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憾失关中(2)

安排完这些,公元417年12月,刘裕率领大军离开长安,开始了东归之路;第二年1月底,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跋涉,刘裕来到了彭城(江苏省徐州市)。

不过,刘裕尚未到达彭城,关中就出事儿了。

什么事儿呢?

追根儿,这还得怪刘裕,一,这位爷显然错误的估计了他跟赫连勃勃的“兄弟”之情。二、刘裕错误的安排了关中留守的人事。

听说刘裕东归的消息,赫连勃勃连喯儿都没打,第一时间就让他儿子赫连璝带着两万骑兵奔长安而来;同时他还派出另外两支部队,一支由前将军赫连昌率领,目标潼关;另一支以抚军右长史王买德为首,目标青泥(蓝田关);赫连勃勃的目的很明确,关门打狗,他要一网打尽晋军在关中的势力。而做为三支部队的后援,赫连勃勃亲统大军,随后出发,离开了统万城。

轰轰烈烈的来,灰头土脸的走;不仅没带走啥;反倒扔下几员大将的命

公元418年1月,刘裕还在去彭城的路上,赫连璝的匈奴铁骑便进抵了渭河北岸。

消息传入长安,12岁的刘义真倒也没慌,他下令沈田子,你去,把夏军打退。

由于之前刘裕做布局时,寄希望于赫连勃勃会跟他合拍儿,跟北魏为敌;因此在关中别看留下了一大帮名将,可部队却没留多少;眼下刘义真能给沈田子的就更少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灭秦时沈田子敢带1千人PK后秦姚泓好几万,但这会儿不知道为啥,沈田子居然怯战了;并没有率军出击,而是退守了刘回堡(陕西省兴平县东南);同时派出使者跑回长安,要求增兵;没想到他的这个要求被拒绝了;拒绝他的人,是王镇恶。

咱上面说的,刘裕临走犯了俩错误,第二项错误就是他的人事安排,这直接导致接下来一系列无厘头的恶果——

按照刘裕临走时的安排,此时关中晋军的指挥顺序,最大的当然是刘义真,政务方面,由王修负责,军事方面由王镇恶负责,沈田子排在王镇恶下面。

但是,这里边有两点,其一,别看刘裕重用王镇恶,但并不信任他;其二,王镇恶跟沈田子矛盾颇深。

有大胸弟会说,王镇恶老早就跟着刘裕征战沙场,可以说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刘裕为什么会不信任他?

这其实关系到刘裕一个心结,刘裕同志对胡人以及在胡人政府中工作过的人,非常厌恶;之前不论是灭南燕,还是这次亡后秦,慕容氏也好,姚氏也罢,宗室被俘,只有死路一条。

那这跟王镇恶有毛关系?

跟王镇恶没关系,但别忘了,王镇恶的爷爷,王猛,那可是氐族前秦的头号重臣。

所以别看王镇恶跟了刘裕很久,认真算起来,他属于进了班子,但进不了圈子的那类人。

那王镇恶跟沈田子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其实也简单,王镇恶风头太猛了。

还记得咱在上文中说过的,刘裕跟姚赞死磕的时候,是王镇恶率军沿渭水敲开了长安的大门,算是立下了灭秦的首功,最后姚泓也是向王镇恶的部队缴械投降的。而且王镇恶进了长安以后,后秦的好东西他又搂了不少;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军中其他将领的妒忌;这里边儿尤其是沈田子哥俩儿。

沈田子在蓝田之战后本想乘胜进军,打进长安,是他弟弟沈林子以这可是不赏之功,别到最后落个没下场为由把他给劝住了;否则攻克长安的首功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了。

战后刘裕封赏众将,把王镇恶列为首功,这就让沈田子很不爽了。

等刘裕准备东归的时候,沈田子、傅弘之便屡屡对刘裕进言,王镇恶老家就在关中,难保他的忠诚。

刘裕的答案很简单,给你们留下一万精兵,他如果敢作乱,你们就给我杀了他。而后刘裕又悄悄儿跟沈田子说,当年钟会之所以作乱未遂,就是因为他身后有个卫瓘!这意思很明显,就是拿沈田子当卫瓘。

也就是因为有这些个过节在里边儿,当沈田子派来的人找到王镇恶要求增兵时,王镇恶一口拒绝;王镇恶当着沈田子使者的面儿对长史王修说,大人(刘裕)把十岁的小儿托付给我们,大家都应该竭尽全力,如今沈田子竟然拥兵不前,这怎么消灭敌人!

