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矶崎新

惊醒了疲惫的中国建筑师!

这位来自东瀛的建筑师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提出“未建成”的概念

认为“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

在国际上也被认为是

影响世界建筑历史及现实的大师

其作品设计风格尤以创新有气魄著称

大都融合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

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

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

铺开他在中国的设计

小编带你走进矶崎新在中国的

建筑印迹

2006

深圳文化中心

深圳市文化中心由两座建筑构成:位于福中一路南面的图书馆和北面的音乐厅。为避免整个文化中心被道路割裂,建筑师矶崎新设计了一个横跨道路的公共平台,将两座建筑勾连形成一个整体。平台上“黄金树”结构幕墙也独具观赏性。

建筑西立面以“黑墙”界定出其公共文化核心区的范围,同时隔绝了道路带来的冗杂。音乐厅一面的东立面“竖琴幕墙”呈波浪状起伏 ,厅内采用革新的葡萄园式格局增强视听效果。

2008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美术馆

新美术馆于2008年3月竣工,位于中央美院校园内,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馆之一。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天然岩板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同时也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物充分融合及协调。

建筑立体外形为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三个出入口以回旋镖的翅尖和弯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跟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协调中富有变化,整个外部结构整齐和谐、层次分明。

2009

杭州西溪湿地博物馆

这座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以“绿丘”为主要意象:完全用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主体几乎埋入人工山丘中,矗立其上的观光标志塔则与“绿丘”呼应,面朝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高30多米,既能俯瞰西溪湿地全景,又隐喻为大自然中迸出的新芽。

博物馆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西溪厅4个主题展厅。中国厅的设计尤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为特色,通过开放式展厅及160度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状况、特征及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0

上海九间堂

上海九间堂,位于联洋社区的北面、世纪公园的东面,地段优势非常明显。整个社区采用中式园林规划,底部从张家浜河引入活水,做成九曲十八弯的水景,49幢别墅分布在河道两侧,以达到户户临水的效果。

别墅在建筑元素上,借鉴了众多现代做法,比如原木遮阳系统、以铝合金构成最大顶层的虚屋顶、现代式样的门窗等。唯独白墙、密栅栏、竹影荷池等传统元素被保留应用。方形建筑处理地很低调,没有任何繁复,简洁的线条勾勒方形构架,不惊艳,不震撼,却耐看。

2010

上海喜玛拉雅艺术中心

喜马拉雅艺术中心坐落于中国上海浦东芳甸路、樱花路、梅花路和石楠路围合地块,由证大·大隐精品酒店和证大艺术酒店、喜玛拉雅美术馆、大观舞台和商场共同组成。运用古老中国精神和哲学,从传统中国文化中淬炼出属于当代中国的生活美学指标。在矶崎新先生的设计理念中,喜玛拉雅中心的异形体部分,应该富有质感,且浑然天成,不经刻意的修饰。

喜玛拉雅中心建筑整体由晶莹透亮的立方体和自然质朴的“异型林”构成。晶莹透亮、简洁明快的方形体内是证大·大隐酒店、证大艺术酒店和商场;中央不规则的“异型林”内,包含喜玛拉雅美术馆与大观舞台。喜玛拉雅中心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而是一座雕塑、更是一件艺术品。

尤其是“异型林”结构部分,承载了喜玛拉雅中心的艺术性,不仅从外形上、更从内涵上将艺术的渲染力源源不断地扩散到整个建筑,使整座建筑的魅力随异形体不断生长。“异型林”犹如从地下自然生长出的“林”,支撑起整个喜玛拉雅中心。因此,异形体在设计和建造时的工艺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达到建筑设计的美观,更要科学而严谨地考虑自然力学。

2013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之C会议中心

会议中心根据地形特征布置在自然环抱的山谷之中,两栋主体建筑在端部通过屋顶标高在半地下层的中间设施连接,该中间设施内部设有多功能厅,屋顶则作为露天平台使用。建筑整体由一面低曲率的弧形墙围起。

2014

上海交响乐大厅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2014年落成,正值这个亚洲最古老交响乐团的135周年纪念。两个演出大厅的设计是与声学大师丰田泰久合作完成,可分别容纳1200名及400名听众。借助最新技术和敏感材料,两个大厅都为听众营造了亲密的听觉平衡。

©chen hao

这座表演艺术建筑位于上海市老法租界的中心地带,四周的喷泉可抵消下方地铁轨道的震动。内部采用竹编敷面的反射板和用北海道柏木制成的舞台地板,建筑物外观的亮点包括陶土砖饰面以及一座中式花园。

©chen hao

2015

日本侵华罪行馆

日本侵华罪行馆建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顶部设计宛如波浪,灰色外墙,入口曲折逼仄,展厅略显狭长,整个建筑采用当地的砖料与混凝土混合,呈现出历史沧桑的气息。

2015

哈尔滨音乐厅念

哈尔滨新音乐厅位于道里区群力大道以北,景江东、西路之间,整体造型采用“浮游冰晶”的设计,既与哈尔滨的冰雕艺术相协调,也和群力新区打造冰雪文化的理念相融合,是哈尔滨的地标建筑。

整体造型采用“浮游冰晶”的设计,既与哈尔滨的冰雕艺术相协调,也和群力新区打造冰雪文化的理念相融合,将成为哈尔滨的新地标建筑。在夜空的映衬下,“浮游冰晶”晶莹剔透,犹如一颗璀璨的钻石点亮了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的夜晚。

2017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精神内涵入手,转化出湖南省博物馆的新馆建筑外形。同时,建筑顶部造型为水形结晶体,象征三湘四水洞庭湖的凝固与升华,彰显了湖湘文化深厚底蕴。

新馆建筑外观造型呈三殿式,总体布局对称、简练、统一、稳重,象征着湖南底蕴深厚的历史、创新开放的今天和崛起腾飞的未来,寓意湖南省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肩负着传承创新的重任、引领湖南文博事业的未来发展。

2018

大同大剧院

大同大剧院建筑外部呈不规则的起伏状,酷似一朵萦绕的云雾。在内部设计上也独具匠心,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同时,观众席满足了观众视觉上的观赏要求,呈梯段式布置,使观众和表演者距离拉近。入口处大厅和剧院的候场厅在剧场内部作为大空间实现了连接,可举办多种形式的表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