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在世纪之交制定规划时,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纸面表现是所向无敌。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却遭遇了一些波折和变故。

原本美国海军计划在驱逐舰细节设计完成后,在2004至2005预算年度颁布首舰建造招标书,并在2005年开建,2011年移交海军,2013年达成初步操作能力。

但实际上进展并不顺利。直到2008年,美国海军才与BIW厂签署首舰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的建造合约,价值14亿美元,应在当年10月开始建造。但这个规划再次拖延了4个月,到2009年2月才正式展开建造。

2011年,美国海军又和BIW签约,制造二、三号舰(DDG-1001、1002)。其中二号舰以在阿富汗英勇牺牲的特种兵麦可·蒙苏尔命名,三号舰以美国36任总统约翰逊命名。

然后,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打算就造这么3艘了。

最初计划替代老旧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总共有31艘,朱姆沃尔特级计划30艘左右。但实际上,最后给砍到了3艘。至于这中间的空缺,在21世纪头几年多造了些伯克级驱逐舰来填充。

开建之后,各个环节的时间点也在后延。

首舰朱姆沃尔特号2013年才下水,2015年12月开始海试。海试中就出现了麻烦。2016年4月,该舰在试航中瘫痪于海上,最后检查原因出现在电力方面。该型驱逐舰为了保护敏感度高的精密电力设备,专门设置有一个保护设备,其重要环节是谐波滤波器。因为全舰统一供电,这种供电可能出现波动时,由此在系统中产生杂波分量,对灵敏产生扰动。加装了谐波滤波器,就能滤除掉供电中的非谐波分量,从而使设备不受影响。但在试航中,谐波滤波器却出现了故障。这样一来,军舰内部的数据处理设备便面临风险,有可能在高负载用电下,因为杂波的干扰失去数据处理能力,导致全舰失控。为此,控制驱逐舰的人工智能直接采取终极手段来保障安全——强制关闭了舰船的动力系统。你和人工智能是没法讲理的。一万四千吨的驱逐舰动惮不得,只能被拖船拖回。

好在这次的故障很快得到排查。2016年5月,首舰开始验收试验,主要评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它所搭载各项先进技术,如导航、推进、辅助系统、防火与损失控制能力等。

到2016年10月15日,首舰才正式服役。这时候,比起当初计划已经晚了好几年。而这所谓的服役,其实并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

至于二号舰麦可·蒙苏尔号(DDG-1001),其在2015年下水,2017年12月进行海试的时候,再次发生了同样的事故:在海试开始的第二天,由于感应线圈的故障,又导致谐波滤波器失效,从而发生供电系统故障,再度被困于海上。虽然该舰在2018年2月通过验收,2018年4月得以交付海军,但到了7月,即将正式服役的蒙苏尔号又出幺蛾子:在最终验收测试阶段,两个涡轮发动机中的一个发现机械故障,而这个涡轮发动机则控制着一个主发动机,故障导致全舰电力不足。没法子,美国海军只能更换一台发动机,而这需要的时间可不是小数字。据报道,该发动机是由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设计研发并建造,一台造价2000万美元,却让上百亿的军舰趴窝。美军对此当然很是不满,抱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引起了损失。但抱怨归抱怨,该舰的入列时间还得大大延迟。

作为当今世界最新式的战舰,朱姆沃尔特级遭遇波折,产量下降,其中包含诸多因素。

首要因素是朱姆沃尔特级最初的战略架构显得时机并不成熟,或者说已经过时。

该舰概念最初提出于90年代,当时美国搞垮苏联和华约,正是如日中天,满以为从此之后可以肆无忌惮在大洋上横着走,所以朱姆沃尔特级别的重心放在从海上向内陆进攻,舰艇的对海能力和本身防御能力相对削弱。

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世界格局却有所变化。拥有世界最强海军的美国并没有能够完全控制海洋。俄罗斯海军虽然较苏联大幅度越弱,然而残存的舰艇依旧在顽强维护自己的海权。同时中国的崛起则成为美国心中新的假想敌。这种情况下,美国构思向别国内陆打击,如意算盘未免太早。美国国内又有一种声音,还是要确保制海权,要发展对舰能力。这样,强调对陆压制的朱姆沃尔特就显得不合时宜了,项目也因此遭到打压。对于二号舰蒙苏尔号,美军打算将其转化使用目的,重新改为反舰作战,通过大量SM-6型防空和反舰两用导弹加强该舰的对空拦截与反舰战力。而原本考虑安装上舰的电磁炮系统,目前看来也黄了。

另一个因素则是经济。

海军素来是吸金巨兽,而朱姆沃尔特驱逐舰本身又集成了太多的高新技术,包括很多突破性的新尝试,这些单纯研发和测试成本都是天价。加之国际油价与钢铁等原物料价格飞涨,最终一艘舰耗资达百亿美元,几乎与航空母舰相当。而在该计划确立后,美军并未如原先计划的获得充足经费。相反,冷战停止节省下来的大笔开支,纷纷投入到2001年和2003年爆发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个无底洞中,这进一步挤占了朱姆沃尔特驱逐舰的开销。

再如,朱姆沃尔特的武器系统,包含最先进的垂直发射系统(AVLS)和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ASG)。其中,先进舰炮系统在最初设计中,为了对内陆100海里进行精确打击,拟采用“GPS制导长程对地弹药”,威力惊人,据说一炮就可击毁敌军航母。可是这样一发炮弹需要500万美元,比战斧巡航导弹还要贵好几倍。这样一来,真打出去肯定是亏本买卖,可不用的话,就得用先进舰炮发射普通弹药,那舰炮的钱又不划算了,真是左右为难。

一方面是造价不断突破预算,另一方面则并没有显著提升的实效,这使得美军花大钱造朱姆沃尔特级成为一种不必要的奢侈。因此,最终原本30艘左右的造舰计划缩水为3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朱姆沃尔特就是失败项目。相反,美军通过这三艘科幻巨舰,是在不断测试和综合比较现代化海战平台和多种模块化系统的优劣,为未来的海军发展趟路。这种尝试是价格高昂的,同时也是收益巨大的。对于这种尝试,我们不能仅仅嘲笑它“浪费钱”,也应看到其背后蕴含的革新价值,和对未来战争潜在的影响和推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