刁难之情,溢于言表。

使者回到刘回堡,将王镇恶的话如实告诉给了沈田子。本来沈田子就对王镇恶不服,对自己居于王镇恶之下愤愤不平,此时又听王镇恶这么说,登时勃然大怒。

他一生气,不但不出战,反倒跟身边人发起了牢骚。

他这一牢骚不要紧,以讹传讹,军中就有了谣言,说“王镇恶打算将江南人全部杀光,欲尽杀诸南人,以数千人(《资治通鉴》称数十人)送刘义真南还,然后占据关中反叛。”

谣言传的满大街都是,最后传的沈田子自己都信了;他把老搭档傅弘之找来商议,二人决定假托刘裕的命令,诛杀王镇恶,然后兼并其部,再去打赫连勃勃,安定关中。

二人商议的挺好,不过在技术操作上有个细节无法回避,沈田子跟王镇恶矛盾甚深,彼此之间相互提防,如何才能将王镇恶干掉呢?

沈、傅二人决定,由傅弘之派人邀请王镇恶到其军营中议事,然后由沈田子的人下手将其做掉。

计议已定,二人分头行事,傅弘之派人来请王镇恶,王镇恶没怀疑,便跟着来人就来到了傅弘之的军营。此时沈田子已经安排了族人沈敬仁躲在帐后待命。

王镇恶被来人引入傅弘之大帐,他倒也没多心,进去后略一诧异,只见沈田子一人端坐其中,王镇恶刚说了句找我什么事儿,帐外悄悄埋伏的沈敬仁潜入,只一刀便要了王镇恶的性命。

轰轰烈烈的来,灰头土脸的走;不仅没带走啥;反倒扔下几员大将的命

可叹一员大将,竟于战斗之前死于内讧;王镇恶死时,年46岁。

做掉王镇恶,沈田子一不做二不休,又把跟王镇恶同在军中的其兄王基、其弟王鸿、王遵、王渊及王镇恶的堂弟王昭、王朗、王弘,等七人全部杀掉。

沈田子这个杀法儿,可把傅弘之吓坏了;傅弘之后悔了,也没通知沈田子,自己单人独骑跑回了长安,向刘义真报告这一情况。

傅弘之跟刘义真把事儿一说,初一学生刘义真差点儿吓蹿了;哪儿来的命令说要杀王镇恶?这沈田子莫非要造反?他与傅弘之全副武装,关紧长安城门,以观其变。

再说沈田子,他擅自杀了王镇恶,越想越不妥,他也知道,傅弘之这是去给刘义真报信了,等会儿刘义真必会派人来问,届时我怎么回答?我……我硬着头皮说奉命杀人?绝对说不过去,这怎么办呢?嘿,有了,我啊,带人入城,就说王镇恶反了,我将其杀之。反正死无对证,我说他反,他就反。即便是傅弘之告我一状,我也能把水搅浑,对,就这么干。

想到此,他留下部队继续顶住赫连勃勃的进攻,自己领着几十人入长安去了。

进了长安,见到刘义真,他说王镇恶造反,被我杀了。他本以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我说怎么,那就是怎么。谁知刘义真一点手,傅弘之并左右官吏均出,那几十个兵丁也给看押了起来,官吏们厉声喝问王镇恶造反的依据,沈田子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刘义真大怒,以擅杀大将为名,将沈田子斩于阙下。

一场内乱,仗还没打,却先死了两员大将,若非刘裕当初糊涂,何至于此?

此时有探报来,说赫连璝所部已增至三万,逼近了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刘义真一听,瘫了,这可如何是好?王镇恶也死了,沈田子也死了,谁去退敌?

轰轰烈烈的来,灰头土脸的走;不仅没带走啥;反倒扔下几员大将的命

好在此时傅弘之还在,说也没别人了,我去吧!

