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M在一家电视台工作,曾经。

”我今年40岁,研究生毕业就在这家电视台,从实习记者、助理记者、新闻编辑一直做到记者部主任,整整15年了。“他停了一下,“从来没有想到,会在新闻人最好的年龄被迫辞职。我得养家啊。”

连续两年了,每个月40%开支,拿到手3000出头,奖金拖欠了将近一年。“房贷要不要还?孩子上学得多少钱?车加不加油?就能保证不去医院?饭菜里能一点荤腥也没有?上有老下有小,都指着你,我再省着花也挺不住啊。”

不仅他辞职,还带着同一个单位的太太一起辞职,和原单位“住房公积金未按时足额缴纳”的官司还在打,边打官司边开了一家幼儿教育培训机构。

租了一个小区聚集地的商铺二楼,200平米,两个新闻传播专业的985大学高材生,积累了15年丰富经验的传媒人,就这样教一群三五岁的孩童一字一句念《弟子规》、堆乐高、陪孩子和家长一同游览博物馆。

“解说,讲故事,布置作业,批改作文。对了,主要讲古文,把高中那点底子全翻出来了,现在古文吃香,能背点诗词家长高兴,背两首就觉得能上诗词大会,背十首八首的岳阳楼记、赤壁赋什么的更了不得了,谁看自己家孩子都像董卿。”他打趣。

他说他有成就感,一点都不后悔告别:

“现在家长敢给孩子花钱,一个月3000元学费现在得排队,附近小区业主群里全是夸我们的,我们做媒体出身,懂宣传,知道卖点,时不时还搞社区幼儿古风大赛,穿汉服,热闹。所以经济上肯定好转了。以前我俩一个月累死累活拿到手六七千元,现在每个月留下来3万多利润,不可能不开心。”

“首先得活着,是不是?现在,千万别跟我提新闻理想。”他笑笑。

不过,和他聊起来最近的新闻,比如中药注射液有可能加大临床的力度,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还有华为的海外扩张受阻,中美、美朝和英国脱欧,甚至各地的营商环境整治......总之,就像当年那样天南海北、指点江山,他马上就有了另一种激情,谈减税降费,谈机关作风,谈当年自己的“打黑报道”、“非法强迁案追踪”、“注水牛肉”、“中小学乱补课”、“天价医疗黑幕”、”黑心开发商“......不仅眼睛里有光,而且能感觉到从内而外的火热。

“又过上嘴瘾了?”他太太给我们的茶杯续水。

我们俩都笑笑,止住了话头。

“你胖了,得锻炼。”

“你也胖了,少喝酒。”

重新开始不咸不淡,一个臃肿的下午......茶。远去的新闻。

2

泰坦尼克号在下沉,救生艇在哪里?

《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报刊广告和发行双降,整体市场下滑14.8%,报纸跌幅超过30%,市场整体规模不足150亿元。广播电视广告首次出现负增长,较2016年下降1.84%。

关停了多少张报纸,已经无人关心;广电,除了靠医疗保健品的广告打擦边球,和厂商连线促销活动,似乎也看不出营收增长的势头。媒介融合,投入的资金重头是中央一级媒体,其次是省级,据说并不是全额的人头费,能补个五分之一就不错了;市一级的传统媒体,还没有着落,看各地财政情况。

广告捉襟见肘,财政补贴又杯水车薪,断粮是早晚的事情。开支都困难,拿什么进行“媒介融合”?没有新媒体平台,没有自有流量池,没有财力、人力进行内容升级,又拿什么和商业平台竞争?

一批批的记者在告别,和小M一样。

Z刚刚走出来,去了甲方,即以前报道单位的办公室,做行政办主任兼宣传主管。

“我是报社记者,一直做时政报道。报纸不行,我再不行也得行啊,双职工家庭,带一个孩子,都得拼命。”

她说,她不敢创业,一辈子做执行,没有当老板的命。好在自己的全国和省级新闻奖帮助了她,过去的采访对象伸出了橄榄枝:“帮我,月薪9000。”

“其实就是帮老板写讲话,写总结材料,写各级申办材料,以及进行新媒体宣传。”她说,“和过去不一样的是,记者要求有质疑精神,于常见处发现不寻常,是新闻。现在做宣传,是颂歌套路,就是好啊就是好啊就是好,是公文。”

“我幸运,有人帮。和我同时一批辞职的,20多人,再创业成功的目前只有三两个。有的赔了20多万,一股火,上北京找工作去了。都是4050,这是知识分子下岗潮,刚开始。对个人生存能力是大的挑战。”

小M和都提出一个问题,“现在还需要新闻吗?”

是啊,好像抖音能拯救世界。

记者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3

我又何尝不焦虑?

曾经和学生座谈,聊省市领导的名字,中央机关的构成,最新的经济会议精神,甚至房价、供暖、食品安全、医保改革、就业......从七八年前就聊,一直从90后聊到00后,每一届刚入学的孩子的神色都是茫然:

“这老头为什么说天书?”

