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2019年1月30日上午,我校赴美国友好学校Marvin Ridge交流师生一行6人启程赴美。8届双语夏令营,5轮师生交流,累计惠及2万多师生,延续了两校之间珍贵的友谊。交流团队于2月12日顺利完成交流任务回国。Donna校长特意来信转达了对张士民校长的问候并对我校交流团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编者按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活动感悟吧~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向世界出发

带队老师 徐俊锋

2019年1月31日至2月11日,受学校委派,本人与高一年级5名同学一起到美国北卡Marvin Ridge学校(以下简称美方学校)参观学习。这也是两校间第五轮师生交流的开始。

01

美方学校的热情接待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美方学校和家庭的接待安排得非常周到。同学们和接待家庭的孩子学习、生活在一起,全方位体验美国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本次交流期间,正值我国春节。美方学校为我校师生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会场的布置非常用心。中美学生一起包饺子,共度年三十。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校长接待一对一,全程参与。库克校长多次一对一介绍或安排各项活动。每个活动,库克校长都会精心选择参与人选,并亲自参与,充分体现了美方学校对姐妹学校交流生的重视。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02

丰富的学生活动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美方学校精心安排了一天半的走进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活动。我校师生和美国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了各种面对面的交流。在此过程中,我校学生向美国的孩子介绍了中国的文化,饮食,同时也向他们介绍了我们的学校。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美国的大部分学生酷爱运动。NBA篮球领先全球,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源自高中篮球赛。 此次交流活动,我校师生有幸见证了美国高中生的篮球赛,无论是运动场地,比赛的组织,还是裁判员的水平,啦啦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教练的水平,球迷的有组织和热情,都让我校师生大开眼界!在库克校长的精心安排下,美方学校的体育老师和校篮球队的明星带领我校师生参观学校体育设施,并指导我们的学生一起打篮球和美式足球。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库克校长给我校师生安排了丰富的课程交流活动。其中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是烹饪课。同学们学习了做披萨和纸杯蛋糕。同学们吃着自己做的披萨,同学们感到特别香。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一天的夏洛特市的参观,同学们一起游览体验了美国科学和美术博物馆。在做中学和现场观赏美国的艺术,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并陶冶了艺术情操。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03

徐老师的听课感悟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库克校长在充分结合我个人选择的基础上,给我提供了美方学校近20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的听课机会。课堂涵盖了美国高中语文(英语)、历史、体育、多媒体及批判思维的培养、美国现代教育技术等等。同时,我也参加了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并了解了美国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这些宝贵的经验有助与我的教学。

交流学生感悟

01

尹一径(高一美国2班)

近两周的游学让我收获了许多。我在美国体会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从生活方式到宗教信仰,但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包容与理解。

首先是衣食住行的不同。北卡16岁就可以考驾照,加上美国车便宜,有不少学生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北卡经济发达,家里大多是独栋别墅,还带有院子,有的家庭还有游泳池。那里没什么高楼大厦,但自然风景很美,出行也很方便,学校也专门开辟了一块地作为停车场。由于土地资源充足,这里野生动物遍地,据说还有鹿,我亲眼目睹了松鼠爬上树。但在吃的方面,不如地大物博且吃货极多的中国。北卡食材单ー,大部分是肉,蔬菜的价格是中国的六、七倍,肉相对便宜。食物大都是高热量的,我在美国吃了很多顿汉堡、披萨,吃到的蔬菜都是沙拉中的,是生的。

学生一天只上4节课,一节课90分钟,下午3点就放学了,剩下的时间自由分配。学生可以自主选。他们的课业很轻松,便有时间明确自己的爱好才艺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培养了自我选择能力。他们的课程设置多种多样。他们也会有随堂小测,但有的老师会故意不告诉他们,这就迫使学生经常复习,才能在测验中得到高分。

MRHS有许多活动,比如有专门的一周要穿特定颜色的衣服,才艺秀等等。还有许多体育项目,例如篮球,高尔夫,橄榄球。在学校内有专门的健身房,里面的设施很先进。美国确实比中国更为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我在文化方面也感触良多。我要感谢我的 hosting family,他们很照顾我,会为我介绍我没见过的事物,我还跟着他们参加了一场希腊式的传统婚礼,正式进了一次教堂,让我对美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要感谢MRHS,为我们举办了春节晚会,组织了包饺子活动,还有充满年味的装饰,让我们在异国他乡也过了难忘的春节。

