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公示

武宁县上榜!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2004—2012》等相关文件要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拟批准27个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其中包含咱们武宁县

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

北京市平谷区,河北省秦皇岛市,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舟山市、桐庐县、安吉县和江山市,安徽省芜湖市,福建省莆田市,江西省萍乡市、武宁县和崇义县,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滕州市、邹城市和曲阜市,河南省濮阳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湖北省黄石市和宜都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重庆市荣昌区。

山水武宁

武宁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县现有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生态保护区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2007年温家宝总理来武宁视察林改工作,并亲笔题写“山水武宁”,称赞武宁“山好,水好,人更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五大生态”(绿色经济生态、优美自然生态、养生宜居生态、和谐人文生态、清明政治生态),全力打造“三个示范”(绿色生态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城镇建设示范县),努力建设秀美富裕幸福的现代化山水武宁。生态优势已发展为武宁最大的优势、最强的软实力,并为武宁赢得了诸多赞誉。

武宁名片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全国文化先进县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园林县城

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文明县城

全国平安县

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

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国十佳宜居县城

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的小城

省级森林城市

江西省生态宜居县城

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江西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

“三大工程”持续释放生态新优势

——武宁实施“林长制”工作侧记

2017年4月1日,武宁县委县政府正式下发“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在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增绿、用绿、护绿”三大工程,进一步放大林权改革成果。武宁在全省率先实施“林长制”,持续释放生态新优势,在全面致力绿色崛起的大道上铿锵迈进。

“护绿”工程以最严要求呵护森林资源

“护绿”工程是实施“林长制”的前提,武宁从三个方面实施“护绿”工程。

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为主要内容的“林长制”组织体系。全县442名“林长”实现了对411.3万亩林地的分级管理全覆盖。围绕林长制工作目标,逐年细化重点工作安排,出台了林长制责任清单、问题销号、考核评价、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五大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了推进林长制工作的制度保障。

组建“护绿”管护队伍。按照“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思路,探索推进“生态环境管护员”制度。整合护林员、养路员、保洁员、河流巡查员等职能于一体,按照“人均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00亩,不高于6000亩”,每人年收入20000元的标准,聘请了生态环境管护员800人,实现了资源、资金的高度整合,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负担。投入439万元,新建了森林消防队营房,打造了一支60人的专业森林防火队伍,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大大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不断完善管护举措。通过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实施森林资源视频监控工程、健全了森林资源司法保障体系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封山育林管理。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2018年上半年共查处涉林案件3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

“增绿”工程以最大力度提升森林质量

在实施“护绿”工程的同时,通过实施“增绿”工程,不断提升森林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生态品牌。

坚持“固本培元”。严格执行“禁伐二十年,呵护原生态”总体要求,全面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封育面积达到345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83.9%;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保护面积258.8万亩。

实施“增植扩绿”。坚持每年开展领导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以上率下,积极营造国土绿化良好氛围。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长防林、血防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近两年完成造林6.61万亩。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大力发展油茶扶贫产业,共完成油茶种植2.68万亩,实现了贫困户增收和国土增绿的“双赢”。

实施“三化建设”。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对境内220国道和305省道沿线山场实施退化林修复和“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打造了2条共计140公里的“乡村美丽示范风景线”;通过垦荒植绿,在荒山荒坡较集中的鲁溪镇新建了万亩茶叶基地,实现“万亩荒山披绿装”,打造美丽江西“武宁样板”。

“用绿”工程以最活举措放大森林效益

实施“林长制”,并不是简单的保护,而是在保护好的同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武宁通过“用绿”工程,不断放大森林效益。

放活经营权。积极推进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改革,在江西省率先出台《武宁县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颁发了全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通过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力地推动了适度规模和集约经营,促进了油茶、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香榧和山核桃等特色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了林业示范基地96个(其中千亩以上基地23个),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国家级森林食品基地1个。

发展新业态。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旅游”等新兴业态,打造了西海湾、阳光照耀29度假区等4A级森林旅游精品景区,成功在江西率先创建了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面做活森林旅游经济。2017年,武宁森林旅游接待人数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3亿元。

塑造新形象。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庐山西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化村、乡村森林公园、森林示范乡镇、乡村风景林示范村、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等创建工作。到目前为止,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已通过国家林业局备案,正在创建中,确保2019年拿到这块金字招牌。

武宁实施“三大工程”,对森林资源形成了一个从保护到提升再到利用的完善体系,森林质量有了更大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4.04%,森林蓄积量1647万立方米,山水武宁的生态品牌更响,影响力更大。

综合:中国林业网、九江日报

点Zan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支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