傅弘之也算大将,留在关中的晋军都是当初打过来的,论战斗力都不弱。赫连勃勃的匈奴军虽然厉害,但看跟谁比,跟后秦比,那是不含糊,跟刘裕调教出来的这支劲旅比,就多少差些。

刘义真命令傅弘之率五千晋军出战,只一仗,大败赫连璝,斩杀无数;赫连璝率军渡过渭河边撤边抢,傅弘之又在寡妇人渡口(今地不详)追上夏军,又斩杀了三百多,抢回被掠的百姓七千余人,夏军这才北撤,长安暂时转危为安。

此战结束十天之后,刘裕回到了彭城,关中遭到夏军进攻和王镇恶被沈田子诛杀的消息也随之传来;此时沈田子的弟弟那位悍将沈林子正率部作为大军的后卫,驻守石门;因此刘裕也没有对沈田子过分深究,只是暂停对他的封赏,并上报朝廷说“沈田子突然发疯,杀死了王镇恶”,然后追赠王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唉,马后炮了。

不管怎么说吧,这件事的发生刘裕难辞其咎。

刘裕这会儿干嘛呢?

答:忙!

别看刘裕人到了彭城,可心反倒大半又回到了关中。

这会儿刘裕也认识到了,他错误地估计了跟赫连勃勃之间的“友谊”;怎么能亡羊补牢呢?

刘裕做了几件事儿,第一,命族弟、彭城内史刘遵考率军北上,镇守蒲阪。此时夏军已经攻占了潼关,晋军若回救援关中,只有从这儿进关了。第二,将自己的弟弟刘道怜从荆州调回建康,坐镇朝中。第三,调三子刘义隆转任荆州刺史。第四,任命刘道规的儿子刘义庆为豫州刺史,都督淮北、豫州诸军事。第五,清理内部,这事儿是这样的,刘裕北伐期间,檀凭之的侄子檀祗未经允许擅自出兵;让留守政府虚惊一场,这事儿报到刘裕处,刘裕大怒,这些个二代们目无朝廷法度,但当时战事紧张,刘裕没处理这事儿,现在为了巩固统治,刘裕把这事儿又翻出来了,下令剥夺了檀祗的兵权,同时借口此时又撸了一批人。第六,也是最后一件事,您估计猜不出来是啥事儿,呵呵,刘裕备了份儿礼物,派人送给拓跋嗣去了。诸位都是达人,刘裕此举意思应该不言自喻。

这些事儿安排完,刘裕启程回建康。

公元418年6月,刘裕搞了一个仪式,高调宣布:自己已受九锡之礼,为相国、宋公。既是宋公,便有宋国,继而大封宋国百官,一律以东晋朝廷为参照。此时的刘裕,堂而皇之地组织了一套班子。

轰轰烈烈的来,灰头土脸的走;不仅没带走啥;反倒扔下几员大将的命

但是,老话儿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裕加班加点儿为自己将来登基坐殿做准备的时候,消息传来,长安丢了。

此时里傅弘之大败夏军过去没几天,长安怎么这么短时间便丢了呢?

这说起来,还得说刘裕的那个熊孩子刘义真——

夏军第一次攻打长安,为傅弘之所败;匈奴兵退去之后,刘义真很高兴,这一高兴,高兴出麻烦了;12岁的小孩儿,一高兴,啥东西都送人;送来送去,竟送了个没完没了。

咱上文说过,刘裕临走以前,给刘义真留下一位叫王修的官员,负责帮这熊孩子处理政务;王修见刘义真胡闹,便来规劝;说您不能这样,打胜仗赏赐,朝廷是有制度的云云。

时间一久,王修就把刘义真给说烦了;这就像现在处在叛逆期的小孩儿反感老师一样,而没得到封赏的那些人,也对王修恨之入骨,认为老王挡了他们的财路,于是这些人就说王修的坏话,最后集体诬陷说王修要反。

结果,刘义真二话不说,便杀了王修。

王修无故被杀,群僚惊骇,好多人都怕刘义真这熊孩子,弃官而逃,长安城内留守的士兵本来就思乡心切,一见当官的走了,也都纷纷开了小差。

这事儿可就闹大了,早有细作报入统万城,赫连勃勃什么人,一见这是个机会,立即挥师南下,准备二打长安城。

轰轰烈烈的来,灰头土脸的走;不仅没带走啥;反倒扔下几员大将的命

关中留下的晋朝官吏见夏军去而复返,十分恐慌,飞马向江南的刘裕告急,刘裕赶忙调动部队,派大将蒯恩入长安,接熊孩子刘义真回家,同时令大将朱龄石接替刘义真坐镇长安。又命令朱超石前往洛阳、黄河一带,准备接应从关中撤出来的晋军。

