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前不久在国内外热播的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该纪录片由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联合解读中国工作室共同策划推出。

英国《每日电讯报》针对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的报道内容摘选如下:

英国每日电讯报:这部中国改革开放纪录片,为何受到西方观众喜爱?

英国《每日电讯报》对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的报道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故事备受世界瞩目的特殊年份,多部聚焦同题材的纪录片相继推出。那些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如何改变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影像形成热潮。

伍德表示:“西方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就必须了解中国过去40年发生了什么。”

If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about China, at first, you should know what happened to China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他先在牛津大学学习英语和历史,之后攻读了安格鲁·萨克逊历史学的硕士学位。自学生时代起,便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阅读过许多中国的唐诗,但对中国依然知之甚少。

伍德最初在BBC从事新闻工作,却因拍摄纪录片而大获成功,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至今,迈克尔·伍德制作并主持了超过120部电视纪录片,参与制作过的电视纪录片有《中华的故事》(又名《中国故事》)、《历史铁道大旅行》、《追寻文明的起源》、《亚历山大东征传奇》、《神话与英雄大观》、《印度的故事》等等。

区别于其他纪录片故事讲述方式,《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以实地探索的方式,通过走访一些中国地区,邀请当地居民一起参与故事拍摄,让普通的中国人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期间采访了中国不同领域的数名改革开放亲历者,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农民等,多角度、多维度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逐渐展开中国发展的历史画卷。这种呈现方式不仅为故事讲述增加了魅力,更为世界呈现了一个客观真实、丰富多彩的中国。

伍德作为以这种方式重述历史的先锋者之一,他认为以前许多讲述历史的方式像是在做阐述性的讲演,但是他们会以这种实地探索的方式,为讲述增加一点魅力。”

Most of what went before was like illustrated lectures. But we were kind of hanging out of helicopters and giving it that bit of oomph.

“而且,我们从来没有背离学术知识,我一直都十分相信文字记录,所以当我们在拍摄《中国的故事》的时候,虽然我看不懂中文,但是我想要让读者明白文字记录的历史。”

We have never departed, however, from being anchored in scholarship, and I have always been a great believer in texts. So when we did The Story of China we wanted to make the audience understand that the history came out of the texts, even though I can’t read Chinese.

多布斯是Maya Vision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兼总导演,玛雅视野国际是一家英国公司,她认为“让历史活起来”至关重要。正是对中国历史的好奇,促使了伍德和多布斯合作拍摄《中国的故事》系列纪录片。

她表示:”并不崇拜那些历史学家,似乎历史对他们而言就是信手拈来的东西,他们讲述的就是历史。但我们会让一些普通的中国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I'm not a great fan of historians who make it all feel as if it’s all coming out of the back of their heads and it is all about them. We also use a lot of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to tell their stories.

“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以这样的方式讲述中国历史,大部分都是通过外国专家,从西方的角度进行讲述。”

I have not seen Chinese history done in this way. Chinese history is often done from a Western perspective with an expert telling the story.

这种讲述历史的方式深得中国和西方观众的喜爱。

英国每日电讯报:这部中国改革开放纪录片,为何受到西方观众喜爱?

纪录片中,作为故事中的采访人物之一,清华大学教授薛澜是中国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这部中国改革开放纪录片,为何受到西方观众喜爱?

在接受采访时,他告诉伍德:“我是最后一批必须下乡去接受再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当时以为一辈子就待在农村了。”

I was from probably the last cohort of people from high school that, have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receive re-education. I was thinking of my life was just you know, stay there for my lifetime, just going to be in that village.

采访中,伍德了解到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年竟有高达570万人报名参加考试,然而录取人数不足5%。即便竞争激烈也仍有超过25万人通过了考试。专家称十年内这个数字会翻50倍。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也成为当时的一大热潮。仅在1978年就有20万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驻英前大使傅莹就是众多留学生中的一员。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英国肯特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位。

傅莹在采访中提及:“当我1978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改革的浪潮。许多中国人,也包括我,开始向世界学习,重新认识世界,从世界学习。”

When I graduated from college in 1978 you could feel the strong winds of change that Chinese ,many people like me, started to face the world and rediscover the world and also to learn from the world.
英国每日电讯报:这部中国改革开放纪录片,为何受到西方观众喜爱?

通过这次纪录片的拍摄,伍德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识得更加深入,领略到中国40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他感慨道:若非此举,中国的发展不会如此之迅速,现在也可能不会成为这个全球经济大国。


英国每日电讯报:这部中国改革开放纪录片,为何受到西方观众喜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