02

夏子衿(高一7班)

去美国的路程的确很漫长,需要一个好睡眠来弥补。第一次体验美国学校的课程,很有趣,都是由同学们自己组成小组进行学习研究。他们有自己的电脑,手机在上课时都是放在固定位置的。他们与我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很早学会了开车,并且自己开车上学。

周五晚上会和他们一起外出闲逛,享受shake shack,他们每周五都会出来,享受周末前的一个晚上。

超开心的出去逛了一天街,吃了很多日本的食物,而日本餐厅的主人是中国人。我们一直在逛这边的商场,我很开心的是这边的东西卖得很便宜,我买了一双鞋,超开心。下午去亚洲超市准备晚上火锅的食材,晚上,我们和在美国大学已经毕业的中国姐姐,一起吃了火锅。之后和Christian、Arlen聊天,教他们中文,我们也认识了很多中国与美国不同的地方,聊到11:30。真正与外国人沟通的时候,其实聊着聊着就聊起来了,有什么不懂的直接问,好像沟通障碍就没有了,我和他们分享了中国的古诗,还帮他们录了新年的祝福视频。

在晚上球赛开始之前,我们去了教堂,这是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教堂像演唱会一样。有乐队唱歌,有很大的音箱,一切都很热闹,我刚开始完全不敢想像,这是一个教堂,但我试着去感受他,去体会它。他们在美国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教堂。虽然我不是特别认同基督教,但是我仍然不得不说这很有感觉,而我应该给予他们的是敬重。

我们去了小学,还去了幼儿园,我们准备的PPT介绍了学校和南京。孩子们是真的很可爱。美国人中有很多人学习中文,可见中国的国际地位在逐渐提高,而中文作为一门语言也逐渐在国际中蔓延开来,值得感叹的是,现在真的有很多人愿意学中文,而且有很多人喜欢学,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孩子们了,美国这一代的孩子将近距离接触中文,而他们对这门语言的了解,也就是对中国的了解。当我给他们讲故事时,他们很认真的听,认真的重复着,学习着我的语调,好像蹒跚学步的鸭子,我在一点一滴的呵护着,不免有宠溺的感觉。去了初中教中文,很有意义,他们的中文很好,已经学习了很多年,并且学习其他的科目也用中文,这令我很佩服。

我曾经以为做披萨很麻烦,可是现在才知道,美国人觉得披萨是最简单最容易做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吧,他们的饮食比较精致,也比较讲究形式主义,任何事情都是规规矩矩的,而且中国差异就很明显了,吃饭根本不用摆摊,不用祈祷,也没有铺餐巾的礼仪。有一个比较小的细节,是他们每喝一杯水,或者是茶,甚至是一点零食一杯酸奶,都会为之配上一张餐巾纸。

这次的美国之行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无论文化差异还是习俗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或者是各种学习方面的差异。在交流之中,逐渐了解对方,逐渐一点一滴地融入对方,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真正聊天聊成朋友的时候,那些语言方面的障碍都不再是事儿,交流过程中,也就是慢慢地一点一点说着话,玩着玩着,也就成为朋友了,并没有多大的不同,或者是兴趣爱好什么的,与朋友交往不需要这些。

说实话,我很希望美国之行能再来一遍,我更希望他们也能够过来体验中国的文化。

03

郑欣然(高一4班)

马文区人口密度很小,没有高楼大厦,因此街道显得很空旷,此时正值深冬时节,街上的树是灰黄色的。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关于饮食,文化,和学校课程方面的内容。接待我的Maytee一家人都很和善,跟我说话时,会稍微放慢语速。但我依然绝望地想:十几年的英语白学了。

美国上课的形式很随意,他们都是小班化课程,每人都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电脑,到了上课铃老师简要的讲一下,这节课的纲要,发一份讲义,学生们就对着讲义,使用自己的电脑查找资料。他们跑班上课,每间教室的配置都很齐全,设计课甚至可以进行3D打印。由于座椅固定在一起,每个人的活动空间较小,因此回答问题时不用起立,举手坐在座位上直接回答即可,这使课堂的氛围更加融洽。马文高中每天上四节课,每节课时间较长。他们选择课程的余地很大,作为交换生我们有幸参加了一节烹饪课和一节设计课这无疑是非常新鲜的。

