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春总在冬日某一个无意和回眸中展露笑脸一般,不知不觉中,秋意在夏的浓艳里悄然踱近。仿佛是一场浅睡,一声轻歌、一卷好书读到佳处时轻轻击节一样,再转眼,已是霁色满空碧,爽气临金秋了。而幽静的兰河水因水鸟啼叫荡起丝丝涟漪,又似万千细密丝线织成的牵挂,缠绕着浪漫和飘逸,如同一曲舒缓、优美的古典音乐,让人感到一种温馨的湿润和由衷释怀。

秋天是人们期盼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伴随着从低洼越向山林的心语,伴随着从丘陵转向高原的期待,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酝酿筹备多时的文学刊物——《萧乡文学》于无声处孕育、在沉默中成熟,在渴求圣洁、渴求美似的激情和千呼万唤之中终于与广大文学爱好者见面了!这是我区政治生活和文艺战线上的一件喜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福音,更是萧乡文化发展、走向成熟一个标志。她的问世,必将吟哦出萧乡地域文化之韵,为萧乡文化事业奉上精美可人的精神食粮,对讲好呼兰故事、推动区域经济和文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虽然暂时未开出奇异花果,但却捧出一垄丰满的希望。

“文以载道”。历史上的呼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芸芸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明白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追求;懂得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自信者的不甘,知道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考验;领悟到陶渊明朵朵菊花点缀南山、杜子美屡屡白发告别盛唐、柳泳寸寸愁肠变成憔悴、李煜的满腔愁绪演绎一江春水、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化作春泥以及秦皇的魅力、汉武的刚猛、唐宗的文治、宋祖的智慧。赞美秦汉的雄风、欣赏唐宋的繁华、三国的鼎立、两晋的艰辛、成吉思汗的骁勇、晚清帝国的衰落、鲁迅的肺腑呐喊、萧红的挥泪出走、“五四”新文化的兴起、延安文艺“双百”确定......等真实、感人的厚重文化底蕴带来的艺术情调和人文情感......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存储,它就干涸;如果生长,它就会慢慢凋零。任何事物,既没有一劳永逸的情愿,也没有亘古不变的道理。和逝去的时光相比,虽然今天的语境发生了变化,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发展也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变化就忘却历史,忘却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当阴云在天空中拥挤或聚集时,你会看见雄鹰如闪电一样划破阴霾的序幕,届时将有雨滴灿烂的合唱;当大海在远方怒吼时,你会看见水手与桅杆并肩归来,生命在这样溶铸中变得刚强。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萧乡文学》的创刊之日,就是广大文学爱好者耕耘之时,我们要倍加关注、倍加珍惜。在这文字翱翔的国度里为理想和信念拼搏呐喊,为实现中国梦而躬勤于身,为时代讴歌,还原一种质朴的贫民情感,传递一种激起引亢的正能量。要成为千簇洪流竞相出发的一叶扁舟,执拗于文字信念的初衷,远离风花雪夜和残阳夕照的悲哀,耕耘于晨昏夕梦中的点点滴滴,将沉积、坦途砺入劳作范围,以坚定的信心和对文字的挚爱,将自己融入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虽然做不了一棵参天大树,但对文学执着之心,滋润着祖国的山河,直到幼苗长成并结出了累累硕果。让记忆里的创作之情如荆棘丛中花枝萦绕,展现出成熟岁月的美丽花冠,用饱蘸深情的墨笔,诠释和赞美萧乡文化的辉煌。

公 民

2018年8月4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