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罗店大居:寻找幸福的密码

 “作为最早入住宝欣苑三村的居民,短短几年时间里,小区周边发生了很大变化,附近超市、商场有了,公交车间隔时间缩短了、线路多了,进地铁7号线更方便了,长者之家成立了,各类社区活动多了……由此而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小区居民徐向荣表示。

作为本市保障房基地之一,2014年,罗店大型居住社区首批居民入住,四年过去了,那里的居民生活的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进第一批居民入住的美罗家园宝欣苑三村,探寻大居的变化。初入小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大人们三五成群闲聊,孩子们嬉笑打闹,和谐而又美好。

变化看在眼里

社区“大管家”桂燕青书记如数家珍般介绍起小区的一点一滴,当时,小区交通、购物等方面都存在不便,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周边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高峰时段10分钟一班公交到地铁,走路10分钟可到菜市场,大型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中……变化看在眼里,大居更“宜居”了。

交通便利了,年轻人也多了起来了,小区日益充满活力。近期大调研过程中,区建交委在了解到居民就医交通不便后,多次交流座谈,特开通了途经罗店医院的宝山82路公交车,以方便出行。

据悉,宝欣苑三村居委会采用“一三五”工作法对小区进行精细化管理,即周一进行环境整治,周三走访关爱老人,周五深入住户调研。在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的路上,居委班子成员一直在不断鞭策自己。

交通、医疗、购物等基础设施正在一步步改善,未来,这里将越来越好。

老人们第二个“家”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首《浏阳河》吸引了大家的视线,本以为这是社区合唱团在排练,没想到竟是一群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上音乐课,门口牌子上写着“乐耆长者之家”。

十点半,结束上午最后一堂课后,老人们正在休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八十七岁的戚奶奶表示,“这些都是我的老伙伴,在这里很开心的,休息一会儿,我就回家了,下午两点我还要准时过来的。”

这群八十多岁的老人不仅能说会唱,还会毛笔字描红、涂鸦、绘画、做手工……每天上午9点准时来到“乐耆长者之家”集合做早操。桂书记介绍说,为有效缓解小区老人照护难问题,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2015年6月,成立了“乐耆长者之家”,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限制,只有精神状态良好且可以自理的八十岁以上老人才可入托。其他老人则采取以社区为主,逢年过节前去探望并不定期开展讲座。目前,长者照顾之家共有11位老人,每周都会有成教老师前来上课,在乐耆社工、居委会、社区志愿者三方共同维护下,托老所其乐融融。

徐师傅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就是其中一员,徐师傅告诉记者,把母亲“托管”在这里他很放心。“以前去上班,总是担心我母亲一人在家不放心,现在好了,有了这个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徐师傅还说,老人之间关系好的很,当老伙伴生病住院时,其他老人还会前往探望。

在这里,小时候读幼儿园的一幕幕闪现在眼前,但不管是三岁的小朋友还是八十多岁的老朋友,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都是一样真实的。

编织一片暖心

在宝欣苑三村,有一支小队伍不得不提,小区里八十岁以上老人都收到过她们的围巾、帽子、毛背心、袜套等,这就是活跃在小区里的“爱欣编织队”。

提到这支编织队,首先要说的就是她们的领头羊——戴秀云阿姨。戴阿姨是个闲不住的人,老知青,退休后,不甘寂寞的她仍选择在社区志愿者岗位上发光发热。2014年,戴阿姨入住宝欣苑三村,次年春天便召集一群同样“闲不住的人”自发为社区老人织围巾献爱心,去年,“爱欣编织队”正式成立。据介绍,编织队有固定队员5人,多的时候可达8人,每天下午一点半到四点半是队员们固定上班时间。几年时间里,她们不仅自费购进毛线为本小区有需要的老人送去了围巾、手套,还走出宝欣苑三村,为附近罗富养老院送去了温暖。

戴阿姨说:“接下来,我们还打算织一些儿童衣物送到福利院,让孩子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情,有需求的机构也可以跟我们联系。只要有需要,我们会一直织下去。”

说话功夫,戴阿姨看了一下时间,十点了,“不能再说了,我得赶着去药店了,早就约好时间了呢!”原来,小区一户老人家行动不便,热心肠的戴阿姨便主动承担起了配药的“重担”。

高楼林立间,也正是有了戴阿姨这样的热心人,大家的心更近了,邻里更和睦了。

距宝欣苑三村首批入住已经过去四年多了,虽与市区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四年时间里,小区的成长看得见、摸得着,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奋斗着。未来,宝欣苑三村会越来越好。

编辑:余婧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