来到美国我们还有个小任务,就是到幼儿园和中小学给上中文班的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很可爱,对中文有浓厚的兴趣。在学校的展板上,我们还看到了“i have a dream”专栏,有许多孩子写的都是:希望世界和平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这样心怀天下的情怀令我动容。徐老师与当地老师交流了一下他们学中文的原因,发现多数人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职业。可见中国现在正蓬勃地的发展着,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美国并没有如中国一般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快餐文化占绝对主导地位。初到美国的几天我吃的全部都是汉堡。然而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正值春节,对方学校尽了最大努力为我们还原家乡味道。除夕这天,远离家乡,第一次来到美国的我们却是第一次包饺子虽然包的歪歪扭扭立不起来,但每个人都吃得很香甜。

下午两点半就放学,因此晚上的时间非常充裕,我们的接待家庭为我们安排了很多活动。基本每天某个家庭都会举办一个聚会。在商场,溜冰场,以及某大型蹦床会所,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接待我的Maytee家庭是一个泰国家庭,我也有幸来到Maytee家开的泰国餐厅参加他外婆的生日宴。他有一个日本姨夫,他会写汉字,我们在一张巴掌大的草稿纸上进行得愉快的交流,我们交流了地址,家庭,以及喜欢的漫画和未来梦,末了他在谷歌翻译上忙活了一阵,在草稿纸上写下“祝你好运”。

最后一个周末,学校带我们来到夏洛特市,参观了当地的艺术馆和科技馆,imax电影让我们身临其境。美国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科技馆中有各种各样的材料供我们选择自己设计、制作想要的任何东西。此外还有最最基础的长条形积木供我们搭建世界经典建筑,这种自我发挥动手创造的精神是中国所缺少的。

在美国的这十几天我们感受到了接待家庭和姐妹学校无微不至的关心,也对美国有更多的了解并收获了异国友谊。感谢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也期待着今年暑假姐妹学校的师生来到中国进行交流。

04

李若曦(高一美国2班)

在美国近两周的时光,我经历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从中也感受到了许多。热情的 hosting family,繁忙杂乱的学校,友好的美国学生,带给我无限的感想,有惊喜,有感动,有欢乐,也有怀念…一言两语,无法道尽我心中复杂的情感。在这里,我想把两周内的一切分为两个部分,分享我的感想。

先说文化差异吧,不妨先从衣食住行四个点来说。

衣,是说美国人特殊的耐塞性",依稀记得那天寒风凛冽,同行的同学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走进学校时,她身旁的“秋衣”“秋裤”。美国学生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短袖。值得一提的是,当南京下着暴雪时,夏洛特却是异常暖和,阳光明媚。

食,是说他们吃的食物,美国人爱好肉食,爱好油炸食品,就连学校食堂里卖的都是油炸薯条这类的快餐食品,而且口味极重,不是咸到难以下咽就是甜到舌尖麻木;或许是因为美国蔬菜太贵吧,他们很少吃蔬菜,就算是吃也从不吃熟的,都是沾着沙拉酱吃生的。他们偏爱咖啡,也喝加大量冰块的冰水,而不喝热水,据他们说,热水是用来刷锅的,不是用来喝的。

住,是说他们的房子,都是所谓的“独栋别墅”,优雅的欧式风格,上下两层,有单独的车库,前院后院,储物仓,还有供孩子游玩放松的游戏房,与国内的公寓楼相比大相径庭。

行,不同于国内,北卡的青少年16岁就能参加驾校,考驾照,开车上路,而在国内,我们不得不等到18岁。那天去参加 Super Bowle的pary, hosting family的交换生 Autumns就开车驾我们两个前往地点,看着她从容自然地驾车,我很是羨慕。

最后是教堂。我所在的 hosting family信基督教,他们每一次饭点都要做餐前祈祷,每个周日都要去教堂做礼拜,Autumn每次都拿着圣经郑重详细地做笔记,她的度诚和认真十分打动我。他们的教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堂,不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那种哥特式尖顶建筑,而是十分现代化的楼房,唱诗班是一个摇滚乐队,神父是一位从乐队里退役的黑人rapper,用着高端前卫的科技设备给人们讲解圣经。这一点,再一次使我感受到文化的差异。

【海外修学】向世界出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