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众所周知,消费者手中的每一杯牛奶背后都有很长的产业链和完整的生态圈。对于中国的奶业来说,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的人均牛奶占有量、领先的加工技术都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奶业资源不平衡是全球化问题,中国奶企也需要通过全球化路径来解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顺应奶业全球化趋势,增强奶业自我发展能力,在第九届中国奶业大会上10家乳企共同成立“一带一路”奶业联盟。7月12日,在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上,7家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奶业建设新成员并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引进来:中国市场吸引全球目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鹏程在论坛上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乳业资源丰富的大洋洲、欧洲和美洲,养殖、加工技术领先,乳品人均消费量超过270千克,市场已接近饱和,需要通过出口缓解产业。而乳业资源紧缺、技术落后的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目前的人均消费量只有几十千克,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巨大,需要通过进口满足消费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奶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乌拉圭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费德里科·拉赫向在场的中国企业推介道:“乌拉圭的牛奶人均年消费量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9倍多。乌拉圭本国90%的牛奶交给牛奶加工厂,70%的牛奶产品用于出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带一路”奶业建设新成员,科拿乳品(乌拉圭国家奶农合作社集团)中国首席代表田文静介绍道,乌拉圭奶业资源丰富,而中国在奶业资源方面相对较弱,双方能很好地互补。“我们计划近几年将中国打造成继北非、美洲、俄罗斯三大传统市场之外的第四大出口市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费德里科·拉赫看来,乌拉圭企业成为第一个参加“一带一路”奶业联盟的外国企业,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完美诠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走出去:新西兰是投资最集中国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的奶业不仅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也走出国门在他国投资奶业,建立生产基地,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自身竞争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调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17家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其中包括14家乳品加工企业,1家奶牛养殖企业,2家其他企业。投资国别为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尼、泰国、以色列、爱尔兰、俄罗斯等,投资领域有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奶粉和液态奶等乳制品生产,以及奶牛养殖和牧草种植。新西兰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奶业最集中的国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12月,我们在印尼投资的工厂投入生产,生产的酸奶在当地销售后受到欢迎。这是蒙牛第一次采用海外奶源生产、销售,我们计划将这一成功模式在更多国家推广。” 李鹏程在论坛上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带一路”奶业建设新成员,澳优乳业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介绍道:“截至目前,澳优乳业在全球有10家工厂,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荷兰有5家工厂,新西兰有1家工厂。澳优旗下佳贝艾特已经销售到全球6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意大利、葡萄牙等3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鹏欣集团总裁助理兼农业集团副总裁王卿禕则表示,大康农业下属的新西兰乳业公司目前在新西兰拥有29个原生态牧场,并形成了“纽仕兰”自有品牌的各类中高端乳制品。2017年年底,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阿里巴巴,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国分销网络,打造“全球优质高频快消品集成平台”。\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5765746722739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