻求支持。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同时,今年4月1日施行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规定,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业务许可,并按相应管理办法规范开展业务。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技术的付款服务的,应当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然而,工商营业执照显示,在重庆丢丢科技的营业范围中,找不到与支付业务有关的经营项目。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不过,囿于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商户如若需要办理收款业务,应寻求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进行合作,防范“消费返利”风险,切莫贪图小利,谨防利益受损。经常有无证公司员工假冒各种持牌支付机构登门搞推销,各种优惠政策也是令人眼花缭乱,一时间难辨真假。

一些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你消费我还钱”为噱头,承诺高额甚至全额返还消费款、加盟费等,以此吸引消费者、商家投入资金。然而,此类“消费返利”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销活动,存在很大的风险,高额返利难以实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无证支付机构不受监管的约束,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一切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来源:重庆广电,支付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