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召韩国瑜的公平路径图

距离国民党2020“大选”的初选剩下2到3个月的时间,但目前党内形势仍然一片混沌,暗潮汹涌,而应否征召韩国瑜的问题更是愈演愈烈,甚至可能酿成国民党分裂的风暴。现在国民党正陷入“最强的出不来、不够强的却争出头”的困境,“拱韩”的声浪与压力不断地在泛蓝与其支持者中翻腾激荡,权衡方方面面的利弊得失,已经到了必须对所谓“征召”的内涵与做法做出智慧决断的时候了。

征召韩国瑜的公平路径图

首先,国民党主事者不能用一种看着办、走着瞧就会好的心态来应对此事。面对排山倒海般的“拱韩”压力,如果韩坚持不选,他就必须尽早更明确地表态拒绝,也好让全党踏实地排将布阵,但如果以后国民党输了“大选”,泛蓝支持者就不能因此去咎责国民党的提名人,更不应怪罪韩为何该出而不出。

如果考虑有可能要征召韩国瑜,就必须深入评估征召的时机与模式。会有征召之说,乃是韩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不便参加党内初选,但现在大家想的都是在第一阶段先进行正式初选,产生出线者后,若声势与民调仍不理想,才在第二阶段进行征召。然而既要进行征召,应该是在第一阶段就展开更好,因为所有对韩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质疑与反对,在二阶段时同样难以避免,倒不如在初选时即“被征召”更显得大器,也更有说服力。

现在被泛蓝寄予希望的二阶段征召,说穿了不就是当初“换柱”的翻版?整个事件对国民党各方面造成的重创,到现在都还是一道不可承受的伤疤,一旦揭开撕裂、旧伤复发,必然惨上加惨,所以包括朱立伦、王金平都表示反对二阶段征召,连洪秀柱、郝龙斌也表达不妥的疑虑,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征召韩国瑜的公平路径图

洪秀柱、朱立伦 资料图

当初的“换柱”过程是先由中常会提案通过,再经过临时中全会,最后提送临时党代会先通过对洪秀柱的提名撤销案,再通过对朱立伦的征召案,可谓大费周章、大伤元气;如果此番第一阶段认真参加党内初选的其他竞争者,在历经努力后胜出,最后却又被第二阶段的征召否决换人,这不仅是践踏党的初选威信,对参与初选者也是极不公平的打击,对被征召者也是极大的受累。所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何苦又重蹈覆辙!

最明智的做法是韩国瑜应该直接就“被征召”参与党内初选,堂堂正正、没有特权、公开公平地与党内其他竞争者,一起接受民调与党员的检验。只要他进入了初选竞争机制,包括“二阶段”、“征召”、“换柱”、“门坎”等纷扰争议,都将不复存在。而关键是如何为韩解套,创造投入初选的正当性?

征召韩国瑜的公平路径图

不同于二阶段的征召将产生对初选结果的否定与不公平等后遗症,初选前的征召就相对单纯,没有党体制规章的冲突,而是政治上的造势与运作;可由党主席吴敦义邀集党内诸“天王”与要角们取得共识,在以国民党胜选的大前提上,呼吁韩国瑜参与初选,公平接受筛选,再由中常会发动提案征召韩参与初选,加上基层党员的联署呼应,如此将为韩的投入取得正当性,也能避免党的不平与分裂。

政治不外乎是理与力的结合操作,临事该断不断,智者所讥,国民党要让韩国瑜投入2020有理有力,就得在适当的时机做该做的事!

(本文摘自台湾《中国时报》,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相关文章