好吧,我转身聊八卦,聊美剧,聊日本漫画,聊神曲,聊段子,这么多年一直聊到蔡徐坤和吴亦凡、杨超越和鹿晗、张云雷和小岳岳......一下子,师生关系前所未有的亲近。

越亲近,越惶惑。

那么多的100000+,时事太少,民生太少,公共事务太少,社会担当太少,公民责任太少,对学生打动的太少。学生的“信息兴趣点”,几乎全部都是影视、综艺、选秀、明星、游戏、美食、段子、吐槽、心灵鸡汤......

我甚至推荐学生重点留意一些“新主流媒体”,一同研究发现,即便有所谓的“爆款新闻”,大多数也是民间煽情、生活攻略和技术手段包装的政策解读,停留在“+互联网”阶段,重要的“硬新闻”几乎在学生中掀不起波澜,留不下痕迹,一点主动参与的欲望都没有。

媒体断粮,记者断层,新闻断代?不敢想。

社会的矫正器没有了,瞭望哨不见了。阵地在消磨,连坚守的人都东张西望、骑驴找马,系统化的社会报道和解释新闻、舆论监督等等,正在退出舞台,“微。博。”成为舆论场遴选舞台,靠抽签来决定舆情走向。

这样的选择单薄、凌乱、不专业、不可持续,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力量就这么没有了?

“碎片化”让年轻人难以消化2000字以上的文章,和超过两分钟的视频,他们可以熟练使用表情包,却不会在意什么是调查新闻,他们用百度,除了写论文,就是追剧和搜雪花、查好评外卖。

社会各界,总得做点什么吧?

4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新主流媒体,按照中央的要求,不仅仅是移动优先、自主平台、全媒体展示,更多的指向是“国内外重大时事”、“国家大政方针”、“时政民生要闻”。

请问,没有报道内容的丰富、报道口径的放宽、报道人才的培养、报道质量的丰富,只满足于和商业平台、自媒体抢生活技能、娱乐信息、休闲资讯,国家要你何用?

没有含金量的100000+,谈不上新主流。新主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硬新闻”的全面崛起。

新主流媒体没有真正崛起一天,离现代社会的衰落又近了一天。劣币驱逐良币,就是从全民耽于享乐、情绪化对抗开始的。新闻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如果基础的减压阀都没有了,不等于拱手让出大好河山吗?

5

不仅仅是媒介融合要大胆、要加速,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转型,也必须和媒介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必须和媒介融合的趋势联系在一起,必须和新主流媒体的成长联系在一起,必须和企业传媒化联系在一起,必须和“万物皆传媒”的泛传媒时代联系在一起。

必须从上到下转,从内到外转,从教育思想、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一起转。

蒲平先生在《新闻记者》杂志撰文,评价当下的新闻与传播教育:

“培养目标脱离实际。 全国约20多万名新闻传播在校生,5%左右进入到媒体,其他的95%进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公关策划、办公文员等等。传统的为编辑、记者开设的课程基本无用,培养目标必须发生改变,必须聚焦培养全媒体人才。”

“以前是以理论和新闻传播史为专业基础课,是半职业化的教学模式。采写编评、消息写作、通讯写作、特写写作、解释性新闻,现在需要的是大数据挖掘、可视化表达、短视频创意与制作、融媒体新闻制作。”

深得吾心。

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始施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2.0计划”,首先明确提出“应用型新闻与传播人才10项能力”: 政治把关能力;传播科研能力;选题策划能力;融媒体采编能力;舆情研判与公关能力;影像创意与制作能力;品牌推广与营销能力;移动技术应用能力;KOL塑造能力;媒介产业管理运营能力。 首先开设一批新课,包括《新媒体规划与运营》《新新闻采访与写作》《影像创意与制作》《大数据与舆情》《品牌传播攻略》《文体新闻》《财经新闻》《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粉丝经济与社交电商》《电子竞技管理与运营》等。 教学改革中,完全用案例式、现场式、任务型、项目化等多样化手段,学校投入了数百万元,建设了“融媒体实验室”、“短视频生产实验室”、“新主播实验室”、“影像编辑实验室”,还有虚拟演播室、千米演播厅等,引进TRS大数据舆情系统,保证教学目标达成。

6

铁肩担道义的新闻专业主义,一定不能缺失。

我认为,这是媒介融合的当务之急。可以有技术驱动,可以有算法,可以有VR,可以有人工智能,但是“硬新闻”不能消亡,必须以最新的方式复活、崛起,再现辉煌。

同时,全媒体时代的“全民记者”,或许已经是“全民记录者”。无论是新主流媒体、商业媒体平台,还是蓬勃的自媒体,都需要越来越准确、客观、公正,懂得生动表达和互动的传播者,文本等传播方式的创新必须依赖于内容的极大丰富和均衡。

信息爆炸,新闻饥渴,有识之士不应该再沉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