临走的时候,刘裕特意交代朱龄石,你到长安之后,让刘义真轻装迅速离开长安,过了函谷关,方可放慢脚步。如果关中无法守住,你也可以放弃长安,与刘义真一起东归。

公元418年11月,朱龄石抵达长安;向刘义真传达了他爹的指令。

但这熊孩子干了一件事儿,彻底让刘裕北伐之功毁于一旦——这小子居然下令晋军在长安附近大肆劫掠一番。

主帅有令,这些晋军可就撒开欢儿了,出生入死了一年多,今天终于要回家了,这可是最后一次发财的机会了;晋军一个个抢的满载而归。

可是他们爽了,后果可极其严重:晋军带着这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轻装撤退;另外,这么个抢法儿,也极大地伤害了关中民心,老百姓日夜期盼的王师竟然是一群兽兵,百姓们失望、愤怒到了极点!

投降晋军的后秦前兖州刺史、现任雍州别驾的韦华率先率众投降了夏军,并也向夏军报告了刘义真东去的消息,赫连璝立即率领三万骑兵追击刘义真。

轰轰烈烈的来,灰头土脸的走;不仅没带走啥;反倒扔下几员大将的命

刘裕让晋军轻装,可是这帮人贪财心切,大车小车竟装了无数车,部队走得那叫一个慢,史籍记载,撤退时,晋军一天才走十里地。

10里地,也就5公里,队里训练都是10公里起。

这可把傅弘之急坏了,说少爷,咱这么走不是事儿啊,主公要咱们轻装撤退,您说您带这么多东西,等敌军追来那就麻烦了!

刘义真脑袋一扑棱,不,我就要带着走!

没走出一天,后面烟尘大作,尘土飞扬中无数骑兵追来;傅弘之一见大惊,立刻对刘义真说少爷快走!随后,他跟蒯恩后队变前队,准备迎敌。

赫连璝才不管那么多呢,令旗一挥,跟晋军杀成一片。

趁这么个功夫,刘义真抹头就跑,那位说了,财物呢?这当口儿,要命就不能要钱。

赫连璝带来的匈奴骑兵足有三万,傅弘之、蒯恩仓促接战,连战连败,二将无奈,且战且退,一路上死伤累累,逃到蓝田,晋军大败,傅弘之、蒯恩力战不敌,双双被俘。

赫连勃勃得知晋军战败,大喜,立刻要见俘虏,杀蒯恩,要傅弘之投降,傅弘之大骂不止,赫连勃勃大怒,令剥光其衣服,放入野外,任寒风凛冽,傅弘之骂不绝口,活活冻死。赫连勃勃怒气不息,令将所有战死的晋军将士头颅割下,累积成堆,为京观,取名仍叫骷髅台,之后进兵长安。

就在青泥会战前后,痛恨晋军抢掠的长安百姓自发起来,将留守在此的新任雍州刺史朱龄石也赶出了长安城。

朱龄石纵火焚烧了长安的宫殿,率领残余部队且战且退,企图从潼关逃亡关东。赫连勃勃率领夏军进入了长安,接着便派赫连昌追击朱龄石;结果在潼关东北将朱龄石包围,此时朱龄石的弟弟朱超石从山西赶来接应,也被圈进了包围圈,晋军几次组织突围,都被堵了回去。

轰轰烈烈的来,灰头土脸的走;不仅没带走啥;反倒扔下几员大将的命

时间一长,晋军受不了了;怎么呢?此处无水,晋军饥渴难耐,无力再战,夏军猛攻数日,最终将朱龄石、朱超石兄弟二人俘获送入长安,二人最终为赫连勃勃所杀。

从王镇恶开始、沈田子、蒯恩、傅弘之、朱氏兄弟,这些跟着刘裕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百战名将;最终都被刘义真断送。惜哉痛哉!

关中丢失的消息传到建康,刘裕大怒,又要起兵,群臣作好作歹劝住,说您可不能再打了,一来潼关难下,二来历年北伐,国内负担太重,一旦超过极限恐生大乱,且近日灾害不断,士卒疲惫,不可轻易用兵!刘裕也知道,刚打完大仗,又怎能连番征战?这口气又咽不下,最后把老头儿气的,见天儿昂首西北望。

反正不能出兵了,那就忙活篡位的事儿吧;公元418年12月,刘裕派人勒死了大傻子司马德宗,派去干这脏活儿的人名叫王韶之,王羲之的堂孙。

司马德宗死后,刘裕借口其无嗣,立他弟弟司马德文继位,史称晋恭帝,也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