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九原春秋】浅述秦汉时期九原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表现(三)

开栏语

The frontispiece language

文化是生活,是力量,是尊严,是灵魂,是信仰,是精神,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由此,为增强地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全民人文素养,【九原发布】在“九原春秋” 板块特推出“秦汉时期的九原”专栏。栏目将以“秦汉文化论坛”为依托,从各位业内专家学者的论文中摘选出精彩段落供大家学习与品读,以启淳淳九原民风、明煌煌乾坤之德。

BY

秦汉时期的九原

浅述秦汉时期九原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表现(三)

朱丹林  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

九原麻池召湾51号汉墓彩绘车马图与内地的汉代马比较

右图为内地的汉代骏马造型,可以清楚的看出,它古拙、灵动、少细节,却有气势,是典型的西域汗血宝马形象。

而左图为九原召湾51号汉墓壁画,内容为两匹马拉着车在飞奔,从马的造型上看,有别于内地的“天马”,它的身躯较长,没有天马那么肥硕和张扬,也没有脚踏云雾行于天际的气势,却是地地道道地奔跑在草原上骑骏。特别是马后面的车辇,与中原内地的车辇有明显区别,它带有鲜明的草原上居住的“毡房”特点,是典型的匈奴文化特征。

出土于九原召湾88号汉墓的金箔图

召湾88号汉墓出土的金箔大多黏贴在银器上,银器腐蚀后,仅留金箔。动物造型的金箔在内地鲜有出土,而在秦汉游牧民族居住的九原,却以不同形式在墓葬里出现(秦汉以后多为瓷器,见元代燕家梁出土的瓷器动物)。有牛、羊、马、骆驼、狗、狐狸、飞龙、虎、豹、飞凤、怪鸟、大角鹿等。这又是边地九原不同于中原内地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秦汉九原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游牧文化氛围,也把当时处于阴山河套地区的九原大地的生态状况信息,透露给了今天的人们。

九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出土的文物汗牛充栋。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赘述。仅从以上五组文物管中窥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作为秦汉帝国的北部边地,九原地区全面吸纳了秦汉文化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情趣;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和民间市井的思想意识,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边疆地区的九原,与中原内地几乎同步,这是文化的融合,也是秦汉文化统一性在边地九原的具体反映。

而九原无处不在的匈奴文化烙印,又恰恰是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整个秦汉时期,九原印证了秦汉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独特风采。

编辑: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蕴

责任编辑:周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