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息,用他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篆刻家身份,走进佛教造像,参万尊佛、刻万方佛像印成为他心中不灭的情节,这五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鞋子走烂了几十双,写下了上百万字的中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旅行笔记,刻了六、七千方佛像印,这本书,是他心灵与佛像艺术的真挚对话,是走出来看得到的艺术,他是篆刻家中的苦行者。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三息,本名刘红卫,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凤凰书画网特约编辑。先后师从张兼维、一了、曾翔先生,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曾翔导师高研班,北京市艺术基金支持项目《陶瓷印艺术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现居北京。近年来专事佛像印的创作和研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寻访全国一百多处佛像史迹,他一直在路上…

一一介绍三息刘红卫佛教造像印艺术

文/黄仁龙

今年五月,巧了,在河北美术学院授课时与三息兄相遇并一起相处了几周。

早一些的时候就听书法家芦荻兄介绍过他,让我到正定新乐时,一定要好好的认识他一下。

三息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刘红卫,河南南阳人,现居住北京,从事佛像印的创作和研究的专家。

我所认识的佛像印篆刻家中,没有能比过三息虔诚的。他今年上半年出的书《造像记》(曾翔题),就告诉了我们,他为了刻好佛像印,这些年走过了全国113站带有佛教造像的遗存史迹,无论严寒酷暑,四季如一,他都风雨兼程。

从他的《造像记》还是从他口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话虽然不多,眼睛中充满了坚定。

佛教传入中国,自汉末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间,为中国学术思想,注入了新的血液。尤其在隋唐五代宋之间,历代高僧,都是学识淹贯、渊深通达之士。在之后的日子里,逐渐成为中国人情怀的一部分。自魏晋到现代1700年间,石窟造像艺术,不仅是佛教艺术的最大系统,也是中华艺术最大的宝库之一。

三息,用他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篆刻家身份,走进佛教造像,参万尊佛、刻万方佛像印成为他心中不灭的情节,这五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鞋子走烂了几十双,写下了上百万字的中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旅行笔记,刻了六、七千方佛像印,这本书,是他心灵与佛像艺术的真挚对话,是走出来看得到的艺术,他是篆刻家中的苦行者。

三息兄跟我讲到,佛像印有多种形式,有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伎乐、供养人和佛传和本生故事印。佛传和本生故事印就是石窟造像或绘画表现有故事情节的一般有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

他介绍说,在佛像印的创作中,佛是最广泛的创作题材之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出生在现尼泊尔境内的古迦毗罗卫国,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二十九岁出家,苦修六年,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佛是“觉者”、“智者”之意。

我们一起到正定墨香阁访问,当三息看到墨香阁藏的北魏佛造像碑额雕刻和拓片时,他专注的神态超越了所有。

我观他的佛像印从取材、刀法、构图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摸索和大胆创造。创作的佛像印有的追求北魏造像的飘逸俊秀,有的取法敦煌壁画,有的取法汉画像石、石窟造像,各具特色,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特点,开启了当代佛像印风格多元的局面。他的佛像印是有创造性的,有生命的,他将汉画像和敦煌壁画的佛像风格和意趣融入佛像印,所刻佛像印笔触简洁、轮廓生动,于厚拙中寓巧思,刀法斑驳苍茫,线条婉曲飞动,有很明显的个性风格。

三息,就是三生三息。

弘一的"悲欣交集"、良宽的"天上大风",无一不是人生体验的凝结,无一不心灵磨砺的记录。这些,我们在三息的佛像印中也是乎看到了端倪。

佛,不仅仅是觉悟,更代表了一种内在心灵,是出脱于外在世界之后的解脱和自在,是脱离狭隘的小我之后的大我以至于无我的境界。三息他的佛像印有三美 : 佛光之美、向善之美、造型之美。

文章写完,我闭上眼睛又看了一眼三息,他仿佛正安静的坐在哪里,静得像一尊佛。

2019.7.1于黔南清堂灯下

(作者介绍:黄仁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隶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黔南州书法家协会主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