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9日,三实老师应邀做“潮起细无声――当前宏观经济与金融保险形势”主题演讲,现场气氛热烈,听众热情高涨。以下为演讲实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保险方面的一些话题。我主要讲两大块,一个是宏观经济,一个是金融保险,金融里面就包含保险。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潮起细无声,已经在开始涨潮了,但很少有人能感觉到。如果你来到海边看涨潮,涨潮和退潮差别不大,都是潮起潮落,在不知不觉中潮就涨起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于宏观经济,可能在座很多人都学过经济学,在学校里都学过相关的专业课,但可能工作后会发现,你们在学校所学的跟工作中所用的知识基本上不太一样,学校所学的绝大部分都用不上。大学所学的,能用得上的就是一些基本概念,你听说过,知道是什么回事,比如讲到供给,讲到需求,讲到消费,讲到货币,你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但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大部分是没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曼昆宣布不再讲授《经济学原理》,传统经济学原理教材与现实脱节得厉害。曼昆在哈佛大学讲授的课程很有名,他不讲授了,接下来象他一样受欢迎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是柴提(RajChetty),他讲授《用大数据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萨缪尔森、曼昆的经济学教材都是比较传统的,用的是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讲一些理想化的分析模型。柴提的大数据经济学不是这样,它就用数据说话,它不是搞一些概念,一些逻辑推理,它完全就看数据,数据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如果按照概念,按照基本原理,按照货币供求理论,货币多了就通胀,这就是基本原理,是约定俗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大数据经济学不是这样,它就看数据,看看各个国家货币多了是通胀还是通缩,是不是就是通胀,用数据说话。基本原理的结论,和实际数据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是今天要讲的内容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先讲讲最基本的一些经济原理,因为这些理论跟你们学校里学的可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就没必要讲了。经济学里面最基础的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里面最基础的就是供求规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供求规律的主要内容就是,供大于求,价格就要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价格是供求决定的,这就是供求规律。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它并不是那么简单,不是说你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供求实际上对价格只是在短期在局部有个冲击。在市场经济里面,绝大部分商品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面都是供过于求,供不应求是非常少的,99%的商品都是供给过剩,市场经济里,你供不应求,马上就有人生产,供给就上来了,所以结果都是过剩,都是供过于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这个笔记本电脑、杯子、空调、衣服、麦克风、餐馆吃饭等,这些东西,反正你想到的东西,基本全是供给过剩。是不是这些东西长期价格就一直跌呢?实际上这些东西,从长期来看,从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来看,价格一直在上涨,而不是在下跌,为什么?按照供求规律,它一直供给过剩,它就应该价格一直往下跌,实际上它不会一直跌,从长期看,价格都是上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涨?就因为商品的价格长期是成本决定的,都是成本上再加点利润,就是它的价格。成本里面最大的一块是劳动力的成本,劳动力成本是跟着名义GDP走的,工资总额是GDP的组成部分,GDP翻多少倍,工资总额大概就要涨多少倍。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涨了300多倍,中国的工资总额大概就涨300多倍。GDP里面几大块,工资、折旧、利润、税收,占比大致是稳定的,所以劳动力的成本一直涨,工资长期一直涨,它是跟着名义GDP走的,比实际GDP涨得更快,工资总额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挂钩,长期看二者是一致的。所以经济一直涨,你的工资就一直涨,这些产品的成本就一直涨。虽然它过剩,它价格在波动,经济有周期,但是长期来看,它的价格是涨的,并不是供求规律所说的,它一直过剩,它就一直跌,不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价值规律也是这样,像经济学里面这些最基本的规律,其实都值得推敲,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都有偏颇。比如价值规律,你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它的价值理论就认为价值就是效用,效用就是价值,有用就是有价值。实际上它这个定义是一种接近于同义反复,同义反复这种定义用处不是很大。但它这种将价值定义为效用,而效用又连续可导,便于进行数学分析,便于玩高深的数学游戏。它做一个效用函数,就可以求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怎么给它变换都行,能够套用得上比较高深的数学。但是有什么用?没什么用。你说价值就叫有用,有用就要有价值,这有什么用?没什么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社会必要平均劳动时间,有一定道理,所以要鼓励大家都要勤奋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但实际上它不一定全面。价值不光是劳动创造的。在现代市场经济里面,大概80%的价值是靠交易创造的。你如果搞计划经济,没有交易,你个人勤奋劳动了,然后自己消费或者计划分配,这样创造的价值非常少,效率非常低,大部分价值要靠交易创造。马克思经济学说交易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而实际上80%的价值要造交易来实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部分价值靠交易创造,怎么样促进交易?那就是分工和专业化。所以一个国家如果分工专业化搞得好,它经济就发展得好,国家发展就快。如果在交易上做得不好,比如说你的制度不行,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你的国家肯定就很落后。所以如果认为劳动才创造价值,实际上对经济建设是不一定有利的。实证研究表明,促进经济增长一共有五大要素,一是分工和专业化,二是资本的投入,三是劳动的投入,四是技术创新,五是制度创新,就这五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全世界范围内,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的一个要素就是分工和专业化。你能不能参与到国际大范围的分工专业化里面去,你能不能促进分工和专业化?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发展快,经济就搞得好。如果分工和专业化不行,经济就不行。从长期来看,分工和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34个百分点,这是最多的。如果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就不重视交易,是有偏颇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竞争规律也是这样的,按照西方经济学教材里面的竞争规律,完全竞争效率最高,如果有垄断,就有效率损失。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是这样。如果是完全竞争,老百姓生活是很不方便的。比如说买车,一百种一千种一万种都差不多,完全竞争,也没有谁有优势,消费者都不好选择了,厂商也赚不了什么钱。现在你消费什么,比如喝酒也好,买茶杯也好,买衣服也好,买汽车也好,很方便,对吧?有好的品牌价格就高,便宜的品牌质量差一点价格就低,你做选择、做决策,就很容易。厂商品质高、技术高、品牌好,就能赚钱,没有这些东西你就赚不了钱,鼓励大家都去提高品质、创新技术、创立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如果全部是完全竞争的,那谁都赚不了钱。比如说家电,如果到处都有小家电,小家电公司都是打价格战,都赚不了什么钱,价格战过后死了一大批,99%的死了,剩下几个巨头,剩下格力美的海尔,剩下几个大家伙都赚钱。产品、质量、技术、品牌等,什么都好,这才有利于消费者。不是绝对垄断有利于消费者,也不是完全竞争有利于消费者,它是这个中间状态。你如果只有一家家电公司,大家也麻烦了,它想提价就提价,产品质量很差,价格很高,你也没办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完全垄断不好,完全竞争也不好,达到一个中间状态才好,这就是中国古代所讲的中庸。你不能走极端,不是说要完全竞争或者完全垄断,这个都不一定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S:2019年7月16日上证指数缩量小跌,危而不险,这是逐渐洗净浮筹的过程。价值股重心不断抬高,不必担心C浪,不必担心破位。操作上,2019年6月19日以来一直建议满仓价值股,忘掉行情,静心持有***天,不要错过十几年一遇的超级大牛市。大牛市捂股不动,股票轮涨,关注512***、510***、510***等,重点关注**股,尤其是***,**是价值风格大牛市的宠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前具体资产配置、券种选择、模拟组合参见:https:\u002F\u002Ft.zsxq.com\u002FRneIYF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三实)\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7873365146997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