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茶道的唯美精神,从《茶之书》说起


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冈仓天心《茶之书》

从陆羽的《茶经》开始,喝茶这事儿,就不仅仅是某种饮料的摄取,而是上升到精神境界,蕴含着简约、质朴的哲学。饮茶之道,传到日本,发展成了和静清寂的茶道文化。100年前,冈仓天心用英文写作的《茶之书》,就是向西方读者热情推介东方茶道的著名作品,被称作“东方文化的答辩书”。

《茶之书》的开篇说:“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导纯粹与和谐,人际敬爱的奥秘,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也就是调和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整个世界的矛盾,在尘世中体悟美,获得超尘的体验。

茶与茶道的唯美精神,从《茶之书》说起

又说,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如同禅修的体验一般,茶道的过程是心灵的洗礼,让人试图抛却人生的无奈,精神得到寄托。

就像是在观月圆月缺,看花开花落时,明白完满是美,残缺也是美,残缺是永恒的常态,能做的唯有在残缺中把理想一点点补全,或找到理想的另一种可能。

茶,这个字仔细看来,是人,在草木之间。茶叶,大概是与人最亲近的植物了吧。茶无论在故乡,还是在远方,在往昔,还是今朝,都呈现出无穷无尽的可能。

茶与茶道的唯美精神,从《茶之书》说起

和其他饮品相比

作者冈仓天心认为,它不像葡萄酒那么傲慢,也没有咖啡那么自我,更没有可可那样故作天真。这种神奇的植物浸泡液,带着浓厚的天然草木之气,却为东西方的人所共同接受。为了好好地喝一碗茶,对水质、温度,到茶具,甚至饮茶人的心情,提出各种要求。有人说,懂人生的人,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茶之书》也介绍了茶在中国的发展源流。品茶的方式展露了隐秘的思想,一如不同时期的衣着审美、习俗风尚,暗含时代之精神。

文中写道:“煮的团茶,搅的抹茶,沏的叶茶表现了唐朝、宋朝和明朝各自的感情方式,借用最近被滥用的艺术分类,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们称作:茶的古典派,茶的浪漫派和茶的自然派。”

茶与茶道的唯美精神,从《茶之书》说起

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真不知道抹茶,竟是中国的首创

抹茶

将茶叶磨成细粉,冲泡后呈现出浓郁的粉绿,确有种说不出的浪漫。之后因为蒙古的进犯,蛮族统治毁灭了曾经的文化成果,粉茶在中国消失了。可日本却把中原因游牧民族侵袭而中断的茶道传承下来。

天心说:“对于后世的中国人,茶仅是一种可口的饮品,而绝非理性,国家的长期灾难使人们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而日本的茶道“让茶的理想达到最高境界”,是“生活艺术的一种信仰,对纯洁和精致的崇拜”。

《茶之书》用千利休的故事作为一个响亮的结尾。秀吉的多疑,将利休推向死亡。大概是一生修习茶道,让利休达到了荣辱不惊,超然生死的境界,才能在赴死之日端得那般沉稳。那个理应黯淡无光的日子,千利休完成了他最后的茶会,换上一身白衣,以过分洁净的姿态,从容步入天国。

天心写道:“茶道大师们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而非艺术家。”不仅自己成为艺术,也让自己周围的环境,触碰过的东西成为艺术。

这样产生的美,才真正优雅,而不虚伪吧。

图片丨汉合茶道

编辑丨千雅、若水

编审丨子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