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腔、舌上布满白屑,状如鹅口之症称为鹅口疮。

【临床表现】

(1)口内舌面布满白屑,逐渐蔓延相互融合,状如凝乳,擦而复生,不易清除。

(2)常伴有烦闹啼哭,吮乳困难,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质红,指纹紫滞。

(3)本病在早产儿、体质虚弱的乳儿比较常见。

【辨证分型】

(1)风热袭表:口唇、舌面、两颊部出现红疹,可迅速演变成疱疹,进而逐步形成溃疡,红肿疼痛,常伴发热恶寒,咳嗽,流涎,咽红不适。舌边尖红,脉浮数。

(2)脾胃积热:口唇舌面颊内、齿龈等处散发小疮,红肿疼痛;继而破溃糜烂,口臭涎多,烦躁不安,拒绝乳食.哭闹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指纹紫滞。

(3)心火上炎:舌尖舌面糜烂破溃.红肿疼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涩痛。舌边尖红,苔少,脉细数。

(4)虚火上浮:口唇、舌面浅表出现溃烂,不甚疼痛,稀疏色淡,口流清涎,神疲颧红,低热盗汗,口干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赤。舌质淡红,苔少,指纹淡紫,脉细数。

【治疗常用手法】

1、清胃经:患儿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 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在患儿拇指掌侧第一节向指根方向直推 ,称为“清胃经”,反复操作300次。

2、补脾经:患儿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在其拇指末节罗纹面上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也可以将患儿拇指屈曲,术者以拇指罗纹面循患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统称“补脾经”,反复操作100次。

3、推肾经:患儿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从患儿小指指尖向其指根方向直推,称为“推肾经”.反复操作200次。

4、清天河水:患儿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示指、中指罗纹面沿着患儿前臂正中自腕推向肘部,称为“清天河水”,反复操作100次。注意应沿着直线推动,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退六腑:患儿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或示中指指面沿着患儿前臂尺侧,从肘部向腕部直推,称为“退六腑”,反复操作200次。在推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指面要紧贴患儿的皮肤,压力要适中。

6、揉涌泉:患儿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手托住患儿足跟,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揉患儿涌泉穴(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1/3交点处)50~100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